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发布会公布第三方数据,澄清市场流言
乐视贾跃亭的造车梦遭遇挫折,使与其生态圈关系密切的不少企业也随之遭受市场质疑,易到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市场流出的易到拖欠供应商服务费的传闻,在易到昨天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易到COO冯全林进行了辟谣,表示拖欠供应商款项一事传闻不属实。
冯全林称之所以出现此类欠款传闻,原因就在于易到的一些管理方式造成了与合作公司的矛盾,触犯到一部分公司的利益。以客服供应商河北中锐为例,易到推动人工智能客服以替代90%的人工客服,这影响到了供应商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事实上,易到并没有欠款。冯全林还称,由于有些公司合作结账需要走一些流程,有一些走流程比较慢。截至目前,没有已经走完流程不付款的情况。
冯全林
辟谣实际上并不是冯全林与记者见面的主要目的。在昨天这场主题为“专注”的媒体沟通会,冯全林要做的不但是廓清迷雾,还有为市场重树信心,结合第三机构数据披露易到近期的最新发展状况,数据来自国内知名第三方机构易观:易到9月的月度活跃用户最新涨至511.33万人,相比8月上涨了约12%。据易观过去的整体数据显示,易到今年已经连续保持了9个月的稳定增长,已创造了移动出行行业里最长的连续增长记录,滴滴、Uber最高峰时期也从未有过这么长的连续增长。相比今年1月,易到9月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增幅为171%,也就是涨至年初月活用户数的约3倍。
在今年六月份,易到在北京也举行过类似的发布会,当时主题是“见证”,易到用车创始人、CEO周航在发布会上宣布:“易到的日完成订单数已经突破100万。至此,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年初为易到制定的‘百万日订单、新增百万司机、新增百万车辆’三个百万目标已提前6个月完成。”媒体对此评论称易到“谱写互联网商业史上传奇”。
一家产品好的公司如何面对市场迷雾
客观的说,尽管披露业务数据属于易到的正常市场之举,但其中辟谣的因素却也难能回避,因为其关联公司乐视近期正遭遇困境,导致易到也流言缠身。
但如果易到真的因此而遭遇发展挫折,那么为之遗憾恐怕不止是周航、贾跃亭或者冯全林,而是全体易到消费者。这就像很多乐视电视用户对乐视的看法一样,不管乐视汽车在资本层面存在怎样的问题,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即乐视电视确实一款好产品,消费者并不愿意看到好产品夭折于“非战之罪”。
易到在滴滴合并优步之后的中国市场上,已经是互联网出行领域的第二大企业,而且这个“第二”并不是因为竞争对手被收购而自动晋升,在优步被收购之前,易到打了一场绝地反击战,市场份额获得大幅提升,到6月份,易到已经宣布其成为市场第二名。
而在滴滴合并优步,被市场广泛质疑为“垄断”的时候,也是易到的存在部分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如果没有易到,合并后的滴滴价格可能会更高,而易到自身也因为坚持其共享汽车生态而承接了很多从滴滴优步流失出来的乘客与司机,即使不看易观的数据,从逻辑和直观上观察,易到的市场份额也是在持续增加的。
滴滴合并优步之后,本来很有可能会把进攻的方向瞄准易到,比如继续发动价格战等,但适逢国内专车新政出台,面对大局,滴滴与易到从激烈竞争的对手,变成抱团取暖的伙伴......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环境,实际上为易到提供了快速发展的通道,这才有连续9个月的稳定增长。
但在局面一片大好之下,又因为乐视汽车问题遭遇市场迷雾,现在看,还不能说乐视汽车的困难不会一点都不影响到易到,但也应该知道,两者虽然都是汽车概念,距离却没有听起来那么近,中间还隔着一个乐视,而乐视对易到也只是控股。
这对易到将是一个考验,但不会是过于艰难的考验。因为在对于易到来说跌宕起伏的2016年里,易到已经从死到生走过一遭。如周航所言,2015年残酷的专车大战使易到一度被逼到悬崖边缘,但“易到用246天书写了互联网商业历史上第一个起死回生的传奇”。
周航在6月21日乐视发布会上
周航指的是这九个月以来易到在市场份额上的逆袭,而原因则是因为坚持做了两件事:始终坚持易到独有的DNA、与乐视生态强烈化反。
称易到是中国共享出行服务的开创者和倡导者当不为过,易到在2010年开创中国专车市场时,美国的Uber才刚刚出世一年,而滴滴和快的则是两年后才创立,易到从早期开始就坚持“高素质司机、高素质乘客、高品质车辆”的服务特色,成功聚集了相当一部分忠实的高端用户群体。然而,在滴滴、Uber低价补贴大战中,易到这些独有优势很自然的败于低价,易到在2015年的专车行业竞争中一度处于劣势。随后乐视控股扮演了易到的“白衣骑士”,带来了资金和丰富的生态资源,继而双方产生生态化反:将自身会员用户和乐视生态会员体系打通,也将用车服务与乐视生态产品服务进行打通,再通过跨界营销,以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这使得易到原有优势再次被放大,比如获得乐视资金注入后,随即推出了系列“充多少返多少”(相当于五折优惠)的营销活动,高品质服务加上更低的用车价格,使得易到迅速实现逆转,迅速走向“重生之路”。
至少从市场攻守逆转的角度看,媒体对易到“谱写互联网商业史上传奇”的评论并不过分。
易到的未来向何处去?
