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校长
1、
先讲一个故事。
上个周末我在埃里克森教练学院,遇到了一位非常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她从业经历超过20年,在业内有很高的知名度,也帮助过很多人。
在一次练习中,她做客户,我做教练。
她提出的议题是,如何能让自己自然而然的喜欢运动。
围绕这个议题我们展开了探索。
当她谈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体育老师强迫运动,一直到大学,谈到这样的经历时很明显她的能量是低潮的。
如果是做心理咨询,也许就要围绕着这些过去的经验去开展工作。
但是,在埃里克森的教练体系当中,不是如此。
在教练过程中,我引领着她一路穿越低谷,向高能量的区域不断攀登。
有点像登山的过程。
我们一起构建了一个一个场景,创造了一次一次体验,一个一个台阶的上。
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从最开始,她对运动的喜爱是1分,然后到3分,然后到4分,再到4.5分,再到5.5分,最后终于到达6分(她设定的目标是6分)。就这样一路向能量高的地方迁徙。
如同候鸟在冬天飞向温暖的南方。
然后接着继续探索。
到教练过程结束的时候,她已经有信心在未来的一年之内拿到10分。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这样的能量和心态的跃迁,我们双方都感到惊喜,仿佛一个魔法。
事实上在后来的分享中,她说像这样的议题可能在心理咨询中需要十多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是运用教练的技术,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居然能够发生如此的改变,非常震撼。
事实是,我们都被震撼到了。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我并没有任何针对心理咨询的负面评价。恰恰相反,我自己就是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外行”,这十年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心理学,个人受益良多。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是心理咨询师,我对他们从事如此有意义的工作深表敬佩。
我一直说心理学是当代人进化的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心理咨询和教练运用的场景不同。教练会面对更广阔的人群,更多健康的人群,比如企业家,比如各个行业想要取得更大成果的人。
2、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点疑问,到底什么是教练?
国际教练协会ICF的定义是三个要素:
第一,长期的伙伴关系,第二,以聆听和提问为主要的工作方式,第三,支持对方自己找到答案。
所以很显然,教练跟我们平常理解中的培训,咨询,辅导都不一样。
培训
,适合于刚刚进入行业的新人,又或者是想要进阶,但是在知识和信息层面不够的人群。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告知。
咨询
,是顾问直接对客户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是外脑,直接给专业建议。
辅导
,有点手把手教的意思,有点像中国常讲的师徒制,师傅把徒弟手把手的带出来。
教练与这些方式最大的不同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教练是不给答案的。
教练是支持对方,给对方赋能,发挥出潜力自己去找到答案。
而且,通常都能找到。
这里就必须要讲到艾里克森教练的五大原则,非常之美。
每个人都是OK的。
每个人都拥有解决问题的资源。
每个人都会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正向的意图。
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3、
看到这里,你应该初步对教练有点概念了,那么什么是投资绩效教练呢?
如果你看过美剧《亿万》,这部剧讲的是华尔街对冲基金的故事。里面的女主角Wendy,角色就是一家对冲基金的核心合伙人,她就是一位投资绩效教练。
她为艾克斯基金的投研团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
可以说如果没有她,整个团队的业绩都可能大打折扣。
而创始人艾克斯几次突破自己的重要瓶颈,都是在她的帮助之下。
我们知道投资成功之路非常不易。投资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所以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伴随着大量“错误”。因为要面对大量的“错误”,就会面临大量的情绪管理。
除了情绪管理,投资者每隔一段时间,还可能会陷入某种认知瓶颈当中,难以突破。
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位投资绩效教练在旁边陪伴和支持,投资者就有可能突破瓶颈,拿到更好的成果,这个作用可能会大到不可想象。
华尔街著名的对冲基金保罗·都铎·琼斯,曾创下28年连续盈利的记录,可以说是个传奇人物。
(上图为保罗·都铎·琼斯)
事实上,琼斯投资生涯的成功,一直有一位投资绩效教练长期伴随左右,就是托尼·罗宾斯。罗宾斯本身是位知名专家,也是《钱:7步创造终身收入》这本畅销书的作者。
(上图为托尼·罗宾斯)
就像之前专栏中提到的,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教练技术跟投资行业的深度认知相结合,创新出适合中国投资人的投资绩效教练。帮助中国投资人拿到更好的成绩,在我看来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看过以上的例子,也许你大致有了一个了解。
投资绩效教练就是陪伴投资人,给他赋能,帮助他更好的拿到投资成果。
4、
上面说的可能应该有些抽象。
我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最近给一位资深的投资人朋友做了一次教练,时长一个小时。
对方是一位资深投资者,有十多年投资经验,深度思考能力很强,擅长基本面逻辑推演,过往业绩优秀,同时在知名投资社区雪球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他提出的议题是:
