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自己参与的工程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为当地民众带来福祉与便捷,赢得他们由衷的赞誉和认可,心中都会涌现出难以言表的骄傲与自豪。”
在波澜壮阔的“一带一路”建设征程中,中国能建广西工程局劳动模范莫鑫泳,凭借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用智慧和汗水在异国他乡谱写水电建设者的辉煌篇章。
把热爱照进事业,把坚守照进青春。在16年的海外工作、学习和积累里,莫鑫泳用一份坚守、一份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把每项工作做到精益求精,足迹从“巴铁兄弟”巴基斯坦,到“热带春城”安哥拉,再到“文明古国”埃及,还有“千岛之国”的菲律宾,他完成了从刚毕业的职场“小白”,向处理复杂事务的“多面手”转变,到国际市场突破的“开路先锋”蜕变,再到遇事临危不乱、独当一面的“掌舵人”蝶变。
“平凡的足迹也能铺就不平凡的道路,奋斗的路上,每一个现在都是新的起点。”2008年,英语专业毕业的莫鑫泳,如一只初出茅庐的雏鹰,怀揣着满腔热血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加入了广西工程局,主动请缨,积极投身到公司海外事业的建设征程当中,从此,咬定青山不放松,十年磨剑锻锋刃,重任在肩勇向前。
初到海外,莫鑫泳担任巴基斯坦真纳水电站项目部英语翻译员。莫鑫泳说:“翻译这个岗位看似不显眼,但却是整个项目部运作的“口和耳”,承担着项目部内外沟通的重任,就像是整个团队的纽带,将项目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海外翻译的工作并非易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准确传达每一个信息。
翻译工作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面对工程术语的复杂、文化背景的迥异以及环境陌生等多重挑战,莫鑫泳并未畏惧,反而将它们视为锻炼自己的机会,他常常穿梭于施工现场,与工程师们共同探讨,用心聆听,用笔记录,将每一个专业词汇、每一个技术细节都铭记在心。工作之余,他常常会为一个单词“较真”地查阅大量资料,力求将翻译进行到底,真正做到以词释义,精准无误。同时,他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翻译技巧日渐精进,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工程术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有效带动了项目工作效率。
2020年,莫鑫泳由行政综合管理转向国际市场开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新任务。
“一开始,我对国际市场开发工作信心不足,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刚接触国际市场开发,对莫鑫泳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没有系统的国际市场开发运作经验是最大的软肋,莫鑫泳没有退缩,而是立即行动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资源,通过网络课程、专业书籍、请教经验人士等途径,深入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机制、业务流程、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诸多的成功案例,渐渐地,莫鑫泳掌握了许多的实用技巧,在国际市场开发上的思路也开阔了,市场开拓的步伐日渐加速。
“境外项目的开发来之不易,往往面临着诸多未知与变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当地的制度、文化、资源、环境等众多因素息息相关。”莫鑫泳积极利用自身强大的沟通能力和外语能力,从市场前端开始介入,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积极拓展客户资源,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先后参与菲律宾AQ7供水项目、WAWA上坝抽水蓄能项目、中兴DITO通讯项目、萨布兰20MW水电站工程项目、伊拉甘25.7MW 3A水电站工程项目、布加利翁550MW光伏项目、拉布拉多160MW光伏项目以及伊斯拉350MW风电项目等一系列项目的投标全过程工作,有力地帮助公司在菲律宾国别区域市场的开拓开发上取得新业绩。
2023年2月,面对凯旁安60兆瓦水电站项目现场施工环境复杂、隧洞竖井及厂房施工难度大、工期面临极大考验等重重挑战,莫鑫泳“临危受命”,毅然担任起项目经理的重任。
莫鑫泳,这位新晋的“新人”项目经理,管理上却让人看不出任何的青涩与稚嫩,组织规划、团队建设、沟通协调、决策执行、学习创新等一套精湛技艺的组合拳,给整个团队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将这团乱麻梳理得井井有条,推动各项工作重新迈上稳步运行的轨道。
作为项目经理,莫鑫泳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他更加努力地学习项目现场管理、工程技术、合同管理及水电站设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在施工现场“跋山涉水”踏勘检验,仔细查看每一处细节,迅速把握项目的核心问题,项目决策更加科学、高效、准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短短一个多月,全力克服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等困难,实现1号支洞顺利完成首次爆破,全面推进大坝左右岸边坡开挖支护,推动工程正式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