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懂财经
新三板第一媒体,由资深金融人和资深媒体人创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吴清,最新发声 ·  15 小时前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木火通明二十年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麦角六 ...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普京重要表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懂财经

下半年这样投三板:IPO策略看估值,精选层策略看流动性

读懂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17 20:10

正文


2017年下半年,究竟应该以什么策略投资新三板?

影响2017年新三板市场的两大因素是:主板IPO提速和“精选层”的推出。在这两大利好的刺激下,二级市场的交投活跃度明显上升,做市板块也赢得广泛关注。

然而吊诡的是,在资金端的坚守下,资产端却在逃离——市场扩容放缓、“做市转协议”潮爆发、逾400家企业谋求IPO。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7下半年的投资热点究竟在何方?

中信证券刘凯团队在《新三板市场2017年下半年投资策略——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中给出建议,自下而上的投资策略将是新三板市场上的主流。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从估值切入的Pre-IPO策略,二是从流动性切入的精选层策略。

Pre-IPO策略从估值切入

近来,IPO平均所需总时长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是Pre-IPO策略应用于新三板的最大机遇。这一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

(1)自2016年11月以来,IPO平均所需总时长从875天持续下降至677天;


(2)企业IPO从受理至预披露更新完成平均所需时长在2017年以来有所下降,并在600天上下波动,保持稳定;


(3)2016年以来,拟IPO企业取得证监会核准发行批文的时间显著缩短。

此外,IPO排队企业中,已反馈状态企业最多,IPO审核节奏也明显加快。

刘凯团队表示,虽然坚持认为独立市场是新三板的最终出路,但是当前新三板的定位更加类似预备板。IPO的提速对主板带来的估值压力是构建PRE-IPO策略需要面对的变量。经过上半年的估值修复,三板拟上市公司相对创业板估值折价的均衡区间被打破,折价率由原来的70%变为50%。

根据2016年年报的数据,符合IPO条件且市盈率在20倍以下的公司家数大致在1000家左右,这占比不到10%的公司应该是持PRE-IPO策略的投资者的主战场。

在文章中,刘凯团队为投资者构建了Pre-IPO策略的指标体系,建议投资者关注符合IPO条件、成长性、盈利能力具备一定优势且估值合理的新三板企业。参考标准如下:

(1)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最近一年的净利润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2)最近一年期末净资产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


(3)最近三年净利润增速高于40%


(4)PE(TTM)估值水平低于20倍。

相关标的包括但不限于全美在线(835079.OC)、唐人影视(835885.OC)、北教传媒(831299.OC)、高德信(832645.OC)等。


精选层策略从流动性切入

股权高度集中是新三板市场的普遍现象,但创新层做市企业的股权分散度水平最优。

根据2016年年报数据,新三板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在60%、70%、80%和90%以上的企业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99.02%、97.39%、93.00%和82.69%。新三板市场整体股权未能分散的情况可见一斑。

但是创新层做市的股权分散度水平最优,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合计在60%、70%、80%和90%以上的企业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95.67%、87.18%、68.95%和42.42%,相较于整个市场的股权分散程度有显著提升。

在当前的市场结构下,做市商是新三板市场内分散股权和提供流动性的核心力量。考虑到创新做市板块目前的股权分散度水平以及相对优秀的财务表现,刘凯团队认为,创新层做市板块有望成为未来流动性改善的突破口。

同时,他们认为,流动性改善的源头需先后在发行端和交易端着力。新三板创新层(或以上层次)通过实施小型IPO改善个股的股权分散度是必经之路。而在交易端,降投资者门槛成为新三板改革需要攻克的另一大难关。

在文章中,刘凯团队建议投资者可适当关注具备如下特征和条件的创新层做市板块的挂牌企业:

(1)股东户数200—400人,做市商家数10-12家;


(2)高景气行业和新三板战略新兴产业,有望在未来享受制度红利;


(3)2016年净利润超过2000万且资产规模过亿;


(4)估值合理。

其中,满足或部分满足上述选股策略的新三板公司包括但不限于盈谷股份(830855.OC)、大汉三通(430237.OC)、越洋科技(835248.OC)、大正医疗(430496.OC)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