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珞珈老师
一个自带掉粉光环的男人,你好,我叫珞珈(jia)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珞珈老师

这篇文章强烈建议你们阅读并收藏。

珞珈老师  · 公众号  ·  · 2019-10-05 15: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大家好,我是珞珈。
又来一篇关于PPT的文章了。

写在前面

相信关注我的小伙伴已经知道在我的教学理念里, 学习设计的根本,并不是学各种技巧或是方法,而是培养审美。
审美是决定设计好坏的根本原因。


那所谓审美,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


【审美是脑子里好作品的积累量】


审美是一个 被动技能 ,一个你没法直接使用的技能,但是它却时时刻刻在你设计的时候发挥作用。

这个技能水平如何提升呢?
他只来源于两个东西,一个是 习惯 ,一个是你的 生活环境
早期,他只来源于你的生活环境。

很多人如果不去接触设计,不去提升审美,不去坚持练习,可能每天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就会是下面这些图片里展现的东西。


这些东西很土很丑,非常具有 “现代美学”
可能90%的人 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上面这些图片中的设计。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耳濡目染,大家最后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会很土。

所以同学们在没有学习设计的时候,会经常在PPT里用一些花花绿绿的字体,这都是来源于 早期大家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

但是有的同学会发现,身边有些人好像 天生美感 比较好,意思是说他们设计出来的东西比较好看。

没错,审美是跟 天赋 有关的。但是与其说是天赋,不如归结到生活环境。

大多数普通人的审美在不经过特殊锻炼的情况下,普遍来说, 生活条件越好的同学审美就会越好!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同学家庭条件比较好,他们可能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都是一些比较高端的品牌,这些品牌会有比较漂亮的设计。
另外他们还可能会到处旅游, 这样他们接触到的东西就比较 多元

接触到的东西越 多元 ,他们欣赏到的东西就会越多,选择面就会越广,从而使得选择的层次会比家庭条件一般的同学更高一些。

这也是很多欧美富二代经常去做设计的原因。
他们因为生活环境比较好, 很早就去学习 各种时尚的东西 ,很早就能成为一个设计师。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事情。

但是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去学习,你很快会可以迎头赶上。


所以我们会发现 审美从本质上来说,是脑子里对好的作品的前期积累量。



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前期积累量。
所以说大家不可能瞬间去把审美提升起来 ,比如说 今天就把我的审美完全提升。

你今天的审美水平是由你过往生活所接触到的东西所决定的。
你的历史决定了你现在的审美水平。你不可能瞬间去改变它。


如果你设计的东西很丑,大家都觉得很丑。那毫无疑问,你的审美水平必定高不到哪里去。
如果你做出来的东西还可以,那你的审美水平也就处于还可以的状态。

所以 你的作品设计水平等于你的审美水平的均等线。


所以说审美是决定设计好坏的根本原因。

下面和大家讲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它能够很好地验证我的结论。


【设计审美坐标轴】


这个东西叫 设计审美坐标轴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普通人-白领-大神的一个坐标轴。
坐标轴上越往左是指积累的好作品越少,越往右是积累的好作品越多。


首先,我们来看下 普通人


普通人如果不经过特殊学习,日常接触 作品 基本上就是类似于下面这几张PPT的设计,我们可以发现各种老师、家长和同学做的就是这种类型的PPT。


这就是我们最早期接触学习到的PPT。


如果这就是大家所认为的PPT,那大家以后做的PPT就会是这种设计风格,这是 毫无疑问 的。


往坐标轴右边移动,就到了 白领 的状态。
因为工作的原因,大家可能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搜索一些比较好看的 PPT模板




这时候大家会发现这些模板好看,所以大家就会不停地去收集,去模仿。
久而久之,有一天大家就会发现自己也能做出和这些PPT模板一样好看的PPT了。

这说明你在刻意提升PPT操作水平之前,已经先做了一个自然而然的设计审美提升。

但是很多人可能到模仿模板的这一步,基本上就完全停止了。
当然,可能大多数人还到不了这一步。

一个白领的审美水平是大家不经过特殊的学习就可以达到的,但是大多数人可能就一直停留在这个水平,不会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但是如果你想突破这一层,那你就需要主动地去学习。


