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美团和今日头条被认定是最有可能挑战BAT的新生代小巨头TMD,
就在人们以为仨小巨头将并肩向BAT的地位发起挑战时,滴滴和美团却先打了起来。
今年3月21日,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上线快车和出租车服务,目标剑指滴滴。尽管美团打车正与滴滴打得水深火热,但从滴滴手里夺取网约车市场份额并不能满足美团的胃口。美团的野心很快便路人皆知了。4月4日,摩拜已经把自己整体打了个包,一纸卖身契全部卖给了美团。已纳入麾下的摩拜和自家的网约车,都让美团手握筹码,以直面出行市场的残酷竞争。
滴滴美团头条,TMD三家之间的“厮杀”与“胶着”,正是互联网下半场的缩影。那么,具体而言,互联网的下半场拉开帷幕,到底会形成一种怎样的局面?互联网公司要到哪里找流量和收入?独角兽们有哪些策略和突围之道?
互联网下半场:陷入用户增长与流量瓶颈焦虑
互联网下半场,驱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人口红利结束,基本上很难再有增长。而且,互联网用户月使用时长、日使用时长都进入了停滞甚至波动下滑。
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陷入了用户增长与流量瓶颈的焦虑。
1. 用户红利消失:互联网用户规模及增长率
根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普及率达到55.8%,2017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
而在2017年1月发布的第3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2016年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
这也意味着,驱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失,互联网企业在用户增量的运营方面将经受极大的挑战。2011年到2017年,手机网民增长率由17.43%缩小为8.2%,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感受到了流量的压力,不管是视频、电商、游戏、工具,还是直播、社交、新闻,流量都在下降。
2. 行业进入“国民总时间”争夺,跨界竞争无处不在
罗振宇曾提到,中国人最为平等的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每个人扣除每天的上班时间和休息时间,真正的空闲时间只有4个小时左右。根据CNNIC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小时。
这4个小时就成了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焦点,为了争得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间,跨界竞争与颠覆式创新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现象,从零售到金融,从出行到外卖,到处都有互联网企业跨界竞争的身影。
3. 存量市场竞争中,互联网公司擦枪走火不断,厮杀频繁
在下半场,互联网行业有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在存量市场里精耕细作,且不断争抢拼杀。如此,互联网公司之间的擦枪走火就不可避免,相互之间的竞争厮杀频繁不断。
无论是滴滴从出行领域开始向外卖领域延伸,还是美团从外卖向出行进军,抑或是拼多多、趣头条向低线市场渗透,或者是TABJS等互联网巨头不间断地投资、并购、布局,都是互联网企业在不断的延伸自身业务与市场边界。
下半场“厮杀”开启:互联网公司到哪里找流量和收入?
1. TAB:开启疯狂投资模式
2017年腾讯全年投出了106家总计1710.43亿金额,平均每家投资16.13亿元(不含未公布投资);阿里巴巴2017年全年投出了31家企业总计1150.75亿金额,平均每家投资37.12亿元;即使投资偏少的百度也投资了18家企业合计1147亿的金额……而中国创投最知名的红杉中国在2017年也不过只投了76家725.02亿元,平均每家仅9.45亿元,远不及BAT的投资总金额和平均投资金额。
可怕的是BAT投资哲学像极了孙正义“你若不接受我的投资,我就去投你的敌人”,也让中国互联网企业尽入BAT版图之中。
随着BAT的生态布局越来越清晰和强烈,我们能看到诸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驾驶、新零售等新业态的布局上BAT的布局比创业公司更快速。2018年初始,TAB仍然在开启疯狂投资模式。谁能在投资大战中笑到山花烂漫?先来看看战况吧!
