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国邦,“法学学术前沿”编辑、域外期刊开发栏目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
欢迎各位整理盘点民法学、国际法学等学科或者专题、区域的论文发文情况。赐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1. 本次统计的范围为《中国社会科学》及21本CSSCI法学类来源期刊;
2. 本次统计就“法学理论”的学科范畴采“宽容”态度,将立法学研究、西方法学(律)思想史研究、权利理论研究、司法改革的理论建构及其制度实践研究、法治理论及其制度实践研究、国家与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制度实践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以及比较法学研究均囊括在统计范围内,但不包括中外法制史的相关研究;
3. 本次统计的文献体裁仅包括论文与书评,不包括译文与学术时评。
4.由于“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为非实体研究机构,根据中国法学创新网等机构统计的惯例,以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署名的作者,根据署名实体单位计算。“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后署名的实体研究机构为两家的,参照中国法学创新网等机构统计的惯例,每篇各单位记为0.5篇。
现将2016年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10家单位的基本指标作汇总如下。
本次统计范围内的23本期刊于2016年刊载法理学文章共313篇,其中法学基础理论研究22篇,法学方法论研究38篇,西方法哲学与西方法学(律)思想史研究16篇,立法学研究19篇,权利理论研究18篇,司法(制度)及其基本理论研究、司法改革的理论构建及其制度实践研究70篇,法治理论及其制度实践研究51篇,国家与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制度实践研究34篇,比较法学研究12篇,部门法哲学研究8篇,法社会学与法经济学研究9篇,其他研究16篇。(详见下表)
文章题域 | 论文 | 数量 |
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如法学知识论、法律(学)本体论、法律运行论等范畴的研究) | MLS-1、JECUPSL-1、JECUPSL-12、NUPSL-4、NUPSL-5、NUPSL-7、NUPSL-22、JR-5、LSD-7、LSD-29、TLR-5、TLR-8、TLR-9、TLR-10、TLR-11、ZFL-18、ZFL-11、ZFL-19、LF-7、LF-8、LF-17、PSL-10 | 22 |
法学方法论研究(含法律逻辑学、法律解释学、法律语言学研究) | SSC-5、CJL-5、GLR-2、GLR-6、CLS-5、TPSL-2、TPSL-3、TPSL-4、TPSL-14、MLS-8、LS-11、SLB-1、SLB-7、SLB-9、NUPSL-2、NUPSL-9、NUPSL-10、NUPSL-19、NUPSL-20、PULJ-2、PULJ-8、LR-12、LSD-18、LSD-22、LSD-25、TLR-2、TLR-6、TLR-12、TLR-13、TLR-14、ZFL-1、ZFL-2、ZFL-5、ZFL-6、ZFL-9、LF-4、LF-10、LF-19 | 38 |
西方法哲学与西方法学(律)思想史研究 | JCL-6、JCL-12、TPSL-9、TPSL-15、LS-9、LS-24、JECUPSL-3、JECUPSL-9、PULJ-1、PULJ-9、PULJ-10、LSD-6、TLR-4、TLR-16、ZFL-7、ZFL-20 | 16 |
立法学研究 | CLS-11、JCL-9、LS-5、LS-6、LS-8、JECUPSL-2、JECUPSL-10、LR-1、LR-14、LSD-31、LF-1、LF-2、LF-3、LF-20、PSL-1、PSL-4、PSL-9、LSM-7、LSM-12 | 19 |
权利理论(含人权理论)研究 | SSC-3、JCL-3、JECUPSL-4、JECUPSL-5、JECUPSL-6、NUPSL-12、NUPSL-21、LR-8、LSD-17、LSD-36、TLR-3、ZFL-17、LF-11、LF-12、LF13、PSL-3、PSL-7、LSM-13 | 18 |
司法(制度)及其基本理论研究、司法改革的理论建构及其制度实践研究 | CJL-3、GLR-3、CLS-1、CLS-3、CLS-4、CLS-6、CLS-7、CLS-10、JCL-1、JCL-2、JCL-7、JCL-15、TPSL-8、TPSL-10、TPSL-11、TPSL-13、TPSL-20、MLS-7、MLS-10、MLS-12、LS-3、LS-10、LS-15、LS-19、LS-20、LS-22、LS-24、LS-28、JECUPSL-8、SLB-5、SLB-10、PULJ-5、JR-1、JR-2、JR-3、JR-4、LR-6、LR-7、LR-11、LR-13、LSD-3、LSD-4、LSD-10、LSD-11、LSD-12、LSD-13、LSD-14、LSD-15、LSD-16、LSD-20、LSD-21、LSD-28、LSD-32、LSD-33、LSD-34、LSD-35、CLR-3、TLR-15、ZFL-8、ZFL-13、ZFL-14、LF-15、LF-21、PSL-5、LSM-2、LSM-14、LSM-15、LSM-16、LSM-18、LSM-19 | 70 |
法治理论及其制度实践研究(尤重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研究,法治指标及其量化评估研究与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互动互构研究) | SSC-1、SSC-7、CJL-2、CJL-4、CJL-7、GLR-4、CLS-2、CLS-8、CLS-9、JCL-8、TPSL-18、MLS-5、MLS-6、MLS-11、LS-1、LS-3、LS-7、LS-16、LS-17、LS-26、JECUPSL-11、NUPSL-1 、NUPSL-3、NUPSL-6、NUPSL-11、NUPSL-14、NUPSL-15、NUPSL-16、NUPSL-17、LR-2、LR-3、LR-4、LR-9、LR-10、LR-15、LSD-1、LSD-2、LSD-8、LSD-9、LSD-19、LSD-24、LSD-27、ZFL-3、LF-5、LF-6、LF-9、LF-16、LF-18、LSM-1、LSM-6、LSM-8、LSM-11