那么在实现第一阶段的逆袭之后,易到接下来要怎样走呢?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冯全林再次描绘了易到的未来发展图景,称“未来易到将着力于打造汽车共享服务平台,并持续强化在中高端市场上专车第一品牌的差异化定位。”
所谓差异化定位,其实就是周航此前所说的易到的“独有DNA”,包括“高素质司机、高素质乘客、高品质车辆”的品牌形象定位,从2010年开始,易到坚持到至今六年,已经成功聚集了一个忠诚的高端用户群体,按冯全林的说法,目前易到年收入20-30万的用户占比超50%,主要是在26岁到50岁的白领乃至金领,也就是绝大部分有商务出行的目标客户。
这50%的用户对易到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块高端群体对价格不那么敏感,而更重视服务,一旦形成对易到的使用习惯,就很难改变。这部分基础群体的存在,使易到在即使停止补贴的情况下,也能保留住基础客源,是易到很难被对手抢走的基本盘。同样也是这部分群体,使易到在一些细分市场上实现了领先,比如网约车接送机市场份额第一,网约车商务车型、豪华车型市场份额第一等。
易到披露,现已其成为网约车专车司机数量最多的平台。这是因为,易到早期主打高端商务人群,司机收入也高,聚集了很多商务车型、豪华车型的车主。现在,易到依然在行业占据着较多的商务车型、豪华车型,如GL8商务用车,以及凯迪拉克、奥迪、劳斯莱斯、宾利、奔驰S级、宝马7系等商务、豪华及奢华车型都可以在易到轻松叫到。在易到高客单价、高素质用户等核心因素的影响下,从各个平台转投易到的专车司机迅速增长,目前,易到平台的专车司机已超400万。
在坚持易到差异化定位之外,易到还有三件事要做:
其一,移动打磨极致用户体验,主要是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用户体验。冯全林表示,为了让乘客和司机有更好的使用体验,易到产品和技术团队从9月份开始对产品进行逐步调试。目前,易到的POI搜索(目的地搜索)和定位准确率提升了2.5倍,订单撮合效率提升6倍,路线和轨迹计算质量也大幅度提升。未来,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的出行习惯,易到还能准确预判出用户的目的地,届时,用户使用易到App时无需输入更多信息,系统将直接输入预判的出发地、目的地,实现一键下单。用车流程将更为顺畅。
另外,对于不少用户和司机经常遇到的客服问题,易到也从8月份开始就做着创新升级,以配合客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未来大势所趋。据说,易到智能化客服系统上线之后人工接线量将降低90%,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将大幅消减服务成本。
随着易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层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未来,易到用户最偏爱的CIP接送服务也将进行重大升级,届时,用户无需再使用其他的航班管理软件,在易到App端即可享受出行相关的一切航班、车辆信息查询。
其二,具备深度学习、思考和行动能力的AI(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冯全林认为,AI将对人类产生比互联网更加深刻的影响。以事实化、一体化、去工具化为关键词的AI,将通过无人驾驶、智慧交通、汽车共享等技术彻底颠覆整个网约车及出行、交通行业。“未来的易到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挖大数据价值,实现智能化、效率化及订制化,千人千面的易到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接下来,易到逐步实现基于用户使用习惯、LBS及场景化预见性搜索实现一键叫车乃至自动叫车等功能。同时通过智能派单、智能车辆调度、智能路径规划等手段,大幅提升车辆运营效率,实现100%有车及车辆利用率达到100%。除去App端的升级之外,易到还通过乐视生态和服务体系充分应用乐视AI技术和成果,同时基于自身每日400万+司机的真实大数据,反向推动乐视AI技术能力提升,最终实现颠覆性的体验改进。
其三,以大数据体系助力差异化运营。目前,易到大数据中心通过和其他相关技术部门的密切合作,已实时完成派单优化(包括热点监控,调度预测等)、乘客深度分析(即用户画像,根据用户出行习惯、频率等分析出用户的类型等)、深挖出行行业商业机会等重大工作。此外,还搭建了实时计算框架,开始运用图计算技术。未来,大数据中心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化应用展开工作,例如,在司机端安装摄像头,乘客可通过视频识别司机状态。客服体系还会采用智能聊天机器人系统,一方面可以保证服务质量优质化、统一化,同时可以控制人工客服成本,将更多优惠反赠予用户。另外,据了解,多家知名车企均有意在易到的自营车队上安装设备(传感器),为其用户研究收集宝贵数据。
总之,未来易到的目标是要把与出行相关的人、车和资源都连接起来,建造汽车共享服务平台,未来,易到提供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从A点到B点的位移服务,而是覆盖与场景、车、用户相关的所有闭环服务的平台。而易到搭建这样的闭环服务平台之后,再将平台的流量和会员向生态伙伴开放共享,入口价值会真正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