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粤港澳生活指南
粤港澳的热点资讯、办事指南、吃喝玩乐攻略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一二五分纸币!10张9.9包邮! ·  4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3 天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下一站!马年纪念币、马年纪念钞! ·  3 天前  
纪念币发行信息  ·  重磅!2025新版100元纸钞发行!开始预约! ·  3 天前  
纪念币发行信息  ·  重磅!2025新版100元纸钞发行!开始预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粤港澳生活指南

深圳你好,39岁生日快乐!

粤港澳生活指南  · 公众号  ·  · 2019-08-26 19:13

正文


今天(8月26日),对于深圳人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也是无可替代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深圳的生日。


1980年8月26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从此,她迎来了新生。


在这39年间,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她还有这些名字: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中国十大最宜居城市、中国大陆最具创新能力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以上这些, 对于 1979年时任交通部下属企业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长的袁庚是无法想象的。


那年的年初四,袁庚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中南海,走进李先念的办公室进行汇报。


出乎袁庚意料的是,李先念十分开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关于开发蛇口工业区的批示,并且在地图圈出整个南头半岛的36平方公里土地:“那整个宝安县都划给你们吧!”



惊喜来得太突然,袁庚害怕了, 他怕蛇口失败了影响国家改革开放的大计,也怕盘子铺的太大做起来压力太大。


最后他“谢绝”了老领导的好意,只拿走了2.14平方公里(3200亩)的土地。


多年后,袁庚后悔极了,但这不是他最后一次因为保守而悔恨。


1981年,当李嘉诚和霍英东找上门来表达出想要投资蛇口工业区时,袁庚也是担心“怕步子迈得太猛压力太大”,最终拒绝了这13位香港富商。


但即便如此,蛇口乃至深圳,这座最年轻的经济特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 仿佛有着一股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982年,蛇口竖起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
来源:深圳特区报 江式高摄


80年代,敢为天下先


80年 代初,深圳是个又破又穷的小城市。


作为特区, 四处是污水横流的棚户区,蚊子一抓一大把,有几艘破旧的小渔船已经是富人, 多数人穷得叮当响。


这就是深圳的开局。


图为1980年9月,建设中的深圳特区。
中新社 黄永照摄


1980年1月1日,港商刘天就签订了深圳第一份也是全国第一份土地出租协议,从深圳市政府手里拿下了东湖这块地。


1982年,深圳最早的一批港商独资企业凯达玩具厂入驻蛇口工业区。


几百名来自韶关、汕头的年轻姑娘们来到蛇口,成为了中国第一代打工者。


1989年6月,蛇口凯达玩具厂有2000多名女工。


随后陆续有港商赴深圳投资。


他们的到来, 不仅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和大量工作机会,更为深圳注入了市场理念、契约精神、金融体系,还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这片原本贫瘠而荒凉的土地拼命汲取着外界的滋养,开始慢慢激发出巨大的潜能。


80年代中期,改革派领导人想要在沿海地区开展金融改革。


时任 深圳蛇口工业区董事长袁庚认定,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拎着乌纱帽往前冲”,主动请缨要求做金融改革试验田。 但是中央保守派领导反对袁庚,阻挠着深圳的金融改革。


同样遇到挫折的还有任正非,退伍 转业的任正非来到深圳,在南油下属一个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毫无从商经验的他被人骗走200多万贷款无法追回,只好引咎辞职,然后开始创业。



1987年,在四周杂草丛生的两间简易房内,任正非和他的合伙人投资21000元,创办了“华为”,决心放手一搏。


那一年已经43岁的他,开始了一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创业。


同样是这一年来到深圳的潘石屹则更窘迫,他瞒着家里人辞掉了石油部的铁饭碗,带着仅有的80多块钱一路南下。



由于没有通行证,他花了50块找当地的“蛇头”帮忙,最终趁着夜色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土洞爬进深圳。这时的潘石屹只有一条裤子,如果磨破了,就会露出里面的花裤衩。


而那时的深二代小马哥(马化腾),不过刚刚初中毕业。



同年,袁庚想方设法寻求突破,在 历经波折下最终如愿以偿:


1987年4月8日,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开始营业。


1987年12月22日,新中国第一家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开始营业。


1988年5月27日,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诞生在深圳蛇口。


无数的先行者经验少得可怜,只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逐渐去摸索,摸索创业的方向,也摸索深圳的未来。


90年代,金融腾飞


80年代末,中央决定要建立两个证券交易所,但没选好落地城市。


上海是老牌金融中心,顺理成章地占了一个名额。剩下一个名额给谁呢?


据说,广州市有关人员基于刚结束一场大风波,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主动放弃了这个名额。


而深圳人却把证券交易所当成无价之宝,不惜一切代价去争这个名额。因为邓公说: 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其实在此之前,深圳早就有股票发行,但是买卖及监管整体都处于一个非常不正规的状态。


曾经有一个政府干部,为了完成硬性摊派的任务买了股票,买完之后就扔到一边不再理会,过了许久听说自己买的股票大涨,翻出来一查,市值涨到十几万!


然后心里开始打鼓:这钱是自己的不?能要不?


最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决定:不行,这钱是国家的,得交给纪委。


可见,有一个证券交易所将使监管逐渐迈向规范化。然而问题又来了, 深交所虽然得到了中央大领导的口头许可,但却没有领到官方出生证,这可把深圳人急坏了。


1990年11月22日,在得知上交所已准备于12月19日正式开业之后,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到国投大厦15楼视察深交所的筹备工作,当即拍板:不管有没有“出生证”,9天后,深交所这个孩子一定准时出生!


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


1990年12月1日,在没有鲜花、掌声 与镁光灯的关照下,深交所开始试营业,仅有3个干部参 加了仪式。


1991年4月16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获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同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深交所的成长并非是一帆风顺的,1992年,深圳股市的股价指数从8月10日的310点猛跌到8月14日的285点,跌幅为8.1%。


1994年3月,深交所单方面宣布停止上新股的举措,更是被上交所一下子拉开了距离。


到了1995年夏天,深交所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但是,深圳人却硬是熬过了这些难关,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1996年深市全年成交金额逾1.39万亿元,设立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和成都服务中心,建立全国性市场服务网络。


越来越多的广州企业到深圳敲钟上市,越来越多的广州市民到深圳炒股。


深交所的成立, 意味资本将完全遵循市场规律自由实现流动,并且在规范的监管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完善


00年代,走向繁荣


进入21世纪, 深圳证券交易所再次遇到生存危机。


从2000年9月起,深交所在4年时间里暂停了新股上市业务,所有新发行的上市公司股票全部转到上海证交所上市流通。


深交所作为深圳资金蓄水池的作用已明显弱化,甚至还导致人才的流失。


一时间“把深交所关掉,一心做好上交所”的说法铺天盖地。 但深圳人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保住了深交所这块牌子。



2004年5月,一个转机出现了。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2004年6月25日,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开市钟声敲响,首批8只新股于当天集中挂牌交易。


在深交所的带动下,深圳的金融业迎来了全面繁荣 这样的第三产业布局,除了用来盈利,还给创新提供了支持。


而在第二产业方面,深圳选择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同时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政策。


这意味着略过了重化工业发展的阶段,将发展重点放在了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互联网、新能源和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上。


2007年,深圳金融业总资产就已经超过广州。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下半年金融危机便席卷全球,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美元结算中心,香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2008年至2009年,香港的GDP增速仅为2.13%和-2.46%,创回归以后的最低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