| 51 |
国家与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制度实践研究 | SSC-2、SSC-6、SSC-8、CJL-1、CJL-6、GLR-1、CLS-12、JCL-4、TPSL-7、TPSL-16、TPSL-17、MLS-3、MLS-9、LS-2、LS-21、LS-27、NUPSL-18、PULJ-3、PULJ-6、PULJ-7、LSD-30、CLR-2、TLR-7、ZFL-4、ZFL-12、PSL-2、PSL-8、PSL-11、PSL-12、LSM-3、LSM-4、LSM-5、LSM-9、LSM-10 | 34 |
比较法学研究 | GLR-5、JCL-5、JCL-10、JCL-11、JCL-14、JCL-16、MLS-4、JECUPSL-7、PULJ-4、CLR-1、ZFL-10、LSM-17 | 12 |
部门法哲学研究 | JCL-13、TPSL-5、TPSL-6、TPSL-12、MLS-2、SLB-13、LSD-23、TLR-1 | 8 |
法社会学(含民间法)与法经济学研究 | TPSL-1、LS-26、SLB-8、SLB-11、SLB-12、NUPSL-8、LR-5、LSD-5、ZFL-16 | 9 |
其他【含各类领域法学研究(但不含领域法学的元理论研究)、法律教育与教育法学理论研究、法律信仰、法律伦理与法律职业群体建构研究】 | GLR-7、TPSL-19、LS-12、LS-13、LS-14、LS-18、LS-23、SLB-2、SLB-3、SLB-6、NUPSL-13、LSD-26、CLR-4、ZFL-15、LF-14、PSL-6 | 16 |
表 法理学2016年CSSCI法学类期刊刊文题域一览
注:以上期刊代称除《政法论丛》化自其刊名全拼首字母外,其余均化自英文刊名首字母。对应关系如下:《中国社会科学》-SSC、《法学研究》-CJL、《环球法律评论》-GLR、《中国法学》-CLS、《比较法研究》-JCL、《政法论坛》-TPSL、《现代法学》-MLS、《法学》-LS、《华东政法大学学报》-JECUPSL、《法商研究》-SLB、《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NUPSL、《中外法学》- PULJ、《法学家》-JR、《法学评论》-LR、《法制与社会发展》-LSD、《当代法学》-CLR、《清华法学》-TLR、《政法论丛》-ZFL、《法学论坛》-LF、《政治与法律》-PSL、《法学杂志》-LSM。
由于本次统计将“司法改革”“社会治理”等具有学科交融之可能的议题纳入论域中,故而,高产作者中出现了部分非法理学学术共同体的作者(如四川大学左卫民教授),下表排名也将其纳入了分析范围,因此作特别示意。
表 高产作者前10人(本表排版排序:牧野责编)
(一) 中国社会科学(8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发文单位 |
1 | 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的政府绩效评价 | 郑方辉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6年第4期 |
2 | 制度激励、博弈均衡与社会正义 | 丁利 | 中山大学 |
2016年第5期 |
3 | 人的尊严的法律属性辨析 | 胡玉鸿 | 苏州大学 |
4 | 国家治理的伦理意蕴 | 向玉乔 | 湖南师范大学 |
2016年第7期 |
5 | 基于规则与事实的司法哲学范畴 | 孙笑侠 | 复旦大学 |
2016年第8期 |
6 | 网络空间主权的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建构 | 张新宝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年第10期 |
7
| 法治视野下的司法预算模式建构 | 朱大旗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年第11期 |
8 | 公权与私权共治的法律机制 | 唐清利 | 西南财经大学 |
(二) 法学研究(7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发文单位 |
1 | 乡村治理与国家治理——以乡村微观权力的整合为线索 | 郑智航 | 山东大学 |
2016年第2期 |
2 |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创新发展 | 李林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3 | 当代中国司法生态及其改善 | 顾培东 | 四川大学 |
2016年第3期 |
4 | 法治如何定量——我国法治评估量化方法评析 | 周祖成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6年第5期 |
5 | 所指确定与法律解释——一种适用于一般法律词项的指称理论 | 陈坤 | 山东大学 |
2016年第6期 |
6 | 当代中国政制体质的形成及意义 | 侯猛 | 北京大学 |
7 | 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 王若磊 | 中共中央党校 |
(三) 环球法律评论(7篇)
2016年第2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发文单位 |
1 | 国家治理中的多元规范:资源与挑战 | 王启梁 | 云南大学 |
2 | 法院对上下位法冲突处理规则的适用及其限度 | 黄金荣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3 | 中国独立行使审判权制度的历史考察 | 田夫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2016年第3期 |
