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国家的富强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千年大计——古老的佛光寺修缮逐渐的提上日程,中国古老的土地上,这座最伟大的人类杰作之一的佛光寺,将随之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辉。
唐代,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科学进步文化昌盛,堪称中国封建社会之鼎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和进步,从唐代的宫殿寺庙建筑基址、遗迹,敦煌莫高窟壁画及唐代墓葬壁画,文献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唐代建筑之宏伟,其规模,体量,气势,造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巅峰。
可惜,时光荏苒,几乎所有的的唐代宫殿、寺观都已经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目前隋唐时期的建筑在我国除了佛光寺东大殿以外,仅剩几座乡间小庙,体量有限加之后世改造,已经很难再现当年大唐气象。日本京都奈良的早期建筑,虽然始建年代较早,但是日本对其百年内就进行一次大修,每次修缮都要更换近三分之一的构建,古建筑的造型和原真性可能会大打折扣。
由唐代京都来的施主捐资建造的佛光寺东大殿体量雄伟,历史上近千年内少有修缮及大规模改造,可以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能再现我们大唐盛世气象的一座伟大建筑,堪称是国之瑰宝,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佛光寺隐身五台山台外,前些年可谓鲜为人知。随着时代进步,信息科技的发达,佛光寺会以其独特的身份,特殊的历史价值再放光辉,必将成为新时代文史、建筑、艺术爱好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下文,我们从“佛光乍现” “佛殿主人” “艺术载体” “千年营造” “社会价值” “千年大计”六个角度“揭秘千年古建,瞻仰大唐佛光”。
第一节
早期日本学者关野贞曾经来过五台山考察,拍下来佛光寺算是最早的影像资料。含遗憾,日本人没有看出佛光寺是唐代遗存,却断然下结论:五台山地区都为明清建筑,早期建筑已经消失殆尽。进而宣称,中国大陆不会有唐代建筑的存在了。
以梁思成先生为首的中国营造学社野外考察小组坚信中国大陆尚有唐代的建筑存世,他们依据地方县志,州记,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地图,乃至外国人在中国旅行考察过程中留下的影像资料断定,五台山地区应该有唐代建筑的存在。
192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在即,梁思成为首的野外考察小组奔赴山西晋北,他们把目标锁定了香火不太兴盛的台外地区。因为台怀地区香火鼎盛,古建筑容易被后世改建或者毁于火灾,台外地区相对冷清,早期建筑遗留的可能性会更大。
功夫不负有心人,营造学社调查小组终于找到了佛光寺,并且找到了证明其唐代建筑的依据,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还完成了对佛光寺有史以来第一次科学的测绘。
第二节
佛光寺气势雄伟,规模宏大,造型磅礡,极具唐代风貌。但是,仅凭外观造型不能完全说明这座建筑就是唐代的。这座佛殿究竟是谁所建,为何而建,什麽年代建成,在营造学社对其精细测绘的过程中,这些疑问一一都有了答案。
第三节
佛光寺的空间布局和早期的建筑遗存
佛光寺东大殿四周古树参天,像卫士一样默默的守护古寺千年。繁密的大树很难看到佛光寺全貌,我们目前可以通过模型直观的看到它。
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体现出中国早期官式建筑的风采。它早于《营造法式》几百年建成,对于我们研究早期的建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们结合前辈们绘制的图纸,和最近做的两个模型,一同去感受这大唐风范,传承千年的建筑技艺。
一是东大殿的架构,架构是房子的骨架,决定了房屋殿宇的基本造型;其次是东大殿一个至关重要的局部——转角斗拱。
1架构
小视频演示的是佛光寺东大殿梁架的安装过程:
2斗拱
小视频演示的是佛光寺东大殿转角铺做的拼搭安装过程:
第四节
1彩塑艺术:佛光寺东大殿内保存了大量的彩塑,是我国雕塑史上重要的艺术遗存。东大殿中央的佛坛一字排开并坐三身佛祖,弟子,协士,文殊,普贤罗列左右,整堂彩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虽有后世改塑、改绘,甚至塑像的布局发生了位移,但是我们依稀从中还能体会到大唐的韵味。
大殿四周有三面,环绕五百罗汉,五百罗汉是明代彩塑艺术的珍品,塑造了五百个不同形象,不同性格的僧人形象。五百罗汉虽然并不是建寺之初就有,但几百年过去,是他们已经融入了东大殿,成为佛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瓦作:据寺内碑记记载,佛光寺最后一次瓦作的大规模更换是在元代至正年间,文殊殿,东大殿留下的琉璃鸱吻、脊刹在造型上还模仿唐代此类器物的外观。脊刹仙人、鸱吻琉璃造灵活、自由、生动,造型繁缛刻画细腻,体现出元代山西琉璃匠人塑造手艺之高超,动物神兽形象处理之生动,艺术造诣之高深。
3柱础:石雕的卷莲瓣覆盆柱础,是唐代的原物。唐代的富贵、华美流露在佛光寺的每一处角落。
4拱眼壁画:佛光寺的墙壁,拱眼处留着各个时代的壁画艺术。是佛光寺不可缺少的艺术品类。唐代的说法图,宋代的曼海卷草纹都堪称中国现存古建筑中的的孤品、活化石,其艺术价值,史学价值不言而喻。
5墨书题记:佛光寺的门板,梁架上还留着历代的墨书题记,是历代文人游历佛光寺的历史见证。有着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书法价值。
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