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曾经作为一个船员去过欧洲的几个国家,中东几个国家的港口,印度的港口,通过港口这个窗口得以窥探印度这个国家的一个侧面。
我工作的那条船从印度运大理石到福建厦门,停靠在古吉拉特邦的根德拉港口,古吉拉特邦是印度现任总理莫迪的故乡,号称是印度的广州。
船靠在码头上,一侧是不知道名字的浑浊河水,河对岸有一片长满树木的绿地,但空气中弥漫着灰黑色的雾霾,绿色也看的不太清楚。江水很浑浊,水流速度很慢。这样的场景有点像是《情人》里的湄公河的样子。
船另一侧是码头,不多的几个吊机、堆场、公路、仓库和绵延看不到尽头的破旧房屋。整个天空都灰蒙蒙的,到处给人的感觉都很脏。满是污垢的吊机,堆满黑色的灰尘的堆场和路面,时有汽车驶过,激起一片灰霾。这是我见过的最脏的码头,给人的感觉是脏兮兮、难以呼吸、暗冷破败。
公路上摩托车很多,摩托像是他们印度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经常能看到印度的牛三两头一起旁若无人似的悠闲走在码头和道路上。一些码头工人穿着很黑的衣服走在码头边上,像是国内的流浪汉。也有印度女子走过,穿着黄色红色的衣服,比男人稍微干净一些,都带着头巾。船旁边有几条流浪的狗,有意思的是它们见着中国人摇头摆尾,见到印度人却不理睬,大概它们也知道只有外国人才会喂它们吧。因为码头会经常运输粮食,码头边鸽子和乌鸦特别多,也不清楚这样粮食是进口还是出口。
真正跟我们有接触的印度人是在船上工作的码头工人。很多穿着很薄的夏季长袖衬衫,衣服都很脏、黑乎乎的,走近一些,能闻到他们身上浓重的劣质香水混杂着咖喱味道。 他们个子都不高,很多都很瘦弱,皮肤偏黑,像国内第一代农民工,但比他们好像还差一点,工作没有任何防护,没有手套,直接就用手搬运石块和木头,解绑绳子。因为船是二十四小时在
装货
,有时他们休息就直接躺在船甲板上。还是二月份,码头昼夜温差很大,夜里十度左右,那些躺在甲板上的工人,只用薄薄的一层布罩住头和整个身子,就这样睡在冰冷的钢铁甲板上。
也有一些印度人到船上来卖东西,穿着比那些工人要整洁多了,但身上香水味依然很重。卖的东西基本上是手机卡、水果、印度神油。水果很便宜,五个美金可以买差不多十公斤的香蕉、橘子,五公斤的提子葡萄。而且是在中介赚了很大一笔之后。
船靠在码头上,每天都会有几个女人在船旁边,向我们要水、香皂、洗衣粉,那些东西船上多的用不完,就送她们一些,她们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后来再来要过几次,我们就没理睬了。那些代理中间商也会找我们要些水、啤酒。
离我们船不远的地方有个海员俱乐部,走路五分钟就能走到。房子不大,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却很比外面公路和码头干净很多,像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俱乐部里有台球桌、桌上足球,室外有篮球场,都是免费的。篮球场四周种着一些花草,有几个有遮阳棚的小桌子。俱乐部里面提供免费的WiFi,网速不是很快,平均50~60kb/s。
除了供海员玩乐的房间外,俱乐部还有一个卖商品的小超市,超市占据俱乐部近一半的面积,主要是卖食品和服装、鞋子,还有一些日常用的小商品。物价特别便宜,食品和国内差不多,服装却便宜很多,一双耐克的鞋子只要四十美金,阿迪达斯的T恤四五个美金,还有里维斯的裤子,各种不知道品牌的衣服裤子都比国内便宜很多,看起来质量也还不错,不像是假货,同行的船员都买了很多。在欧洲觉得除了奢侈品便宜外其他东西都很贵,在印度却觉得这边物价很便宜,中国人比印度人富裕的多。而且按照以前的经验,海员俱乐部里面的商品基本上都比码头外面的更贵,这样的话,中国人确实比印度人购买能力强很多。
在码头加印度的自来水,水质太差,比船上用造水机海水淡化的还差,只能用来洗澡和冲马桶。在海员俱乐部和几个印度人打篮球,我们球技在国内也很一般的船员把他们虐成渣。但在印度海员俱乐部,有免费理发服务,理发的服务态度和效果同国内的差不多。
我所看到的印度只是方圆不到五里的一个小码头,我看到的只是印度贫穷落后的一面。它的繁华城市: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我没能看到,甚至码头外面的印度人的生活我也没看到。我也不敢推测这个追赶中国的国家未来会发展的怎样。我能知道的只是印度最贫穷的一些人艰难的生活。对比国内,至少国内最贫穷的那些人都比他们好过许多。
想想去过的那么多国家,觉得世界上除了欧洲北美,澳洲和东亚、新加坡,大概没有几个比国内好的地方了。中东虽然富,但宗教管束太严厉了。欧洲虽然好,却稍显冷清,转了那么多国家,最后还是觉得国内最好,尽管国内也有那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