4 | 实现共同善的良法善治:工具主义法治观新探 | 郑玉双 | 中央财经大学 |
5 | 司法裁判中法官利益衡量的展开——普通法系下的实践及其启示 | 王虹霞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4期 |
6 | 法律认识论视野中的法律渊源概念 | 马驰 | 天津商业大学 |
2016年第5期
|
7 | 情感,不再无处安放——法律与情感研究发展综述 | 李柏杨 | 中国政法大学 |
(四) 中国法学(12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司法规律层次论 | 江国华 | 武汉大学 |
2 | “法治中国”命题的理论逻辑及其展开 | 王旭 | 中国人民大学 |
3 | 论检察指令权的实体规制 | 杜磊 | 北京大学 |
4 | 舆论场内的司法自洽性研究:以李昌奎案的模拟实验分析为介质 | 李奋飞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年第3期 |
5 | 法律规范之间抵触标准研究 | 胡建淼 | 国家行政学院 |
6 | 论司法认同:危机与建构 | 吴英姿 | 南京大学 |
7 | 司法解释权限的界定与行使 | 刘风景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6年第4期 |
8 | 论一体建设法治社会 | 张鸣起 |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
9 | 作为方法论的“地方法制” | 葛洪义 | 浙江大学 |
10 | 央地关系视角下的司法改革:动力与挑战 | 姜峰 | 山东大学 |
11 | 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战略转型及其体系化构建 | 刘艳红 | 东南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2 | 商业反腐的结构性治理和模式 | 杨力 | 上海交通大学 |
(五) 比较法研究(16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如何设计司法?法官、律师与案件数量比较研究 | 张千帆 | 北京大学 |
2 | 法院人员分类管理体制与机制转型研究 | 王禄生 | 东南大学 |
3 | 论基本权利滥用的认定标准 | 高慧铭 | 郑州大学 |
4
| 公共物品视角下社会救助的法律解释 | 蒋悟真 | 江西财经大学 |
5 | 美国社区听证的衰落与重振 | 黄凤兰 | 北京师范大学 |
2016年第2期 |
6 |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普赫塔的法学建构:理论与方法 | 舒国滢 | 中国政法大学 |
7 | 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的限度 | 陈永生 | 北京大学 |
8 | 论中国传统性善论和法治的兼容性——兼驳“人性恶是法治基础”的观点 | 郭忠 | 西南政法大学 |
9 | 司法实践对我国立法完善的必要性分析——以司法实践与立法完善的关系为视角 | 刘仲屹 | 西安交通大学 |
2016年第3期 |
10 | 比较法中功能主义进路的历史演进——一种学术史的考察 | 郑智航 | 山东大学 |
11 | 论争点效之比较法源流与本土归化 | 丁宝同 | 西南政法大学 |
12 | 从比较视角看女性主义法学的出路 | 林林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3 | 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证成:基于共同善的重构 | 郑玉双 | 中央财经大学 |
14 | 美国宪法的力量和弱点——社会系统理论的观察视角 | 余成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5 | 司法如何民主:人民司法的历史阐释与反思 | 陈洪杰 | 上海师范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6 | 比较法的早期史 | 何勤华 | 华东政法大学 |
(六) 政法论坛(20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论民间法结构于正式秩序的方式 | 谢晖 | 中南大学 |
2 | 法律语言教育与理论研究 | 程乐 | 浙江大学 |
3 | 什么是法律逻辑——乌尔里希·克卢格《法律逻辑》介评 | 雷磊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2期 |
4 | 立法语言的模糊性问题——来自语言经济分析的视角 | 丁建峰 | 中山大学 |
5 | 刑法契约化的概念辨正——以社会契约论为切入点
| 黄晓亮 | 北京师范大学 |
6 | 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 郑玉双 | 中央财经大学 |
2016年第3期 |
7 | 腐败利益链的成因与阻断——十八大后落马高官贪腐案的实证分析 | 何家弘 | 中国人民大学 |
8 | 中国司法改革年度报告(2015) | 徐昕 | 北京理工大学 |
9 | 关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再思考——读H.L.A哈特《法律的概念》 | 王美舒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年第4期 |
10 | 论严格司法 | 沈德咏 | 最高人民法院 |
11 | 法院改革的中国经验 | 陈瑞华 | 北京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2 | 法律移植与文化适应:基于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践分析 | 李麒 | 山西大学 |
13 | 司法责任语境下法官责任制的完善 | 王迎龙 | 北京工商大学 |
14 | 权威与服从:对施密特理论的检视——读《论法学思维的三种模式》 | 李帅 | 中国人民大学 |
