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筑师的非建筑
感动你的,必先是感动我的。中国设计/艺术/视觉媒体领航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首席品牌官  ·  今年春节最佳电子榨菜,是美团的贺岁短剧! ·  11 小时前  
网购投诉平台  ·  通报:Q4商家投诉电商平台典型案例曝光——抖音电商 ·  13 小时前  
闹闹每日星运  ·  超会赚钱的天蝎座 ·  4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128:巨蟹要犒劳自己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筑师的非建筑

300年前的法国传教士,画了188幅中国古建筑,竟然这么美!

建筑师的非建筑  · 公众号  ·  · 2017-08-19 17:00

正文

18世纪由法国传教士创作的《论中国建筑》,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彩绘画册。

一共有188幅手绘的水彩画,这些画刷新了当时欧洲人对于中国的想象。


原书扉页

300多年前,这位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觐见了皇帝、参观了皇家园林和建筑。


那时,摄影这项神奇的技术还未发明,人们只能通过画画来记录他们看见的世界。


传教士将自己看到的亭、台、楼、阁一一画下,集成册,介绍给法国和欧洲的同胞们。


300年后,他的名字已不得而知,但这些画却仍让人觉得美不胜收、震撼不已。

书中按照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一介绍中国的建筑。


盖房子时会用到的木工工具和砖瓦匠的工具。


古城墙和皇家宫殿的内墙。

皇家的红墙,特意展示了用麻绳来增加墙灰粘性的工艺。


典型的中国亭子,门上分别挂着挡风用的棉帘(冬季)和竹帘(夏季)。


建在水面上的亭子和装饰性的亭子。


高台和皇家寺庙里的塔。

普通人家的住宅。


富裕人家的偏厅。

从盖房子用的基本工具、砖瓦,到墙、照壁、亭、台、桥、塔,再到住宅外观和室内布局,这位传教士尽力按照科学的方法陈列他眼里的“中国建筑”。

他还试图剖析中国建筑的步骤:


譬如如何建造一座中式的亭子。

此外,你还能从书中读到他对于中国建筑的社会性思考:

“从王宫大人家门口的照壁,可以看出他的官阶,一般人家只有木质的屏风。”

“中国人对自然山水有高超的模仿能力,他们用亭子装饰池塘,用小桥点缀流水,唯一的目的就是视觉审美。”

图书的护封和封面,设计精美。


内页全彩印刷,画质上乘。


翻译者范冬阳是擅长法语的建筑学青年学者。

她曾于2013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为巴黎副市长担任翻译。

她的翻译文笔清丽、通俗易懂。

通过《藏在木头里的灵魂》,我们能从别人的眼中读到自己辉煌一时却日渐遥远的文明。


● ● ●

如果觉得这本古代建筑彩绘笔记看得还不过瘾的话,这本《穿墙透壁》也推荐给你。

作者李乾朗是台湾古建筑研究的“第一把交椅”。

他花了近二十年,走遍大江南北,筛选了最具代表性的51个中国古建筑介绍给读者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