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诗宋词欣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所在,学习唐诗宋词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3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3 天前  
桂林广播电视台飞扬883  ·  春节出游!在桂林山水间踏出新春“第一步” ·  3 天前  
桂林广播电视台飞扬883  ·  春节出游!在桂林山水间踏出新春“第一步” ·  3 天前  
重庆市政府网  ·  春节假期前4天 ... ·  3 天前  
重庆市政府网  ·  春节假期前4天 ... ·  3 天前  
第1眼新闻  ·  启动黄色预警!洪崖洞景区发布最新公告 ·  4 天前  
第1眼新闻  ·  启动黄色预警!洪崖洞景区发布最新公告 ·  4 天前  
苏州本地宝  ·  苏州适合徒步的3条森林步道 ·  5 天前  
苏州本地宝  ·  苏州适合徒步的3条森林步道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诗宋词欣赏

《诗经·王风·君子阳阳》论古代公务员的“躺平”

唐诗宋词欣赏  · 公众号  ·  · 2024-12-29 14:46

正文

一、《君子阳阳》的创作背景及主旨

《君子阳阳》在情感上明显要比其他“王风”欢快地多,看似与“王道衰微”的主旋律不符,但其实是一种对比与补充。

“王风”整体上是说,王道衰微后周王室士大夫们的哀与思。

《黍离》中,大夫出差秦地遇冷,看见故国宗庙、宫殿,都变成了农田,不禁潸然泪下,长歌当哭。

《君子于役》中,大夫长期行役在外,迟迟不见回来,同僚们很担心他的安危。

《扬之水》中,士人被派往申、甫、许等国戍边,长期不能回家,而心生怨怼。

《中谷有蓷》中,国家遭遇旱灾,一对夫妇的生活难以为继,妇人被抛弃路中,她又是叹息又是哭泣,诉说着自己遇人不淑。
《兔爰》中,一位大夫感时伤乱:平王初期,还没有那么多的劳役、兵役,怎么到了桓王时期,劳役繁重,征兵不断,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加之大败于郑国,他只想长久的睡去,彻底躺平。
《葛藟》中,一位大夫是周平王的亲族,抱怨周平王胳膊肘向外拐,不照顾自己反而认他人为“父母”,这个他人即是郑国和齐国。
《采葛》中,奸臣当道,大夫们害怕有小人向天子进谗,中伤自己。果不其然,在《丘中有麻》中,这些贤臣就被周庄王放逐。
看了“王风”中其他士大夫们的遭遇和社会现状,我们试着想一下周王室这些士大夫们最好的出路是什么?
白居易的《中隐》就是最好的答案。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
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
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小白的粉丝苏轼也说: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中隐》是白居易晚年分司东都时的诗作。他年事已高,无心政治,只想悠然安闲地度过余生。白居易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封晋阳县男 ,虽然无事,但位置很高,俸禄很足,要不然也养不起那么多歌女、姬妾。
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如是说,是他想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但是与当时的变法派意见不合,几次争执无果,只好自请外放。
他两的“中隐”,可比东周王室的士大夫们处境好多了。

《毛诗序》: 《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何为禄仕,就是只为取得俸禄,有口饭吃就行,不为有所作为,活下去就行。

他们相招为乐官,奏曲舞蹈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以此来养家糊口,同时远离政治迫害。

乐官退一步,为士族,可能被派往他国长期戍边,或直接参与战争,丧失生命;再退一步,为处士,种田为生,但凶年饥馑,饿殍遍野,恐怕也只有饿死。

乐官进一步,为大夫,《黍离》《君子于役》就是他们的写照;再进一步,为卿为近臣贤者,《采葛》《丘中有麻》又是他们的殷鉴。

思来想去,权衡利弊,原来伶人乐官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他们阳阳也,陶陶也。


二、《君子阳阳》的诗歌大意

第一章: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阳阳:色彩鲜明貌,这里指得意洋洋的样子。

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由房:由,用也;房,指《房中》曲。

只且(jū):句末语助词,无实义。

君子奏曲喜洋洋,左手拿着多管簧,右手招我奏《房中》,我们乐得心花放。

第二章: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陶陶:和乐舒畅貌。

翿(dào):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形似扇子或雨伞。

敖: 燕舞之位。

君子跳舞乐陶陶,左手拿着羽旄摇,右手招我舞于“敖”,我们兴致多么高。

三、论古代公务员的“躺平”

这首诗可以和 简兮 对照着看。

《邶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