15 | 竞渡“好望角”的法学家——读罗斯科·庞德的《法律与道德》 | 潘驰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6 | 公共利益与利益衡量 | 梁上上 | 清华大学 |
17 | 标准与法律的融合 | 柳经纬 | 中国政法大学 |
18 | 法治的“世界结构”与“中国语境” | 张劲 | 中国政法大学 |
19 | 志书中的法律建设——以部分省级志书为考察对象 | 吴玉章 | 常州大学 |
20 | 法律制度的功能及其异化——人民调解制度演变史 | 王丹丹 | 云南财经大学 |
(七) 现代法学(12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全国人大常委会“抽象法命题决定”的性质与适用 | 陈鹏 | 厦门大学 |
2 | 法教义学的勃兴对经济法意味着什么 | 张继恒 | 江西财经大学 |
2016年第2期
|
3 | 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软法之治——以“治理”维度为研究视角 | 黄茂钦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6年第3期 |
4 | 在比较法学表象的背后 | 喻中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2016年第4期 |
5 | 现代世界各国的“法治入宪”:一个全球性的法治化浪潮 | 程燎原 | 重庆大学 |
6 | 论我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 | 刘艺 | 西南政法大学 |
7 | “互联网+”背景下的司法信息公开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为对象 | 温泽彬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6年第5期 |
8 | 论法律拟制、法律虚拟与制度修辞 | 谢晖 | 中南大学 |
9 | 互联网+时代“软法之治”的问题与对策 | 马长山 | 华东政法大学 |
10 | 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述评 | 徐汉明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1 |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 江必新 | 中南大学 |
12 | 检察院内部权力结构转型:问题与方向 | 左卫民 | 四川大学 |
(八) 法学(28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政党的国法治理 | 蒋劲松 | 中央财经大学 |
2 | 公共性:理解软法之关键 | 强昌文 | 东莞理工学院 |
3 | 区域法治协同发展的复杂系统理论论证 | 张丽艳 | 南京审计大学 |
4 | 当前审判独立不足原因之考辨——从审判独立的逻辑前提说起 | 周赟 | 厦门大学 |
5 | 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权的规范化 | 向立力 | 上海财经大学 |
2016年第2期 |
6 | 立法释义学的旨趣与构建 | 刘风景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6年第3期 |
7 | 法治如何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基于专车服务微观样本的分析 | 张东
| 中国政法大学 |
8 | 京津冀人大协同立法的路径 | 焦洪昌 | 中国政法大学 |
9 | 帕比尼安在其《问题集》中对地方论的运用 | 徐国栋 | 北京大学 |
10 | 审委会改革的现实基础、动力机制和程序建构——从“四五改革纲要”切入 | 方乐 | 南京师范大学 |
2016年第4期 |
11 | 司法论证的逻辑结构与可能——以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为例 | 杨洪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2 | 法科院校的“洗牌式改革”何以可能 | 杨力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3 | 一步之遥:面朝共同体的我国法律职业 | 葛洪义 | 浙江大学 |
14 | 中国法律信仰的认知困境及其超越 | 郑智 | 南京师范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5 | 审判如何成为中心:误区与正道 | 左卫民 | 四川大学 |
16 | 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法治中国建设的时代议题 | 吴欢 | 南京师范大学 |
2016年第7期 |
17 | 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的法治逻辑 | 公丕祥 | 南京师范大学 |
2016年第8期 |
18 | 法学教育改革现状与宏观制度设计——日韩经验教训反思与中国改革刍议 | 王晨光 | 清华大学 |
19 |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核心问题与改革路径 | 郭倍倍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 | 以审判为中心的检察权力规范化分析 | 石茂生 | 郑州大学 |
2016年第9期 |
21 | 社会治理转型与信访法治化改革 | 张红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10期 |
22 | 错案追责应回归法治轨道 | 郭延军 | 上海交通大学 |
23 | 司法职业与法官德性伦理的建构 | 王申 | 华东政法大学 |
24 | 道德争议的治理难题——以法律道主义为中心 | 郑玉双 | 中央财经大学 |
25 | 中国法院的现代转型:模式选择与体系框架 | 彭何利
| 西安交通大学 |
2016年第11期 |