首先是人工智能大战。
这场AI“赋能”的战争,较量的是平台、技术、场景、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百度喊All in AI,腾讯喊AI in All,阿里盖起达摩院。
第二是TAB大步迈进币圈江湖。
腾讯:金融领域抢先应用区块链技术
2018年,腾讯又携手中物联发布区块供应链联盟链及云单平台,进入区块链物流领域。目前,腾讯在区块链底层技术领域有20多项专利。
阿里:蚂蚁金服是布局区块链先锋
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就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2017年开始,又先后在食品、医疗、物流等场景布局,甚至与雄安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承建数字雄安区块链实施平台。2018年2月,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在雄安新区上线。据悉,这是中国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租房领域的首例。
百度:既玩区块链金融 又“撸狗”
早在2015年,百度就开始布局区块链,探索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领域并组建团队。2018年2月,百度带来了“莱茨狗”,同样区块链赋能,每只都有独一无二的基因。
2. TMD:横向拓展业务 边界不断消失
目前来看,在互联网下半场中,滴滴、美团、头条三家,贡献了更多场次的“厮杀”,频频刷屏。尤其是“不为自己设边界”的美团和今日头条,为了提高平台估值和营收体量,在各条战线上树立了多家对手后,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滴滴与美团:
滴滴做外卖,美团做打车,两家垂直领域的独角兽,选择了互相开炮。两家经历过类似补贴战的公司,都试图寻找新的战略布局和流量变现的增长点,他们既需要扩张新的领地,又需要时刻盯紧自己的护城河。
滴滴与摩拜:
出行领域不同环节的两家独角兽,业务相互渗透不可避免。滴滴APP内已推出共享单车平台,该平台将汇集ofo小黄车、小蓝单车和即将上线的自有品牌,未来还会接入更多单车品牌。摩拜单车APP则加入了共享汽车入口,用户无需下载新APP即可使用摩拜共享汽车。
美团与携程:
旅游、机票、火车票、接送车等等都是没有门槛和壁垒的行业,也与美团的定位和布局很契合。美团高调布局订票、酒店等业务,叫板携程老大地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愈发剑拔弩张。
头条与百度:
今年春节前夕,今日头条和百度之间的口水战,直接升级到了公堂之上。1月29日晚,今日头条以“百度不正当竞争”提起诉讼;百度则认为今日头条故意捏造不实言论,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维权的权利。在信息流上的竞争,双方谁都不容有失。
头条与腾讯:
就在3月24日晚间,人们发现在微信朋友圈里看不到别人分享的抖音的链接,这个分享动作将自动被设置为仅本人可见。这是继今日头条的朋友圈分享无法查看后,今日头条系产品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第二次疑似被微信“封杀”。面对今日头条的凶猛攻势,腾讯也开始行动了。
头条与微博:
同样在今年3月,微博终于开了“杀戒”,抖音用户分享到微博的视频都会被微博屏蔽,也就是说,微博彻底封杀了抖音在微博上的传播渠道。
3. 三大视频网站:内容军备升级与付费
近些年来,视频网站自制内容频出爆款,内容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版权争夺持续升级……当国内视频网站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之后,付费会员成了视频网站竞争的着力点。
3月17日,爱奇艺在更新的招股书中公布,截止2018年2月底,爱奇艺付费会员规模达6010万。3月18日,腾讯视频宣布,截至2月28日,其付费会员更是已达6259万。
之所以付费会员会迎来新一轮的崛起,是因为付费会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方便了用户的观看需求。
在内容为王的市场定律之下,只要平台的内容足够优质,足够具有吸引力,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购买会员以获得会员专项内容,提前播放,跳过广告等服务。
与此同时,面对着高速增长的会员业务,视频平台一直在持续加大对优质内容的投入,不断优化会员服务体系。
去年腾讯视频自制或购买了一系列头部内容,尤以影视剧投入最大,《那年花开月正圆》、《鬼吹灯》系列等内容均耗资不菲。爱奇艺投入超过百亿级别自制或购买内容版权,无论是《中国有嘻哈》、还是《河神》、《无证之罪》,都让人看到了爆款的“养成”。优酷《军师联盟》系列、《白夜追凶》系列也是让观众惊叹网剧的今非昔比。
