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
点的政策底跌破后,2500点这个心理底也没守住。股市的跌跌不休引发了市场担忧,股民们更是怨声载道。
为此,证监会主席刘士余除了高调喊话称,“春天不远了”外,还表示近期将推进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即将出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允许过渡期内相关产品滚动续作,以承接未到期资产。
二是尽快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
三是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已经推出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即将按行业实行“分道制”审核,对高新技术行业优先适用。
四是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的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五是鼓励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参与非公开发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已上市公司股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六是继续全方位扩大开放,支持外资资管机构在境内设立法人机构,从事包括股票等权益型资产在内的资管业务。
10
月19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全可控。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质权人应当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同日,易纲称,近期股市波动主要受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影响,总体看当前股市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近期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当地企业流动性的政策,对此我们积极鼓励,人民银行也正研究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一是推动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通过信用风险缓释为部分发债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带动民营企业整体融资恢复。
二是推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支持。
三是央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至此,一行两会所有一把手集体向市场投放“定心丸”。不仅如此,权威人士刘鹤也出面发声。
刘鹤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中做了总结发言。刘鹤称,“最近我高度关注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评估和国内专业机构的市场分析。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从全球资产配置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最有投资价值的市场,泡沫已经大大缩小,上市公司质量正在改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所以很多机构建议对中国股市给予高度关注,认为中国股市已经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对这些评估,相信投资者会做出理性判断。可以说,股市的调整和出清,正为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创造出好的投资机会。中美贸易摩擦对市场也造成了影响,但心理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目前中美正在接触。”
从一行两会的政策看,为了稳定市场、稳定信心,监管层似乎有意放宽金融监管。
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春天、冬天的问题,然而,笔者提出,秋天结束了吗?债务问题发酵了吗;房地产问题爆发了吗;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深水区了吗?就连刘鹤自己都承认,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时期……(注:刘鹤所指的“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而这些仅仅只是内部问题,实际上,眼下还面临明显的地缘政治风险、技术变革竞争、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等外部压力)
按照政策实际落地作为标准的话,去杠杆才刚刚开始,房地产调控也只浮于皮毛,经济转型、升级更是无从谈起,真正的阵痛期远未到来,何来的冬天一说?连冬天都没来还能指望着春天吗?笔者认为,现在只是秋末入冬之际,中国经济还未真正意义上入冬。所谓真正的入冬是指在解决上述问题时,因为调控而对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真正显现,当前的情况还只能视作序曲。
人人都喜欢四季如春,人人都想要鸟语花香。然而,经济有周期、事物有规律,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有上升期,自然也该有衰退期。
大多数人只看到股市下跌,却从不思考国内市场那奇高的市盈率和不对称的交易机制;
大多数人只看到楼市泡沫,却从不思考房地产市场化这些年在经济战略上的定位错误;
大多数人只看到债市危机,却从不思考企业杠杆高企,举债运营的背后是谁在支持;
大多数人只看到经济放缓,却从不思考先前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方向是否正确;
大多数人只看到市场扭曲,却从不思考是什么铸就了畸形,是什么造成了眼下这种局面。
如今国内的经济问题其实都是前人种下的因。前人享受泡沫,我们这一代就只能好好还债。
当初,前人种“因”时,没人指出今后会发生的问题嘛。准确的说那些看得明白的,要么明哲保身装聋作哑、要么投身其中捞一笔。而现在,轮到我们这批后人来承担这个“果”的时候,肯定也就不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