26 | 权利冲突化解路径的经济法律分析——兼与苏力等教授商榷 | 王博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12期 |
27 | 将监察体制改革全程纳入法治轨道之方略 | 童之伟 | 华东政法大学 |
28 | “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前程序改革 | 陈卫东 | 中国人民大学 |
(九)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2篇)
2016年第6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汉语法学与中国学术自主性省思 | 吴励生 | 冰心文学馆 |
2016年第4期 |
2 | 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修改权之实证研究——以刑法修正案为样本的统计学分析 | 秦前红 | 武汉大学 |
2016年第3期 |
3 | 权利的内在道德与做错事的权利 | 范立波 | 中国政法大学 |
4 | 权利与自主性——探寻权利优先性的一种道德基础 | 朱振 | 吉林大学 |
5 | “权利泛化”与权利辩护 | 张曦 | 中山大学 |
6 | 公共利益对个人权利的双维度限制 | 王凌皞 | 浙江大学 |
7 | 正当程序条款的不同命运——美国宪法和印度制宪会议旧事 | 蒋龑 | 清华大学 |
8 | 员额制改革背景下的法官约束与激励机制 | 陈晓聪 | 中国海洋大学 |
2016年第2期 |
9 | 色拉叙马霍斯的法律实证主义及其危机 | 何祥迪 | 重庆大学 |
10 | 地方立法权扩张的合宪性与宪法发展 | 李少文 | 北京大学 |
2016年第1期 |
11 | 论民族身份“非法律化”——反思我国基于民族身份的民族政策 | 潘传表 | 上海大学 |
12 | 论中国现代法学学术之开端 | 刘猛 | 清华大学 |
(十) 法商研究(13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法律论证的伦理学立场——以代孕纠纷案为中心 | 王彬 | 南开大学 |
2 | 中国法律信仰的传统根基与建构路径 | 刘涛 | 曲阜师范大学 |
2016年第2期 |
3 | 提升法官道德素质的立场与方法 | 王申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6年第3期 |
4 | 实施法治中国战略的意蕴 | 陈金钊 | 华东政法大学 |
5 | 司法批复衰落的制度竞争逻辑 | 侯学宾 | 吉林大学 |
6 | 论我国法官的角色定位 | 黎晓露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4期 |
7 | 法律经验研究的机制分析方法 | 陈柏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8 | 基层法治的实践生成——以鄂西地区仪式性人情异化的治理为切入点 | 朱政 | 湖北民族学院 |
9 | 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概括方式之反思 | 孙光宁 | 山东大学(威海) |
2016年第5期 |
10 | 司法机关人财物“省级统管”改革的法律反思 | 王广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1 | 策略型网络法律舆论:方式、影响及超越 | 陆宇峰 | 华东政法大学 |
12 | 从鲜见参照到常规参照——基于指导性案例参照情况的实证分析 | 向力 | 山东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3 | 妊娠女性的生育权及其行使的限度——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9条为主线的分析 | 朱振 | 吉林大学 |
(十一)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2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法治秩序的社会之维 | 庞正 | 南京师范大学 |
2 | 繁华与无序:法律体系建构的中国模式之检讨 | 钱大军 | 吉林大学 |
3 | 法治政府:一个概念的简明史 | 杨海坤 | 山东大学 |
2016年第2期 |
4 | 论法律对思想的影响 | 季金华 | 南京师范大学
|
5 | 我国法律信任缺失的原因——历史、文化视角的解释 | 黄金兰 | 厦门大学 |
2016年第3期 |
6 | 依法治国的文化解释 | 喻中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7 | 法正当性“中国建构”的尝试:中国传统法理智慧的近代论说及其启示 | 李鼎楚 | 西南政法大学 |
8 | 道义救助危机的过程叙事、实践反思及制度重构——基于延伸个案的分析进路 | 周建达 | 浙江警察学院 |
9 | 法律解释方法的融贯运作及其规则——以最高院“指导案例32号”为切入点 | 宋保振 | 华东政法大学 |
10 | 最高人民法院如何统一法律适用——非正规释法技艺的考察 | 安晨曦 | 海南大学 |
2016年第4期 |
11 | 中国“法治大跃进”批判 | 姚建宗 | 吉林大学 |
12 | 论人权的自我正当化及其负面后果 | 伍德志 | 安徽大学 |
13 | 法官职业的道德义务和美德 | 王申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4 | 全球秩序重构进程中的法治中国建设 | 公丕祥 | 南京师范大学 |
15 | 第三方法治评估场域及其实践逻辑 | 张玲 | 华东理工大学 |
16 |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和协调的基准与路径——兼论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 | 秦前红 | 武汉大学 |
17 | 多中心时代的“地方”与法治 | 葛洪义 | 浙江大学 |
18 | 区域治理的“良法”建构 | 眭鸿明 | 南京师范大学 |
