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泽平宏观
预判经济形势,解读公共政策,提供及时信息,推送专业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600837终止交易 老牌券商海通证券落幕 ·  昨天  
洪灝的宏观策略  ·  2025年伊始,市场开始疯狂地囤积黄金和白银 ...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刚刚,超越北美,暂列全球第一!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泽平宏观

中国未来20年,不变的是这2个规律

泽平宏观  · 公众号  · 财经  · 2021-01-24 23:17

正文


文 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夏磊 罗志恒 华炎雪 贺晨 (2019年初)

一、2019年宏观形势主要判断:经济年中触底,资本市场否极泰来

1 、上半年中国经济还将惯性下滑,随着主动去库存周期结束、产能新周期和货币财政政策效应显现,年中经济将触底,下半年企稳,全年前低后稳 经济失速风险缓解。

经济有自身运行规律,关注世界经济、金融、库存、产能、房地产、政治等六大周期。

2、 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触底回升,政策底(2018年3季度)、市场底(2019年1季度)、经济底(2019年中)将先后出现。

3 货币宽松和周期轮动,债市、股市、房市、商品将先后转好。

4、 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5、 中国“增速换挡”步入“经济L型” 触底期,有三次触底,第一次是2016年初,第二次是2019年中。

6 、当前三大挑战: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渐行渐近的人口危机;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

二、最黑暗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黎明:经济预测是哲学问题

2018年中国经济十分困难,被称为过去十年最差,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金融风险大面积暴露,资本市场十分低迷。

在社会上充满“离场论”“洗洗睡”之际,在市场最为悲观的时刻,我们在2018年底发出了对中长期中国经济改革前景坚定乐观的声音,提出“2019年中经济二次探底”“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很多股票都很便宜”,2019年初提出“否极泰来”。

从事宏观形势分析20年,看世事变迁,潮起潮落,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和周期。我们在五年熊市后的2014年预测“5000点不是梦”,在2015年市场一片“卖房炒股”声中,冷静提出“海拔已高风大慢走”“一线房价翻一倍”。

未来是否可以预测?这个迷一样的问题长期充满争议,有时就好像我们在谈论占星术。但当我们开始探索经济周期和人性本质的世界时,显然有助于我们理解甚至掌握事物发展规律,让决策更加正确。这个世界没有水晶球,但是少数人确实通过努力拥有了洞悉事物规律和人性本质的能力,从而与众不同。

2019,“否极泰来”。最黑暗的时候往往孕育着黎明,一切都在周期框架里。

宏观经济形势最标准的分析框架是趋势与波动,即经济潜在增长率和周期波动。

三、周期之轮:否极泰来

2018年的经济困难是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主动去库存周期、金融去杠杆周期、房地产调控周期和中美贸易战等叠加的结果。

经济有自身运行规律,就是周期,均值回归。

2017 年3季度-2019年上半年处于库存周期的主动去库存阶段,预计持续至2019年中,对经济拖累缓解,是经济触底的重要原因。 本轮库存周期运行:第一阶段是2016Q1-2016Q2,被动补库存;第二阶段是2016Q3-2017Q2,量价齐升,繁荣,主动补库存;第三阶段是2017Q3-2018Q3,量跌价滞,滞胀,被动去库存;第四阶段是2018Q4-2019Q2,量价齐跌,衰退,主动去库存。从2019年3季度,开启新一轮库存周期。

经过2010-2015年单边下滑,2016-2018年中国产能周期触底,站在产能新周期的起点上,剩者为王,强者恒强: 市场自发去产能叠加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督查,产能出清充分,传统行业产能投资持续大幅下滑甚至负增长;规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6.5%;资产负债率从58%降至56.8%。

房地产调控周期后期 :去库存任务基本完成,调控不再加码。

金融去杠杆周期: 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轮金融周期的下半场,防化重大金融风险具有特殊意义。

政策底(2018年3季度)、市场底(2019年1季度)、经济底(2019年中)将先后出现:2018年11月M2降至历史低位,2019年初M2和社融增速触底回升,宽货币宽信用政策开始见效,但预计回升幅度不大,不会大水漫灌。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触底回升 ,但幅度不大,主因是货币宽松、财政积极和去库存结束。

四、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

未来宏观政策既要防止对冲不及时、力度不够,也要防止力度过大、重走老路。

建议:

1 、建议2019年降准4次。 目前中国大型、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依然高达13.5%和11.5%,降准空间大。

2 、利率市场化下,建议更多地通过货币市场利率引导广谱利率下降。

3 、从 “宽货币”到“宽信用”,建议金融监管政策从“一刀切”到结构性宽信用,支持实体经济发债、地方基建、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激活股票市场等。

4 、建议财政政策更积极,上调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规模,支持减税和基建,减税优于基建。

五、中国经济步入“经济L型”的触底期: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作者在2010年参与研究提出“增速换挡”,2014年独立提出“新5%比旧8%好”,2015年下半年提出“经济L型”,这三大判断一脉相承,均在宏观经济领域引发了广泛争论,但随后均被事实所验证。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已经从快速下滑期步入缓慢触底期,未来“经济L型”将会有三次触底,第一次触底是2016年初,第二次触底大约在2019年中,在库存周期的波动中完成。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实现“增速换挡”,构筑新的高质量中速增长平台,取决于能否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潜力,完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

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在中国 :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9700美元,不到美国的1/6,发展潜力巨大;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59.6%,发达经济体大部分超过80%;中国14亿人,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国3.2亿人,日本1.3亿人,德国8000万人,全球77亿人;中国GDP增速6%以上,是美国的3倍;中国创新创业十分活跃,新经济独角兽企业数仅次于美国,中美独角兽企业占全球70%;新一轮改革开放将开启新周期。

六、挑战:中美贸易战和人口危机

1 、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美产业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以及中美在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上的差异,近年美国政界、商界以及社会各界对中国看法发生重大转变,鹰派言论不断抬头,部分美方人士认为中国是政治上的威权主义、经济上的国家资本主义、贸易上的重商主义、国际关系上的新扩张主义,这是对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战。中国经济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中国进军高科技挑战美国高科技垄断地位(国际分工从互补走向竞争),中国重商主义挑战美国贸易规则,中国“一带一路”挑战美国地缘政治,中国发展模式挑战美国意识形态和西方文明。

中美贸易战从狭义到广义有四个层次:缩减贸易逆差、实现公平贸易的结构性改革、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冷战思维的意识形态对抗。在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初,我们鲜明地提出了一些与市场流行观点不同:“中美贸易战具有长期性和日益严峻性”“这是打着贸易保护主义旗号的遏制”“中美贸易战,我方最好的应对是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冷静和战略定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