如果你刻意地去学习, 那恭喜你,你就开始走出舒适圈了


每天积累一些好的作品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 你的审美水平会比其他人高得多。


你看的东西越多, 你接触到的作品也会比其他人接触到的作品更好, 你的 审美水平也会上升地更快。


审美水平就是这样一个囊括式的过程。

大神的审美水平在 紫色区域 的中间位置;白领的审美水平在 橙色区域 的中间位置;普通人的审美水平在 灰色区域 的中间位置。

审美水平的平均线决定了大家设计 作品的平均质量。



【审美的作用】

接着,我们来讲讲审美的两个作用。

第一,审美可以提高你作品水平的下限。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你会变成一个细节控。你会开始变得愿意去修改作品,让作品变得更好。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提高审美去不断找到设计的感觉。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之前在做大湾区这个PPT封面的时候,其实我们总共做了十多个版本。

最早的版本,那个时候我们想做一个 纯色 的感觉,于是设计了一个G;


后面发现纯色的感觉不是很好,我们就把字母 放在一张图片里面 。但是又感觉图片和粤港澳大湾区没什么联系, 我们就取消了;


接着我们就把字母放进了一张深圳的图片里面,但 发现有些单调 。于是我又把字母的颜色改了一下,但还是觉得 有些奇怪 ,因为它还是 悬浮着 的;



我们 接着改 ,将这个城市用一些 PS里的蒙版效果 擦除了一下,将城市和字体效果融入在了一块,这就比较有感觉了;



但是后面我发现这页封面 有点太素了 ,感觉可能 起不到吸引大家眼球的效果 ,于是乎我们又改了一个版本;

我们在 云层上做了一个效果 ,把文字放进去,但这个时候我们又发现中间这些字母感觉 有些浮夸 ,并且使得我们看不清后面的城市了;


我们又改了一个版本,做成了字母中带有 电路图图案的版本



最后才是 终版


文字描述出来可能感觉修改的过程好像挺简单的,但其实这个封面图从 一开始到结束 ,我总共花了 5天 的时间去不断修改,才最终把它做出来。


这就是审美好了之后你会死抠细节的一种表现。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通过提高审美来提高你对设计的感觉。


凭着感觉,你可以去处理 一些你平时不懂,且没办法用理论去解释清楚的设计问题。


比方说下面这两页PPT区别在哪里?
是不是就字体不一样。但为什么 上面这一页PPT感觉看起来就是比第二页PPT要好一些?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会选择第一页。这个就是审美。


这里想告诉大家,设计有些时候是没办法用理论解释得通的,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感觉。
看到这里,大家对审美是不是就有所领会,有所感觉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通过多看去提炼大家的感觉。
感觉才会去引导你的设计水平,而不是学各种各样的套路,各种各样的理论。


那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两页PPT。
为什么第二页PPT看起来稍微没有第一页PPT那么好?


这个也是和审美有关,可能第一页PPT的天空和云朵的线是保持一致的,但第二张PPT里的是错落的,所以第一张图要好看一些。


如果硬要解释只能这么解释。
但是事实上很多东西是解释不通的,只能通过感觉去完成。


设计是一种感觉。

第二,审美可以提供设计灵感。

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之后,大脑就 可以无限量供应设计的灵感和思路


接着大家可以尝试学习优秀作品的风格,然后融入自己的东西,这时候大家就相当于原创出自己的作品了。


比方说我想做一个宇宙类相关的PPT。
这时候我的大脑就会贡献许多的图片,其中一张就是左边这张图片。
接着我学习了一下这张图片的效果,并融入我自己想要的感觉,就做出了我自己的作品。


又比方说我想做一个天空城市的PPT,这个时候我脑海里就浮现了左边这张图。


左边这张图怎么来的呢?我是某一天在某个新闻报道里发现了这张图,然后把它保存在了手机里面,并把它记住了。


这个是两年前, 2017 年年底收集的作品。
注意,这是两年前, 2017年 ,右边是 2019年的图 ,2019年4月份完成的PPT。

你们会发现我为了完成PPT的灵感来源于哪里?来源于我2017年的积累。
这个时候你发现审美有没有作用?特别有作用!

你积累得越多,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积累会给让你抓住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我就是靠着2017年的积累,在2019年设计出这张样稿,超越了其他的竞标设计师,成功地让客户敲定了我们为他提供设计服务。


这就是一个 先有因后有 的过程。

如果我没有在左边看到这张图,右边这张图我这辈子做不出来。
就是这样的一个效果。


我要感谢什么?
感谢我学了很多设计理论么?不是!
感谢我学了很多套路么?不是!
感谢我热爱生活,我愿意积累,我愿意去看,我愿意去收集! 就是感谢这个。


写在最后


审美是一个什么东西?
我们再总结一下,就是一个多看多收集的一个过程。


审美能得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一个效果,是用来提升设计水平,提升设计下限。
第二个效果,给出足够的灵感和思路去引导设计。



上往期文章:
为什么你学了这么多教程,却依旧学不好PPT?

点击在看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