19 | 法律解释抑或司法造法?——论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律定位 | 刘克毅 | 南京师范大学 |
2016年第6期 |
20 | 法律规范冲突的逻辑性质 | 雷磊 | 中国政法大学 |
21 | 论立法对基本权利的多元效应 | 陈鹏 | 厦门大学 |
22 |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冲突处理规则 | 彭涛 | 西北政法大学 |
(十二) 中外法学(10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19世纪德国“学说汇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基于欧陆近代法学知识谱系的考察 | 舒国滢 | 中国政法大学 |
2 | 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效力研究 | 王成 | 北京大学 |
2016年第2期 |
3 | 软法与常态化的国家治理 | 张龑 | 中国人民大学 |
4 | 律师与当事人决策权的分配——以英美法为中心的分析 | 陈虎 | 中南民族大学 |
5 |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与司法关系 | 高一飞 | 西南政法大学 |
6 | 域名系统、网络主权与互联网治理——历史反思及其当代启示 | 刘晗 | 清华大学 |
2016年第5期 |
7 | 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 | 陈柏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8 | 为涵摄模式辩护 | 雷磊 | 中国政法大学 |
9 | 亚当·斯密法律思想述评——以《法理学讲义》为中心 | 冯玉军 | 中国人民大学 |
10 | 面对民族主义的自然法学——两战之间法国自然法学的衰落 | 朱明哲 | 中国政法大学 |
(十三) 法学家(5篇)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2016年第2期 |
1 | 从实体问责到程序之治——中国法院错案追究制运行的实证考察 | 王伦刚 | 西南财经大学 |
2016年第3期 |
2 | 契约司法:一种可能的基层审判制度塑造 | 刘星 | 中国政法大学 |
3 | 司法责任制改革中的法官问责——兼评《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 周长军 | 西南政法大学 |
2016年第4期 |
4 |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实证研究——以中部某县级市为分析样本 | 刘方勇 | 湘潭大学 |
2016年第5期 |
5 | 法教义学危机?——系统理论的解读 | 刘涛 | 南京师范大学 |
(十四) 法学评论(15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论立法与改革决策关系的演进与定位 | 石佑启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 |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中国法治历史进程中的定位 | 李栋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3 | 论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特性与功能 | 徐汉明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4 | 法治评估的实践反思与理论建构——以中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本土化建设为进路 | 张德淼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2期 |
5 | 权利保障中的“组织失败”与“路径依赖”——对于“运动式治理”的法律社会学考察 | 丁轶 | 东北财经大学 |
6 | 我国法官惩戒制度的困境与出路 | 詹建红 | 中国海洋大学 |
2016年第3期 |
7 | 省统管法院人财物:剖析与前瞻 | 左卫民 | 四川大学 |
2016年第4期 |
8 | 论作为人权的习惯权利 | 谢晖 | 中南大学 |
9 | 国家“构建主义”法治的误区与出路 | 马长山 | 华东政法大学 |
10 | 超越司法中心主义——面向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法治人才培养 | 邓世豹 | 广东财经大学 |
11 | 我国司法模式的历史变迁与当代重构——政治视野的考察 | 瞿郑龙 | 苏州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2 | 法学汉译的原则与变通 | 张千帆 | 北京大学 |
13 | 中央与地方双重视角下的司法权属性 | 姚国建 | 中国政法大学 |
14 | 大众媒体、公共事件和立法供给研究——以2003-2013年公共事件为例 | 张欣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5 | 我国区域法治绩效评估体系建构运行的特征、困境和出路 | 刘爱龙 | 南京审计大学 |
(十五) 法制与社会发展(36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 张恒山 | 中共中央党校 |
2 | 论党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 周叶中 | 武汉大学 |
3 | 司法立宪主义与中国司法改革
| 江国华 | 武汉大学 |
4 | 司法确认程序何以生成的制度史分析 | 刘加良 | 山东大学 |
5 | 当今瑶山的神判习惯法——以广西金秀六巷和田一起烧香诅咒堵路纠纷为考察对象 | 高其才 | 清华大学 |
6 | 什么是分析法学的概念分析? | 朱振 | 吉林大学 |
7 | “开放结构”与法律的客观性 | 陈坤 | 山东大学 |
