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此处主要有电影评论、文娱时评、影视人物评传等,由国内各位一流影评人轮流执笔。创办者为《电影世界》《看电影》《大众电影》的几位前主编,经常自己就吵起来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闹闹每日星运  ·  乙巳年12生肖事业运势TOP4 ·  4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星历0207:巨蟹谨慎而低调 摩羯剔除不良习惯 ·  3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2月,你就宠这些星座吧!哼~ ·  5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乙巳蛇年要发财的生肖 ·  5 天前  
闹闹每日星运  ·  最最脸盲的星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速激9:抖音时代的机器新娘︱灰狼专栏

枪稿  · 公众号  ·  · 2021-05-22 20:22

正文


“乱编”“胡说”其实是绝大多数好莱坞商业大片共同的问题。

所以,《速激9》难看,原因并不在此。

而坊间已经有太多《速激9》的咆哮吐槽贴,今天我们来看灰狼博士是如何揭开它的画皮的。


速9:抖音时代的神话及其终结

文/灰狼

作者简介:影评人,大学教师,不爱搞虚的,但有“摊上事”体质。


1


历时20年的《速度与激情》在全球各地上演公路追逐,从驾龄100年的老爷车到最科幻最坚固的装甲车,应有尽有,其实这就是一种流动的车展——当镜头快起来的时候,男人们驾车狂奔,风驰电掣,无坚不摧;当镜头慢下来,女人们搔首弄姿,海天盛筵,酒池肉林。

此种公式,放到大多数传统好莱坞大片(或曰资本主义特许权电影)里,都显得轻佻,但因为《速激》本身的“贫民窟”出身,这一切又显得合理: 前四部都是立足都市飙车的B级片,直到第五部,由于注入了反恐谍战因素,方才“改装”成了一线A级大片。

《速度与激情5》在豆瓣上由32万人给出了8.4分的成绩。

能拍到第9部的电影,都有其内在生命力的精髓 ,事实上就整个好莱坞而言,能做到这水平的也不过《007》《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等几个老品牌,而“活不过三集”则是大多数动作电影续集的命运。

比如说史泰龙的《敢死队》系列,拍到第三部已是强弩之末,再如《特种部队》系列,则基本上是沿着从大片到B级片的路线,淡出了主流。

《敢死队3》的全球票房比前两部要惨淡许多。

所以,单纯的“奇观”(spectacle),并不是“速激”胜出的原因。《敢死队》和《特种部队》的问题,在于“老派”,是因为它们执着于一种传统性的“战争后勤学”,以求全景化展现整个“战略”;而《速激》虽然也依赖奇观,也出现了各种谍战计划(如果能称其为计划),但它对全景战略根本不感兴趣,而是依靠现场偶发的各种“战术”来赢得胜利。

该系列中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飞车党的“战术时刻” ,典型如《速5》中抢夺保险箱,拖着它在马路上狂奔的段落。而在《速9》当中,这种战术被替代为飞机救援、吊索秋千、太空任务以及后段中大显神威的强磁铁技术。

《速9》里主角团已经不满足于在地球上开车了。

这些战术段落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绝对的“抖音场景” ,它们充满刺激、富有节律并且具备最重要的“贴近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敢死队》系列是战略的、疏远的、历史的;而《速激》系列则是战术的、贴近的、现时的。

而这,就是《速激》成功的理由。

2


2011年的《速5》爆红,实际上是预言了抖音时代的到来 ,因为这一年恰恰是4G和短视频全球普及的年份——这就和漫威宇宙第一部影片《钢铁侠》与iPhone诞生于同一时间一样,技术和文化总是保持着惊人的同步。

抖音和汽车,有种特殊的相似性 :如果把挡风玻璃视作一个景观屏幕,那么随着车辆运行而呈现的主观运动的视觉,就如同抖音的上划下划、转瞬即逝又相当随机。这也是为何抖音会成为某种车震的隐喻——不是那个“车震”,而是人与汽车的共震关系,一种麦克卢汉所说的“人和车之间的色情关系”,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机械新娘”。

虽然《速激》被视为好莱坞大片中最色情化的,但是构成“色情”的,不是它的一众女演员们,甚至她们有一种“去色情化”的倾向,其潜在的色情实际上发生在男性的硕大肌肉和诸多的车辆之间——就像影片中,主角们的汽车频频横冲直撞、爆炸、翻滚,但好汉们却毫发无伤,这是因为这种“翻滚”并非物理尺度上的翻滚,而是一个个的滚床单动作。

男主多姆最爱的车型1970 Dodge Charger  R/T,是典型的美式肌肉车。

《速9》当中的很多场景都有着类似的原理,像多姆追击雅各布的一场戏,雅各布在冲出悬崖之后被装有强磁铁的飞机救援——对颓了的多姆来说,这是阳痿的一刻,而对雅各布则像是射精的一刻。而在随后的一个段落里,多姆和莱蒂凭借悬崖上的缆绳做了一场钟摆运动,翻落到悬崖对面,汽车已经近乎全毁,两人却安然无恙,莱蒂不忘打趣:没想到你还有这技能!

