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坐北科技泽传媒
依托泽传媒智库及泽传媒融合传播研究院,我们提供专业的视听新媒体数据服务、视听产品PR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摸摸艺术书  ·  书评 / 监狱里的摄影课程 ·  2 天前  
旅拍誌  ·  胶片里青春影像的杀伤力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坐北科技泽传媒

2024年传媒行业新格局新动向

坐北科技泽传媒  · 公众号  ·  · 2024-12-04 15:30

正文

点击“ 阅读原文 ”到 学习强国总平台 听精选内容

在快速发展与变革的浪潮中,2024年的传媒行业可谓精彩纷呈,热点事件不断涌现,既展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思考。
2024年传媒行业展现出多维度的变革与发展态势。技术层面,AI深度融合助力媒体内容生产升级,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借助AI打造爆款视频,AI合成主播广泛应用,同时VR/AR技术在游戏等领域崭露头角,带来沉浸式体验推动创新;内容创作与传播方面,短视频和直播热度不减,抖音、快手等吸引海量用户与创作者,且跨媒体叙事与融合发展受重视,影视作品多版本发行满足不同需求;市场竞争上,行业集中度因巨头扩张而提升,腾讯、阿里整合产业链,新兴企业如字节跳动也凭创新崛起;政策环境里,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如《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助力传媒游戏行业,且行业社会责任感强化,注重内容质量与价值导向;国际化进程中,内容出海加速,国产影视、游戏受海外喜爱,国际合作交流增多,与国际传媒企业合作既提升自身竞争力又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
主流媒体加速变革
在这场变革之中,首要的就是构建全媒体格局。
在新媒体环境的强烈冲击与受众需求的快速变化下,主流媒体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全力构建全媒体格局。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实现了电视新闻与网络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如全国两会报道,央视新闻不仅在电视端进行详细的议程播报与深度解读,还在客户端同步推出短视频新闻、实时图文直播以及互动话题讨论。观众可以在手机端随时随地获取两会的最新消息,并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两会话题的讨论中来。
此外,湖南广播电视台积极打造“芒果TV”平台,实现了大屏与小屏的无缝对接。其自制综艺节目在湖南卫视首播后,会迅速在芒果TV上线,同时还会根据网络平台的特点,推出会员专属衍生节目、幕后花絮短视频等内容,满足不同观众群体对于长短视频的多样化需求。在艺术与技术结合方面,一些电视台在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节目制作中,大量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观众带来极具震撼力的视觉体验,实现了艺术呈现与技术创新的并重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
其次是探索评价体系的变革。
主流媒体为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评价体系变革。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发行量、收视率等指标,而如今,自建平台传播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例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在衡量一篇报道的影响力时,会着重分析其在自有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的阅读量、点赞数、转发数以及评论数等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直接反映出内容在核心读者群体中的传播效果与受欢迎程度。
同时,转载量权重的增加也促使主流媒体更加注重内容质量与传播价值。当一篇深度报道或评论文章被众多地方媒体、行业媒体转载时,这不仅意味着该文章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影响力,也表明其对社会舆论引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一些关于国家重大政策解读的文章,通过被广泛转载,能够让更多的读者深入理解政策内涵,发挥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与同行评议作用,从而引导整个传媒行业提升内容品质与传播效果。
技术创新重塑传媒生态
AI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不断深化,从模型层到应用端持续迭代,推动内容生产方式变革,如文生图、文生视频等技术降低了内容转化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智能传播范式逐渐占据主导,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精准推送,提升了传播效果,改变了传媒行业的生态。
人民日报的国潮风视频《江山如此多娇》、新华社的《看数据晒晒政府“成绩单”》等,提升了内容生成效率和质量,丰富了信息表现形式。央视频AI微短剧频道的启播,其推出的《中国神话》等微短剧凭借AI全流程制作,实现了高效产出与独特视觉体验的完美结合,引发观众追剧热潮,探索了 AI在影视创作领域的无限可能。
近日界面财联社“财跃大模型”的发布,革新了财经资讯的传播方式。通过智能算法对海量财经数据的深度分析与精准解读,为投资者和财经从业者提供了更及时、专业且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极大提升了财经传媒的信息传播价值与服务质量。
同时,基于数据和算法的智能传播范式逐渐引领潮流,如智能推荐系统能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提升传播效果。
腾讯智慧传媒解决方案成为行业智能化运营的典范。借助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深入洞察用户行为习惯与兴趣偏好,实现内容的精准推荐与个性化定制。在广告业务方面,基于精准用户画像的广告投放策略,显著提高了广告投放效果与转化率,为传媒企业的商业变现开辟了新路径。