8 | 法治的另一种可能性 | 张浩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16年第2期 |
9 |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 | 张文显 |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10 | 司法职权配置的目标和原则 | 朱孝清 | 中国法学会 |
11 | 健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思考 | 左卫民 | 四川大学 |
12 | 完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视角 | 张泽涛 | 中央民族大学 |
13 | 司法权的外部边界与内部配置 | 傅郁林 | 北京大学 |
14 | 司法改革背景下的三机关相互关系问题探讨 | 王敏远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5 | 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制约因素及其破解 | 强梅梅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6 |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理论解读与制度建构——“第12期金杜明德法治沙龙暨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研讨会”综述 | 李爽 | 吉林大学 |
17 | 权利话语的中国语境与儒家的写作经验 | 伊涛 | 山东师范大学 |
18 | 走出“约根森困境”?——法律规范的逻辑推断难题及其可能出路 | 雷磊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3期 |
19 |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 | 张文显 |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20 | 我国司法职权配置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 徐汉明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1 | 检察委员会在案件办理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及职能设置 | 张伟 |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
22 | 后果取向法律解释的运用及其方法 | 杨知文 | 华东政法大学 |
23 | 自我损害行为的惩罚——基于法律家长主义的辩护与实践
| 郑玉双 | 中央财经大学 |
2016年第4期 |
24 | 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一般理论 | 张文显 | 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
25 | 反思指导性案例的援引方式——以《实施细则》为分析对象 | 孙光宁 | 山东大学(威海) |
26 | 忠诚于法律的职业伦理——破解法律人道德困境的基本方案 | 陈景辉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5期 |
27 | 法治评估的类型构造与中国应用——一种功能主义的视角 | 李朝 | 西北政法大学 |
28 | 多任务司法裁判与相机控制权分配 | 戴治勇 | 西南财经大学 |
29 | 成规、规划与法律的规范性 | 沈宏彬 | 华东政法大学 |
30 | 言论自由、政治结构与民主协商程序的多元构造 | 秦小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6期 |
31 | 当代中国的国家立法模式及其原则重塑——实证政治视野的分析 | 瞿郑龙 | 苏州大学 |
32 | 司法地方保护主义话语批判 | 刘忠 | 中山大学 |
33 | 大数据时代中国司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兼论大数据时代司法对法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 张吉豫 | 中国人民大学 |
34 | 审判管理进一步改革的制度资源与制度推进——基于既往实践与运行场域的分析 | 郭松 | 四川大学 |
35 | 司法裁判中的社会科学:渊源、功能与定位 | 王云清 | 厦门大学 |
36 | 自我、脸面与关系:中国人的权利心理图谱 | 王霞 | 南京理工大学 |
(十六) 当代法学(4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美国司法机构职能外包的质疑和回应——聚焦“政府固有职能” | 蒋红珍 | 上海交通大学 |
2016年第3期 |
2 | 网络言论失范及其多中心治理 | 许玉镇 | 吉林大学 |
2016年第4期 |
3 | 以审判为中心:解读、实现与展望 | 陈卫东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年第5期 |
4
| 法律硕士联考的新路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对法硕联考的实质类型化要求 | 戴一飞 | 教育部考试中心 |
(十七) 清华法学(16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何为我们看重的生活意义——家作为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 张龑 | 中国人民大学 |
2 | 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 | 泮伟江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3 | 言论的两种各类型及其边界 | 姜峰 | 山东大学 |
