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讲武堂
腾讯网军事频道出品。专业军事评论,解码环球军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nfoQ架构头条  ·  DeepSeek 爆火真相:不靠“人盯”,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讲武堂

为什么独宠两栖攻击舰?虽然单价很贵,但可以更好地省钱!

讲武堂  · 公众号  ·  · 2021-01-10 16:56

正文

近年来,两栖攻击舰等两栖舰艇持续引发关注。在舰艇分类中,一般将两栖舰艇归为辅助舰艇,但对于大国海军来说,其实可以独立成章。两栖舰艇是海上兵力投送能力的基础,也因此两栖舰队规模是判断一支舰队性质的重要标志。

两栖舰艇的历史并不长,但演化非常迅速,从最初百吨登陆艇已发展为4万多吨的两栖攻击舰。两栖舰艇的舰种亦是非常繁多,种类远在战斗舰艇之上。同时,两栖舰艇更新迭代的速度极快,很多舰种已经式微甚至消失,但演化发展还在继续,不断有新功能的两栖舰艇诞生,表现出诸多新特点。



一、24节的新门槛

2001年,美军测试了一艘时尚的双体高速运输船。这种双体船由澳大利亚设计建造,美军采用租赁形式进行了测试,并迅速建造了新的舰种——高速运输船JHSV(Joint High Speed Vessel)。在建造中途,改为远征快速运输船EPF (Expeditionary Fast Transport)。



从功能上说,这并不是一种特别新的舰艇。二战末期,为了最后的对日本决定性作战,大量的武装运输舰与武装运兵船被建造出来。相对于二战的运输舰艇,EPF的优势是采用喷水推进的方式,可获得高达43节的高速度,部署部队的效率更为高效。

远征快速运输舰采用铝合金双体船设计,长103米,宽28.5米,最高航速43节,能够以35节的平均速度运输600吨的货物至1200海里外的目的地。10-12艘先锋级远征快速运输舰可在10小时内将一个旅的作战部队部署到400海里以外的地方。美军采购了14艘远征快速运输舰,第1艘在2010年服役 。



传统的海上预置船队伍继续得到升级。1973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二战期间建造的运输舰艇集中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海上预置船计划”。预置船的要求是更大、更快,装卸更为高效,但很长一段时间速度停留在18节。在新世纪,采用2台LM2500燃气轮机的滚装船被建造出来,速度达到了24节。

目前,美军事海运司令部采用租用的模式,保持了世界第一的海上预置船队伍。这些大型船舶,具备快速的装卸能力与巨大的装载能力,部署在塞班岛、迭戈加西亚等低调的地点,用以支援在欧洲、中东、亚洲等方向的军事行动。可以说,不动则已,动则全球关注。



由美海军掌握的远征快速运输舰,经常出没于日本的横须贺、佐世保等港口,与陆军的登陆舰艇、海军的两栖舰艇一起,维持着美军的前沿军事存在网络。

二、灵活支援舰

2004年,丹麦海军服役了一种特别的舰艇:阿布萨隆级灵活支援舰(Flexible Support Ship, FSS)。这级披着护卫舰外观的舰艇,灵活的奥妙就在飞行甲板下的大型“弹性甲板”。

“弹性甲板”甲板总长84米、宽10.9米、高4.5米,几乎占了全舰总长2/3,最多可储存1700吨的快艇、作战车辆、指挥通讯器材模块、货柜器材模块、人道救援灾害抢救物资、军用装备模块或是组合式货柜医院等。如果是坦克,最多可停放10辆豹2型主战坦克。



丹麦设计这种支援舰的初衷,是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而设计的多用途舰艇,可供联合作战部队指挥部进驻,担任海上活动作战指挥中心,或是在人道救援或灾害救助时担任海上医院;也可供特种部队进驻,成为海上特战前进基地。集自我防卫、部队运输与两栖作战于一身,用途非常广泛,具有开创性意义。

阿布萨隆级支援舰服役后,参加了亚丁湾护航等长期部署任务,多功能性得到了较好检验。该级舰的混血设计与现实表现,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注意。例如德国,最终产品是世界最大型的护卫舰——F-125级护卫舰,这型护卫舰具有阿布萨隆级一样的特征,充当着海上前进基地的作用。英国26型护卫舰选型过程中,也曾出现了类似的设计。



不过在2020年10月,丹麦将阿布萨隆级灵活支援舰重新定级为反潜护卫舰。但一些国家没有放弃这样的设计,德国在新一代的F-126级护卫舰上继续保留了这样的功能。

三、最为经济的大型化

2006年开始服役的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LPD),舰长208.3米、舰宽31.9米,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5万吨,可同时搭载海军陆战队员、各种车辆、气垫登陆艇(LCAC)及多种型号的大型直升机。



该级舰不仅具有强大的两栖运输能力,还整合了两栖指挥舰(LCC)、坦克登陆舰(LST)、两栖运输舰(LKA)、船坞登陆舰(LSD)的功能,代表了两栖舰大型化、多用途化的趋势。不过,大型化带来单舰造价飙升,首舰总费用达到17.6亿美元,前5艘舰平均单价17亿美元,而最初规划的平均单价是8.6亿美元。

但对于部分国家来说,与保持传统的两栖舰队相比,大型化的两栖攻击舰最终成了最经济的选择。法国在西北风级服役之后,退役了传统的船坞登陆舰,而且没有建造替代品。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英国,传统的两栖舰艇生存空间有限,大家似乎找到了一个最大公约数——就是两栖攻击舰。



除美国、法国、俄罗斯外,日本、澳大利亚、土耳其、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以直升机航母、战略运输舰的名义,建造了两栖攻击舰,顺便具备医疗、指挥能力,可谓平战一体。日本的4艘直升机航母,具备反潜直升机航母、两栖攻击舰多种职能,正在寻求搭载F-35B战机实现“空母化”。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是一种强化航空能力的舰艇,前2艘没有设置坞舱,以便为航空设施腾出空间。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主要载机为F-35B与MV-22,这两种飞机尺寸巨大。在两栖模式外,美国号可以搭载20架F-35B,变身成为一种中型航母。目前,美军正在对这种灵活模式进行部署检验,提升两栖远征大队的作战能力。



这种模式还具备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面对锆石、先锋、匕首等高超音速武器,核动力航母的安全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在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之前,美国号前出是最好选择。

四、殊途同归的母舰平台

2008年8月,马来西亚海军服役了金花级运输舰。这型舰原为集装箱货轮,后为应对亚丁湾海盗的侵扰被马来西亚海军购入改装为辅助运输舰。改装后,该型舰携带了7.62毫米机枪和4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防卫武器,并搭载了1架非洲小狐直升机或山猫直升机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