如何增强自己的长期持仓能力。
我们知道,能不能拿得住,也就是长期持有股票的能力,在价值投资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核心能力。
如果10分是满分的话,他认为现在自己的状态是5分,而他想达到的状态是8分。
经常看我专栏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对这个问题也有比较深度的认知,有过一些经验和深刻思考,如果让我就这个议题发表演讲,我可以讲一上午。
但是在教练的过程中,我完全没有给到任何建议。
我让自己成为一个空杯。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没有给出具体的建议,但是由于这个话题我所具备的认知,经验,使得我们之间的同频非常流畅,为接下来的体验环节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他的特点,我们一起在对话中构建了一些场景,创造了一些独特的体验,让他进入到了高能量的区域。然后,当他带着这个高能量,自己就找到了非常精彩的答案。
为了增强自己的长期持仓能力,他提出了四点行动规划:
一、提升耐心。
具体的做法是把账户分为大账户和小账户,做分离式管理。
在大的账户里规定强制性的持仓不动,如果实在想做一些短线,就用小账户去做。
二,持仓的时候稍微分散一点,不要在一个阶段只做一个逻辑
,可以做2~3个逻辑。这样波动性会更可控,更利于长期持有,
三,写文章,写博客。
他认为写作可以加强自己对长期逻辑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的固化这个长期逻辑,从而能够抵御短线交易的诱惑。
四,在生活方面。
他已经在戒烟了,同时坚持定期的运动,他也研究了一些神经科学,认为这样对大脑会更有好处。
当看着他做出这四个行动规划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赞叹。其实这样的智慧早就在他的内心深处,在他的意识和潜意识中。
只是很多时候,由于能量,视野,角度的局限,可能看不到全貌。
而当他被赋能以后,带着高能量去看,他就非常清晰的看到这些。
然后又经历了一些探索,最终他相信,在坚持以上行动规划三年之后,自己能够达到8分。
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这不得不说是教练的魔力。
5、
最后来说说,我与“投资绩效教练”这件事情的缘分。
这个起心动念,可以说来自于看到过这个行业太多别人的苦,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苦。
由于之前工作的原因,有一个阶段我时常跟市场知名的投资人打交道,基本上,每个年度的基金业绩冠军,都会去聊一聊。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投资人要面对市场的巨大不确定性,要面对自身情绪的不确定性,还要面对客户的不确定性,几大确定性叠加下来,让这个行业对人的考验和挑战非常巨大。
以至于这个行业流星很多,但是寿星很少。
这是我所曾经看到的。
再说说我亲身经历的。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自己的投资经验超过二十年,前面的十来年,基本是不断试错,不断挨打,不断交学费,几度扛不住想要放弃的过程。
借用曾国藩的话,叫做屡败屡战。
如果借用蓝添(另一位投资人)的话,叫做身残志坚。
这样反复折腾到2012年左右,才开始真正走向稳定盈利。
这个过程太不容易了,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然后作为职业投资人的这几年,我有过非常顺利的时候,业绩也排名到市场前列。但是也有过低潮的时候,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
我的朋友,一家颇具规模的私募基金创始人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说股灾之后的那两年,他的心情就像是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打滚。
此种感受,非亲身经历难以言表。
我深切地知道,在投资行业要想长期取得好的业绩,非常需要得到心理,能量,专业上的持续支持。
而这样的支持,现阶段在中国几乎是空白。
为了自身修炼,这些年我在心理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至于投资方面的认知就不用多说了。在打通投资和心理学之后,我也一直在寻找一种方法,能够真正对中国的投资人有所支持和帮助。
我写书(让我欣慰的是,《优势投资法则》在当当和京东上有数千条读者评论,好评率几近100%),我在很多场合分享解读《原则》,都于这个愿景一脉相承。
而“投资绩效教练”,就是我找到的最佳方法。
最终达到像巴菲特老爷子所说的,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境界。既需要自我的不断修炼和进化,也需要来自外部的心理,能量,专业的支持(巴菲特的挚友比尔·盖茨,就一直有自己的企业家教练)。
6、
这么好的东西,当然接下来我也会对我们自己的团队应用,同时,我也会定期让自己“被教练”,去拿到更好的投资成果。
事实上,在之前一次“被教练”的过程中,我就对于未来的投资策略构架有了更清晰的洞察。
就像我在之前的专栏中提出来的,我会做中国的投资绩效教练的探路者和先行者。
为了推广和普及这个听起来新鲜的概念,我会做
五十次公益教练。
接下来,九月份,我会率先在“谭校长智囊团”中做公益教练。
十月份开始,我会在“谭校长择时研究所”知识星球中,开放公益教练的申请。
在此我也发愿:
更远的未来,无论我成为什么级别的教练大师,无论多忙,我都会在总的教练时间中抽出10%比例用于公益教练,让更多人品尝到这样芬芳的味道。
(
老规矩,此处省略若干。
更深度内容、择时模型信号与操作要点,星球见。)
谭校长一千零一夜:星空下的投资进化论
谭校长的朋友经常评价说,在中国如果有人能把投资,跨学科思维模型以及写作三件事情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他一定是最佳人选之一。
这个评价让他有点洋洋自得,但也心生惶恐。他时常觉得,自己写作的速度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于是终于某一天他下了一个决心要跟自己死磕:从2019年5月27日开始,往后十年,每个工作日至少写一千零一个字,节假日随意。
于是就有了“谭校长一千零一夜“这个栏目。
今天是2019年9月3日,星期一,你看到的是这个栏目的第
71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