这一极度色情化的台词,也隐含着对车的妒忌,事实上从整个系列来看,莱蒂能接受多姆和他的孩子,是因为“前妻”构不成地位威胁,因为多姆的目光和情感都在车身上。

3


扮演多姆的范·迪塞尔,一直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他美国土生土长,而且无疑是一个拉丁裔的有色人种(他自言是“黑人”),别具特色的低沉嗓音,就像汽车发动机一样,再加上他的体格、造型,注定了他在《速激》系列中的不可取代性。

但话说回来,无论范·迪塞尔还是保罗·沃克,都算不上顶级明星,但依靠梯队建设和捆绑性质,这群《速激》主演作为一个整体(团队)发挥出了超级巨星的功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和今天的男团、女团逻辑不谋而合。

而且重要的是,这个团主打的是有色人种和多元族裔,简言之, “飞车家族”就是一个拉美裔、黑人、亚裔为核心的动作天团 ——在保罗·沃克去世之后,《速8》、尤其是《速9》更为明显了。

“飞车家族”的成员包含了白人、黑人、黄种人各个族裔。

与《速激》接近的,本来还有一个《死亡飞车》系列,但后者一直是B级片,而且在经营风格方面越走越远,以至于脱离了大众审美的范畴,在这个层次上来说,风格、尤其是邪典风格,实际上是走向了当代抖音文化的绝对反面。

抖音(欧美版Tik Tok),从影像和内容方面都几乎排斥黑色风格,而是以温暖的热带风情为内核,拉丁舞曲和rap则是最佳的背景乐来源。 而《速激》那些追车之余的“间离”时刻,其实就是一场拉丁裔的文化舞会,rap天后卡迪·B为此扮演一位赛车裁判,也就不足为奇了。

饶舌歌手卡迪·B参加《速度与激情9》发布会。

《速激》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抓住了这一切要素:拉美人的快感,即生活中只有打架(追车)和享乐(舞会、狂欢、声色犬马)要紧——同时,这也是抖音声画材料的内核。

但《速激》的更大野心在于将这种拉美人的核心快感和某种美国式的“正义”联合起来,并且赋予其一种道德上的合理性。 即拉美裔这一体魄强健、耽于享乐的种族,也可以成为美国反恐联盟中的共同体,当然,非裔、亚裔也是重要的辅助成员。

速激系列女主角莱蒂,由米歇尔·罗德里格兹出演,她正是一名拉美人。

相对于沉稳的范·迪塞尔,泰瑞斯·吉布森(罗曼)和卢达克里斯(泰吉)两位黑人演员在《速激》里更像是动漫角色,他们在枪林弹雨、连环车祸中被赋予了超越主角的幸运符,因此能够完成近乎离奇的太空任务,而且安然返回。

另一个类型化的角色则是回归/复活的韩(姜成镐),他就像李秉宪在好莱坞电影里那样,象征着沉默彪悍的韩朝裔杀手,而在《速9》里扮演其养女的泽井杏奈,则代表着一位女忍者。

姜成镐饰演的韩最早登场于《速度与激情3》,并且在该集电影中死亡。

上述角色虽然不乏华彩瞬间,但基本上是功能性的人物,然而有的时候,正是靠这些功能性人物,才能反衬出主角:《速9》中的海伦·米伦就是其中一例,她的飞车本领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她身上的英伦特质,以及她对范·迪塞尔说出的那句“你是我最欣赏的美国人”。

4


所以,《速激》系列明显是一套基于文化、民族标签的美式地理学或者地图术,它多年来的成功基石就是各种地标的道路奇观,而这些奇观又是借助于汽车这个最为家常又最“美国正宗”的交通工具来展现——即使飞机、飞船改变了人们的速率,但汽车这种地表交通始终硬核且从未过时。

从《速1》到《速8》,影片持续性奇观都在于肌肉和汽车的这种生理的、原始的共生关系。 也就是说,它的内核并不依赖高科技,而是依靠古早的设备和人的技艺,而这些要素又可以从一系列细碎的镜头,如车内的镜头、剧烈的晃动、局部的特写等操作来感同身受地实现。

《速度与激情》里启动氮气喷射的镜头犹如血液在血管里流动。

不过,这种“贴近性”目前越来越受到考验了, 《速7》中从运输机上扔下车辆,以及《速8》中的核潜艇大战,都已经让故事脱离了地表。 一旦这种脱离开始,《速激》就背离原始思路并跳跃到了宇宙论的层级。而这就是为什么《速9》中出现了如此之多的星战梗以及太空营救任务。

于是,这些脱离地表的行动,呈现出一种不可信的物理学荒唐,观众们也纷纷抱怨。当车轮离开平地的一刻,《速激》和过去的一切也宣告剥离,它开始变成一部超英漫画电影。

《速度与激情7》里主角驾车在高楼间飞跃。

在《速9》的终极决斗中,线索是从两条路径展开的,一条是罗曼和泰吉的太空营救(这明显是宇宙论空间的范畴),另一条是多姆及其团队在地面上的扫荡及夺标。

就像改造的火箭车不再是汽车,多姆的地面任务使用了强力磁铁这一省力的(甚至可以说是超能力)的工具,对各种车辆进行吸引,将电线进行变形,似乎是万磁王的再现。在这个任务中, 磁铁确实创造了新的奇观,但也变相削弱了《速激》系列赖以生存的肌肉-汽车的纽带,而这正是《速9》被吐槽的根源。

《速9》里主角给汽车加上强力磁铁,用以抵御追击车辆。

《速9》被人吐槽的另一点,则是对Family的重新赋义 ,它最初针对一种无血缘的飙车信仰共同体(迪塞尔和沃克即一对“异姓兄弟”),而本片中又回到了血缘关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