产业融合不断加深
媒体与科技融合
媒体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传媒产业的格局。以智能媒体为例,今日头条凭借其先进的算法推荐系统,成为智能媒体的典型代表。该算法能够基于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点赞评论等多维度数据,精准分析用户的兴趣偏好,为用户推送个性化的新闻资讯。这种智能推荐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与满意度,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精准、高效。
在新闻采集与写作方面,一些媒体机构已经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例如,百度开发的写稿机器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生成体育赛事、财经数据等领域的新闻稿件。在2024年奥运会期间,该写稿机器人能够在比赛结束后的几分钟内生成赛事结果报道、运动员表现分析等新闻内容,大大提高了新闻生产的时效性。此外,大数据技术在媒体内容策划与受众分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媒体可以通过对海量用户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与喜好,从而有针对性地策划新闻专题、制作视频节目等,推动传媒产业朝着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
传媒与消费融合
随着传媒行业的边界不断拓展,传媒与消费的融合日益深入,主流媒体纷纷入局电商直播领域,开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空间。例如,东方卫视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的直播带货活动,主持人在直播中不仅展示各类商品,如时尚服装、美妆产品、家居用品等,还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邀请明星嘉宾互动等方式,将内容传播与商品销售有机结合。在一次直播活动中,主持人详细介绍了某传统手工艺品牌的发展历程与制作工艺,同时展示了该品牌的特色产品,吸引了大量观众购买,实现了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又如,人民日报社旗下的新媒体平台也开展了“人民优选”直播带货项目,聚焦各地特色农产品、扶贫产品等。通过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实地直播,展示农产品的种植环境、采摘过程以及农民的辛勤劳作,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既帮助农民拓宽了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又为传媒产业与消费市场的融合提供了成功范例,进一步拓展了传媒产业的商业版图与社会价值。
内容创作与传播爆款频出
电视剧爆款引发全民追剧热潮
《繁花》以独特叙事风格、精美的画面质感以及对90年代上海风情的细腻还原,开播即掀起收视狂潮,微博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话题,不仅在国内收获超高人气,在海外也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山花烂漫时》巧妙地将张桂梅校长的伟大事业与个人情感细腻交织,让观众看到了英雄背后的柔软与坚韧。演员们出色的诠释,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力,使张桂梅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是可触可感的奋斗者形象。质朴且动人的氛围,精准地传递出教育扶贫事业的伟大与艰辛,成功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教育公平及女性成长的深入思考。
《我的阿勒泰》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和镜头语言描绘了阿勒泰的壮美风光与质朴人文,在豆瓣上斩获8.7分的高分佳绩。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艺术价值的彰显,更在于通过纪录片的传播力量,为阿勒泰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带动了当地旅游热潮,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融媒体作品彰显地方特色与传播合力
上海广播电视台推出了《执牛耳者》这一科创先锋访谈节目,邀请科学家深入科研现场分享成果与故事,以及定位融媒体科普的《未来之城》,记录公众参与科学项目的全程;广东卫视则有以“音乐 + 文化”模式展现广东文旅发展且借助融媒体传播收获高流量口碑的《跟着国乐去旅行》,还有聚焦农民丰收节、展示广东乡村振兴成效并上线VR体验版的《丰收的手》,这些融媒体作品均在2024年各省台新闻的融媒体创作中独具特色,彰显了不同地域的媒体在内容创新与传播融合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果。
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与新华社携手打造的《卢沟桥的回响——纪念“七七事变”87周年》直播活动,充分发挥了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与资源整合能力。通过多视角、全方位的直播报道,以及线上线下互动环节的精心设置,让广大观众深刻缅怀历史,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怀。此次直播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与响应,众多媒体平台纷纷转播,总浏览量突破8300万,成为一次极具影响力的融媒体传播实践。
景洪市融媒体中心策划的《顺势而为 + 南北媒体联动,“小菌主”“小蓝莓”交换冬天活动宣传火爆出圈》活动别出心裁。通过南北儿童的“互换冬天”体验之旅,以孩子的视角展现两地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差异,借助融媒体平台的全方位宣传推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该活动不仅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与互动,也为地方形象宣传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成功范例,彰显了融媒体在地域文化推广与跨区域交流合作中的独特作用与价值。
