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2月的工作日好2毒!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我不小心拉在了男朋友脸上,我...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不是吧!瓷器也会开花?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不会做PPT没关系,只要你努力的找一个... ·  4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他是DeepSeek关键人才!差点留在美国…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我的AI分身上线了

陈海贤  · 公众号  ·  · 2024-06-06 16:00

正文




预约直播,听海贤老师亲自讲解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应用心理学大会,遇到了刘润老师,一起聊了聊AI和心理咨询。作为一个技术主义者,他坚定地认为未来心理咨询的工作,是一定会被AI取代的。现在心理咨询师那些难以被模拟的反应,像深入的共情,也不过是神经元的反应,既然是神经元的反应,就一定会被AI所攻克和模拟。


我当然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 技术再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难被取代的。就算AI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


我甚至说:“如果AI能取代佛陀,那也许它就能取代心理咨询师。”


佛陀之所以成为佛陀,不仅是因为他自己,还是因为我们。 我们有迷惑,也需要被指引、启发和救赎,我们想把对智者的理想化渴望投射到某个偶像身上。我不觉得AI会变成这样的投射对象。




我现在仍然认为,AI是很难取代咨询师的。不是提问和回应的技巧,而是关系的本质。就像《克拉拉与太阳》里,一个妈妈因为女儿生病,想要用一个超级智能的AI陪伴机器人代替女儿,最后也没有成功,是因为机器人克拉拉所悟到的: 人类的爱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这个人对你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她能很快被替代,那这就不是爱。这就是人类关系的本质。


说是这么说,可是,没过多久,我自己就被取代了。我有了一个AI分身。我成了中国第一个有AI分身的咨询师。


事情是这样。得到今年搞了一个心理圈,是一个类社群的产品,我是主理人之一。他们想做一个新的尝试,用我的语料和在得到的课程,调校一个AI助手。他们说,能不能授权我的语料和网络资源,不过没有授权费。我觉得这是一个新鲜有趣的尝试,就答应下来了。


昨天这个叫 陈小贤的AI分身 出来了。我试了一下,还不错。最让我惊喜的是语音语调。很多朋友跟我说,最开始听我课的时候,觉得我的普通话别扭,实在是因为内容好,就只好忍着了。结果忍着忍着就上瘾了。我经常为此感谢我自己,当初没有好好练习普通话。结果我看这个AI分身,普通话只比我好一点点。


其他的嘛,回答基本符合逻辑,而且可以连续对话。AI嘛,你知道的, 他最应该学我的一句话,是我经常讲的 “我不知道” 可能担心他说我不知道,你就会觉得他不够智能,就会把它卸载,AI经常不懂装懂,啥问题都能给你扯出一番道理来,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


AI当然不会真的取代心理咨询师。但通过这个AI,我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AI根本不应该类比我,而应该类比我的书。它不会取代我,而会 变成你和我关系的一个媒介。 就像你读一本书、学一门课,是以某种方式和我产生了联系,AI的作用也是如此,只是它更拟人一点而已。




这个AI大概是这样的。



怎么试用呢?如果 你想试试这个AI分身,你可以直接扫描这儿二维码,打开小程序链接。




这个AI分身,是为心理圈设计的。就算你不参加心理圈,也可以试用7天。


说回心理圈。它是我和李松蔚老师、钱炜老师所做的为期一年的产品。这个产品简直超值。扫下面的二维码购买,可以享受50元优惠。





我要在其中讲15本书,目前已经讲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祈望神话》,现在,我正用两周的时间,讲解《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用主人公塔拉的经验,讲述改变的心理历程、重塑自我。很多同学说,这本书讲得很好。我也觉得讲得很好。所以, 我决定周五开个直播,专门来讲一讲这本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