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为什么班里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娃?“第十名效应”了解一下!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9-02 07:00

正文


作者 | 朗读君
来源 | 朗读君(ID:langdu120)

你家孩子处在班上的第几名?

如果孩子是排名第一第二的“领头羊”,那么恭喜你,你一定为他感到骄傲,他也一定是个自信的娃!

如果孩子的排名处于“不上不下”的十多名,也别气馁,因为这些孩子,有很大机会在初高中、甚至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这还多亏了近几年,教育圈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叫“第十名效应”。

第十名的孩子
往往未来发展得更好

1989年,杭州天长小学周武老师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

他偶然发现,那些混得好的学生,当年成绩并不十分出色,而当年成绩突出的学生,却成就平平。

这个现象让周武觉得很好奇。

为了弄清楚原因,他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对151名毕业班的小学生进行跟踪,对比他们从升入初中到高中,乃至大学的成绩。

结果发现:

上小学时成绩前五的学生进入初中高中以后,成绩出现后退的人占了40%多;


上小学时成绩在第7名到15名左右的学生,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出现成绩上升的人占了81.2%。


也就说,第7名到15名左右的学生里,有一大半的学生上初中和高中以后,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教育专家们将周武的这个发现,称为“第十名效应”。

“第十名效应”指的是:

在上学时,成绩偏上但又不顶尖的学生(一般排在班级第十名上下),未来的发展,大多会比成绩排名第一第二的学生好一点。


因为成绩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孩子,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等,这是进入社会以后,比成绩智商更重要的东西之一。


无独有偶,马云在《与乡村教师谈教育》里,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

我招聘的时候,不太喜欢从小到大是前三名的学生,前三名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失败概率实在太大,他觉得我就是最好的,我出来也得最好的,一点挫折就掉下去了,可社会上不吃这一套。


而往往最好的学生是什么呢?是十名左右的学生。读书不是很用功,他搞来搞去就是十名左右。花时间跟别人玩,学到更多。

作家林清玄也天长中学的一次报告演讲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即:

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



为什么会出现“第十名效应”?

有人总结了四点原因:

前几名只会学习,知识面狭窄;

前几名不参加活动,没有个性;
前几名缺乏锻炼,身体不够健康;
前几名名利思想严重,心理不够健康。


这些原因,每一个都过于片面。

现在的教育不同于前,学霸也讲究全面发展,家长和老师也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真的很少再“书呆子”、“重名利”的孩子了。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第十名效应”?

在这里,借鉴知乎网友看山的观点,把更多的原因分析,放在“第十名”身上。

1. “第十名”拥有的独特品质


看山把“第十名”称为“跟跑者”,因为他们不管在哪个团队,是强是弱,都能慢慢地成为十几名。

“跟跑者”能在一个数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团体里,位居十几名,证明了他是有一定的上进心和学习能力的。

在长期追赶前几名的过程中,“跟跑者”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生观:

不是唯我独尊,却又不轻言放弃。


尽管“跟跑者”不在“神坛”上,但他们的竞争心态绝对是足够强的,同时也能直面更多的挫折,因为一直都在十几名徘徊,不会掉到末尾。

2. “跟跑者”的心态特别稳定


对于“跟跑者”来说,前几名都是他的对手,而且是极其强大的对手。

此时,“跟跑者”与“第一名”就形成了微妙的竞争关系。

他们永远都在“第一名”的背后看着他,“第一名”无论是加倍努力还是冷嘲热讽,“跟跑者”一直都紧紧地“咬着”他,不离不弃,也不急不躁,心态特稳。


3. “跟跑者”拥有永不言弃的超强耐心


在我们的一生中,永不言弃是非常宝贵的,而“跟跑者”就有着这样的超强耐心。

他们长期在“第一名”的身后跟跑,他们对自己不会轻易地放松,总是紧盯着对手,亦步亦趋。

一旦“第一名”掉队了,处在几十名的“跟跑者”就会立刻猛冲上位。

4. “跟跑者”未来会是工作中的可靠中坚


“跟跑者”进入社会后,还会是工作中的可靠中坚。

他们知道自己不顶尖,所以会紧盯先进技术,同时又保证着高质量的产出。

他们知道自己或是天赋有限,但会依靠他们的跟跑,慢慢积累经验,养成的高昂战斗精神、敏锐的目光、以及不服输的气质,而这都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多给“跟跑者”一些鼓励吧

斗胆猜测,“第十名效应”的出现,其实是为了给那些成绩处于中上游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并教会他自信。

而拥有强大内心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即使遇上荆棘,也都会向他让路。

日本教育家谷田雅春说过:

要培养好孩子,首先要表扬,肯定孩子的优点。


所以,更多地去鼓励你家的那位“跟跑者”吧,这会使他不断奋发向上,终有一天,他或许就能迎头追上,成为“第一名”。

当然,鼓励也是有讲究的,只有鼓励到了点上,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下面的四种“鼓励”,我们大力推荐!

1. 鼓励他的努力


当他的成绩有了些许进步,请鼓励他:

你考得很不错,最近一定特别努力吧,继续加油哦!


鼓励和肯定他在学习上的努力,这就会推着孩子,不断地向“第一名”发起挑战。

2. 鼓励他的毅力


“跟跑者”大多都是很有毅力的,他们一直都在不停地追赶着。

所以,我们一定要鼓励和肯定他这样的行为,告诉他:

坚持就是最大的成功,表现不错,继续加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