专栏名称: 做書
记录出版者的努力和探索,让出版简单、有效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钱币博物馆出品,可以一生佩戴的五帝钱 ·  14 小时前  
拾柒年蝉  ·  科幻小说连载:接受:裂瓷光(5)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如果孩子只能读一本历史书,那一定是它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蛇年开工大吉,蛇年生肖邮票一次集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做書

在微信读书,排名第一的《红楼梦》竟有129回 ?

做書  · 公众号  · 文学  · 2022-03-31 12:29

正文


因为近日 “林黛玉发疯文学大赏”风靡微博 遂动了重读 红楼梦 的念头 在微信读书搜索 排名第一的版本有 86 . 5 万人读过 点开目录却发现这一版《红楼梦》竟有 129 章—— 难道在通行版本之外还有一个我不知道的 129 回本


仔细看过目录,我才发现前九章原来是 红楼梦 解读 而且还是诸如 红楼梦 中的奴婢智慧 江湖阴谋之类的 “低级解读” 难怪这个版本的推荐值仅有 91 . 4% 而在豆瓣图书上 ,《 红楼梦 不仅稳坐 TOP250 第一名 评分更是高达 9 . 6。

无疑 是这个 “离谱版本”拖累了 红楼梦 的评分 。从用户的 差评来看 读者的怨言都针对此版本的 “骚操作”所发 ,有 读者吐槽 “一本神作 让莫须有的前九章给毁了 章节全乱了不说 评论的政治性太强 格局太低 同时呼吁微信读书尊重读者 尊重原著


当然 这一版本 “罪”不止此 还存在文字删减 断句拙劣 标点错乱等问题 因此有读者表示 “一人血书求人民文学版”

根据封面 我发现这版 红楼梦 的版权方为金石海纳,出版社是新世界出版社 然而豆瓣页面显示新世界出版社版 红楼梦 也是 120 回版 通过 前言 我们终于追踪到前 9 章的 “佛头着粪”来自一本豆瓣评分仅 5 . 5 分的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 至于这两本书为何能 “合二为一”成为 129 回版 红楼梦 》, 就不得而知了


即便抛开前九章令人大倒胃口的解读不谈 新世纪出版社这个来路不明的版本也远非阅读 红楼梦 的首选 在豆瓣上仅 157 人读过 然而 这样近乎盗版的名著版本却能高居搜索排名第一位 80 多万人 “上当” 相比之下 在微信读书上 更为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红楼梦》却只有不到 1 万人读过

通过这个诡异的 129 回版 红楼梦 我开始意识到微信读书上混乱的图书版本问题 以及它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 搜索了其他古典名著的版本之后 ,我 发现问题比想象的更加严重

以四大名著为例 分别有 41 27 万读过华夏墨香文学传媒出品的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还有 19 . 6 万人在读新世界出版社版 水浒传 》,虽然 这三本不再是 “缝合怪” 但同样一片差评 存在着文字 标点错误乃至于删减问题 相比之下 人民文学的经典版本读者不及上述版本的十分之一


以华夏墨香文化传媒为例,它在微信读书上架了 1645 个作品 大多数都是 嫁给卡耐基 》《 高效能人的必备习惯 这样的 “攒稿书”“跟风书” ,完美印证了它的 自我定位 图书策划、组稿、出版、资源整合平台。

除此以外 ,该公司还上架了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道德经 》《 本草纲目 等数十本古典名著 阅读人数都在 1 万人以上 这样一家图书策划公司批量生产的名著水平可想而知 不知何故却能在微信读书搜索中排名前列 力压经典版本 。出品了“129回版《红楼梦》”、《水浒传》等2068个作品的金石海纳文化传媒同样如此。

在微信读书上,最多人读的古代典籍出自于图书公司之手,已经是普遍现象,且都是删减、错漏等问题的重灾区。21万人读的《史记》只是节选版,以至于读者仰天长叹:“这么大一个读书平台,竟然找不到一部干净的史记。”17万人读的《资治通鉴》也难逃被“阉割”的命运,仅有23.6万字。


2019年10月时,微信读书对外公布的用户量已达2.1亿,因其庞大用户基数及无限卡模式,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全民公共图书馆,却引导大量用户去阅读垃圾版本的古代典籍。毕竟,大多数用户并没有挑选优质版本的能力,更多依赖平台的搜索结果,结果纷纷“误入歧途”。


为何流水线模式的图书公司能出现在搜索结果前列,而不是人民文学、中华书局这样的老牌出版机构?我们猜测这与微信读书的版权合作模式有关。


从图书公司手中,微信读书能以更优异的条件(价格、分成比例等)拿到尽可能多版权,快速充实资源库,这些版本就占尽了“先来者”的曝光优势。相比之下,人民文学、中华书局、上海古籍等出版社的条件则没那么容易谈拢,因此姗姗来迟。


微信读书的搜索算法可能并没有如此简单粗暴,但是图书版本的搜索排序如果只依据阅读人数,未免太容易误人子弟。正如图书馆、书店有义务为读者精挑细选优质版本,微信读书作为一个两亿多用户的公共阅读平台,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微信阅读团队认为工作量太大,可以在搜索算法中加入出版机构的权重,或者将版本筛选范围仅限于传统古籍这些“公共知识”,毕竟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来说,保证这些“公共知识”的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


如果微信阅读团队受限于技术背景无力去做,完全可以和相关学术机构、版本专家合作,也应该对于读者的反馈意见给出及时的回应。当一个电子书平台的公共属性越来越强,如果再继续固步自封下去,将会成为全民阅读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