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阿里十八罗汉的吳泳铭回来做了集团CEO,蔡崇信回来做了董事长,当时一
个出身阿里的上市公司创始人在朋友圈说,这两个人不缺钱不缺名,退休十年了却要回来卷起袖子干苦活,面对不可知的风险,究竟为了什么?你见过其他大厂联创退休回来挑大梁的吗?现在答案基本出来了,不缺钱不缺名,正好干票刺激的,玩的就是心跳,这短短几个月里的杀伐决断,在四十年中国商业史上似乎是从没有过的。
有个阿里的同学跟我讲,过去几个月阿里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野蛮,所以也是前所未有的有效,搞一次内部的“强拆”,不仅是拆掉物理上的人、职位、业务,其实是拆掉了阿里人内心的舒适。前一段PDD市值超过阿里也是一次强拆,只不过来自外面,而内部的强拆击穿了自己的心,所有人都意识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一夜突变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每一种观念。
先是张勇退了,吳泳铭代替他做了阿里云的CEO,这个事情之所以让人惊讶,是之前张勇透露出来的本意是要在这个位置大干一场的。又过了几个月,同样十八罗汉的戴珊退了,吳泳铭代替他做了淘宝天猫的CEO。
又过了几个月俞永福退了,要知道虽然长相老成,俞永福是1976年生人,比吳泳铭还要年轻一岁,接替他搞饿了么的是个85后。当年俞永福是自己掏了真金白银创业做了UC,再被并购进的阿里,在阿里之后一直传说是马老师的爱将,是救火队长,整合高德、阿里妈妈、大文娱。
再然后侯毅也退了,侯毅可是盒马商业模式从0到1的缔造者,是线下零售这个圈子的权威。
不仅人退了,业务也被拿下,盒马原本是阿里创新的一张名片,一面旗帜,是阿里从线上大举入侵线下的先锋,是一个完美故事的开头,现在传说要卖掉,据说最可能接盘方是中粮。再加上其他的线下业务比如大润发、银泰、高鑫都在传说要被卖掉,很多年前阿里大张旗鼓要搞的“新零售”,其中关于线下的这个部分看起来要出清了。
拳怕少壮,新官上任。
这是吳泳铭蔡崇信组合刚猛的一面,但也有阴柔的一面,有进也有退。本来阿里搞这个1+6+N的架构调整,盒马、菜鸟、阿里云是要依次分拆上市的,可到现在为止都停了。
最先是盒马发现融不到心理价位,被腰斩还不止。然后阿里云要重新回到集团的这个1里面来,据说是美国对中国的芯片禁运,算力成了瓶颈,要靠AI翻身的阿里云就必须得到母体的强输血。菜鸟也要回来,据说也是市场给不了那么高的价格,所以干脆就拿回来,而且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没找市场拿钱,反而自己掏了几十亿美金把外面的股份收回来。
这些业务拿回来都需要钱,也不能只是吃老本,除了在找买家的线下新零售板块,阿里已经或者正在出清B站、小鹏、快狗、商汤的股份。
所以外界的感觉是故事又变了,本来阿里是“合”,一年前的1+6+N变成了“分”,今天好像又成了“合”。本来是一视同仁,全部分家出去各求生路,变成了以电商和云为核心,再把物流作为物理基础打包进来,电商给他们输血,换来协同以增强核心的能力,这在战略上算不上180度,也至少是90度大拐弯。
不过今天的“合”跟一年前的“合”不一样,一年前的“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缓急的合,而现在的“合”是只针对电商本身,为了这个合,该握紧的握的更紧,把最好的人和最多的钱给到电商,把云和物流捆绑给电商,而该放松的放的更松,把边缘的东西都套现出真金白银储存粮草,随时给核心输血。
所以今天的合是“正反合”三段论里的合,这个合里面有合也有分,雌雄同体。
我问另一个阿里的朋友,我们外人看的眼花缭乱,你们内部是什么感觉?他给我说,力道太猛,就算隔山打牛都已经震到了每个人的心,结果就是冰火两重天,摸鱼的人心惊胆战,郁郁不得志憋着一口气的人忽然感觉要翻身。
从张勇到戴珊,再到俞永福到侯毅,都是战功赫赫,但时代变了,在上一个时代是守土有功舍我其谁,在这个时代就退了,两个时代的转换点在于今天阿里的处境,“良好”已经不够了,“优秀”也已经不够了,面对拼多多、字节、腾讯、华为这些“卓越”级选手,只有“不要命”才可以活。不要告诉我你如何稳扎稳打,如何运筹帷幄,只要还没有翻盘,那就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