游戏作品爆款出海
《黑神话:悟空》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内容创新方面,它成为文化创新源泉,激发传媒企业创作更多蕴含中国特色与文化价值的原创内容,助力传媒多元化发展以契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其引发的全网热议,有效催化了传媒板块市场情绪,吸引资本涌入。政策层面,相关政策文件对“网络游戏”的重视与指引,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各细分领域均有望获益。数字化转型进程因这款高质量数字内容而加速前进,不仅提升传播效能与范围,还催生新商业模式与盈利点。此外,作为中国的3A游戏,它在文化出海方面表现卓越,凭借对中国文化底蕴的精彩呈现吸引大量国外玩家,极大提升了中国文化于国际上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为传媒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规范难题
虚假信息乱象扰乱舆论生态
网络空间中虚假信息与谣言的传播成为一大“顽疾”。例如,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曾一度流传关于某知名品牌食品含有严重有害物质的虚假谣言,该消息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引发公众恐慌,导致该品牌产品销售遭受重创,品牌声誉受损严重。尽管事后经权威部门及时辟谣澄清,但仍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与负面影响,凸显了加强网络信息监管与谣言治理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侵权抄袭频发破坏创作环境
内容创作领域侵权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行业的健康生态环境。部分创作者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抄袭他人的创意构思、文字作品、图片视频等各类创作成果,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使其创作积极性遭受打击,也使得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受到抑制,阻碍了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些自媒体账号更是明目张胆地未经授权转载他人作品,甚至恶意篡改作者信息与版权声明,严重扰乱了内容创作与传播的正常秩序。
数据造假刷量误导市场判断
在流量至上的行业竞争压力下,数据造假与刷量行为成为传媒行业的一颗“毒瘤”。部分媒体机构或创作者为了追求表面的高流量数据,以吸引广告商投资或提升自身知名度,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数据造假,如购买虚假点赞、评论、播放量等。这些虚假数据不仅误导了广告商的投放决策,使其遭受经济损失,也让观众对传媒作品的真实质量与价值产生误判,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与诚信体系,对传媒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未成年人保护任重道远
传媒行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部分传媒内容充斥着暴力、色情、恐怖等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的不良元素,这些内容通过各种渠道传播,极易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影响其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一些媒体平台在用户注册管理、内容推荐算法等方面存在漏洞与不足,未能有效阻止未成年人接触不良信息,反映出行业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建设与执行方面仍需加大力度,完善相关制度与技术手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广告违法违规损害消费者权益
广告违法问题在2024年传媒行业中也较为突出。例如,沈阳某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因发布违法医疗器械广告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此类广告违法案例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暴露出部分传媒企业在广告审查与合规经营方面的意识淡薄与管理漏洞,需要加强行业自律与监管执法力度,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与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
主播签约纠纷凸显行业规范缺失
主播签约领域的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传媒公司在与主播签订合作协议时,设置诸多不合理条款,如过高的违约金、霸王条款等,导致主播在合作过程中权益得不到保障,一旦发生纠纷,主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种现象反映出传媒行业在主播签约规范与艺人经纪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亟待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标准,以促进主播与传媒公司之间的健康合作关系,推动直播行业的有序发展。
回首这一年,行业在创新与变革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同时也在不断应对各种挑战与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行业规范的逐步完善以及从业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传媒行业有望迈向更加健康、繁荣的发展新阶段,为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