2018年,无论是以超出电视台的采购价格争夺头部大剧首播权、集中最强资源投资拍摄大体量自制剧,还是集结社会力量打造数亿级成本的超级网综,类似街舞类节目、机器人竞技类节目、男团女团节目,目前都有引爆综艺市场的潜力。这些决策都显示了各大网站布局头部内容、抢夺付费用户的决心。
(优酷2018内容片单)
(爱奇艺2018内容片单)
(腾讯视频片单)
(芒果TV片单)
4. 快手 拼多多 趣头条:低线市场寻找独特机会
互联网下半场,巨头们开启低线市场的流量之战已经两年了。快手、拼多多和趣头条在这一波潮流中被推至风口浪尖。
有人说,一线城市负责创造互联网形态,而拥有中国最大居住人口数量的三四线城镇才是主流消费市场。正因为这样,一线城市即将OUT,低线市场才是互联网的未来。
不仅三、四线城市的网民总数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而且他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时间正是互联网公司目前争夺的焦点。
快手、拼多多和趣头条这一类APP的特点是,往往成立时间不长,但是通过渠道下层以及长尾流量,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瞬间变成一款全民应用。
去中心化的快手:
快手在产品设计上十分简洁,只有“关注”、“发现”和“同城”三个界面,既没有排行榜,也没有被官方承认的大V,使用门槛也很低。
在技术驱动下,快手真正做到了平民化和去中心化,用户多数是一群最接地气的普通草根群众,让更多社会基层人群得到了共鸣。
低价低质的拼多多:
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已经做到现在的400亿月流水。仅在2017年一年里,拼多多付费用户数就从1亿增加到3亿。
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微信社交体系的网上团购。在此基础上,其低价低质的产品特点,直击低线市场用户的需求。
巧用金币奖励+收徒体系的趣头条:
上线于2016年的趣头条累计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000万,在竞争激烈的资讯类产品中,可谓闯出了一条血路。
趣头条较高的用户活跃度得益于其完善的金币奖励制度,而促使趣头条用户迎来爆发增长的,则是以邀请分享为实质的收徒体系。趣头条把这两套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吸引了大量低线市场、寻求小利的用户。
新一轮互联网大战:独角兽们有哪些策略和突围之道?
1. 快速布局,出其不意
在众多独角兽公司里,没有一家公司不是“颠覆者“的角色;他们都不约而同的让某一种常规技术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都为自己的客户去做了商业模式上的调整。
iPhone定义了智能手机,Kindle定义了电子书,Uber定义了网约车,Airbnb定义了共享租房,所有独角兽企业所定义的,或许就是下一个全新的品类。像亚马逊、Salesforce、优步和宜家这样的公司,它们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思考和经营方式。
目前,独角兽企业布局的大方向主要集中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领域: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移动社交应用以及O2O领域等,随着发展,这些行业很可能颠覆传统模式,推动国内传统行业的转型与升级,同时能够拓展商业发展空间。
2. 价格战不手软,高举高打
近日,有媒体报道,滴滴外卖在多城开始招聘,正式孵化外卖业务,此举被看作是对去年美团突然深入打车业务的反击。
送外卖的要涉足打车,做打车的开始送外卖,这意味着,估值分别为560亿美元的滴滴和300亿美元的美团,正面刚起来了。
移动互联网赚快钱的时代渐成往事,剩下的都是“脏活累活”,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生态圈无法闭合的不安全感导致了滴滴和美团的狭路相逢,二者跨界“打劫”的第一步,就是打价格战。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酷爱烧钱打价格战?因为,在不大规模烧钱的情况下,获取目标用户可能需要一年时间,而投入大力的补贴政策后,可能三个月内即可完成指标,提前获取到更多的用户数量,也可早点开始盈利探索。简而言之,即通过用户量增大而产生规模经济,服务单个用户的实际成本其实不断降低。
3. 重资产布局,加深护城河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前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一大批在线洗车、在线保养、在线二手车等互联网汽车后市场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与之前强调轻资产的模式不同,现在这些后市场平台更关注重资产、线上线下打通和消费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