4 | 德国1814年法典编纂论战与历史法学派的形成 | 舒国滢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2期 |
5 | “中国问题”及其法学辨析 | 郑永流 | 中国政法大学 |
6 | 论判决理由与判决原因的分离——对司法虚饰论的批判 | 杨贝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16年第3期 |
7 | 规制理论是否足以解释社会政策? | 胡敏洁 | 南京大学 |
8 | 会通中西、融冶古今的有益尝试——读许章润教授《汉语法学论纲》 | 张曙光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9 | 汉语法学与现代中国的法理建构 | 翟志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0 | 汉语法学的内在理路与外在场景 | 刘猛 | 清华大学 |
11 | “道德-历史主义”的困境——评许章润《汉语法学论纲》 | 孙国东 | 复旦大学 |
2016年第4期 |
12 | 隐名的指导案例——以“指导案例1号”为例的分析 | 孙维飞 | 华东政法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3 | 多元规范的思维统合——对法律至上原则的恪守 | 陈金钊 | 华东政法大学 |
14 | 法律判断过程中的反思平衡 | 侯建 | 复旦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5 | 论司法多元功能的逻辑关系——兼论司法功能有限主义 | 孙笑侠 | 复旦大学 |
16 | 孟德斯鸠语境中的“法”及其“精神” | 马剑银 | 北京师范大学 |
(十八) 政法论丛(20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规范分离与裁判接受 | 陈绍松 | 贵州商学院 |
2 | 裁判文书说理的法理分析 | 黄现清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2期 |
3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初级阶段 | 蒋晓伟 | 同济大学 |
4 | 通过村规民约的乡村治理——从地方法规规章角度的观察 | 高其才 | 清华大学 |
5 | 现行法律解释机制的完善 | 杨建军 | 西北政法大学 |
6 | 法律适用中的逻辑困境与出路 | 李丽 | 山东政法学院 |
2016年第3期 |
7 | 权利是否优先于善——论新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理论之争 | 范进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8 | 走向理性化的派驻检察室制度 | 胡常龙 | 山东大学 |
9 | 文义解释的语用分析与构建 | 徐明 | 武汉大学 |
10 | 试论比例原则在国家安全与言论自由平衡下的使用——以美国司法判例为鉴 | 吴昱江 | 清华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1 | 论领域法学:一种立足新型交叉领域的法学研究范式 | 刘剑文 | 北京大学 |
12 | 微观权力视角下的新媒体与公民社会 | 蒋超 | 广西大学 |
13 |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诉讼职能为视角 | 谢佑平 | 湖南大学 |
14 | “以审判为中心”的新型侦诉审模式的建构 | 黄硕 | 中国人民大学 |
15 | 优秀法律人如何养成?——以美国佩斯大学伊丽莎白·霍伯法学院为例 | 戴激涛 | 广东财经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6 | 决策风险、问责以及法律沟通 | 季卫东 | 上海交通大学 |
17 | 论当代人权的发展环境 | 邱本 | 温州大学 |
18 | 论法律责任宽恕的善行替代 | 隋洪明 | 山东政法学院
|
19 | 问题导向、规范集成与领域法学之精神 | 熊伟 | 武汉大学 |
20 | 论霍姆斯的“逻辑”和“经验” | 武宏志 | 延安大学 |
(十九) 法学论坛(21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立法需求的生成与确立问题探究——析《立法法》第72条第4款 | 石东坡 | 浙江工业大学 |
2 | 论欠发达地区利益在地方立法中的表达与实现 | 肖萍 | 南昌大学 |
3 | 立法成本效益评估制度的适用考察 | 汪全胜 | 山东大学(威海) |
4 | 解释学法学与法律解释学 | 谢晖 | 中南大学 |
5 | 交往理性视域下的法治话语互动 | 张斌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6 | 当代中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论纲 | 刘炳君 | 山东政法学院 |
7 | 科技、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司法检视——以“宜兴胚胎案”为例的分析 | 张婷婷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2期 |
8 | 法律适用中宪法实施的正当、合法性与可行性 | 上官丕亮 | 苏州大学 |
9 | 公益维权律师的法治促进功能 | 杨建军 | 西北政法大学 |
10 | 论一般法律会话含义推理及其有效性 | 齐建英 | 郑州大学 |
2016年第3期 |
11 | 试论代际生育平等权的社会权属性 | 葛先园 | 安徽财经大学 |
12 | 学生隐私权初论 | 李延舜 | 苏州大学 |
13 | 论我国留守儿童性权利的法律保护——基于十起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 付玉明 | 西北政法大学 |
2016年第4期 |
14 | “规范汉字”的法律意义——从“赵C”姓名权案到《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事件的法学联想 | 肖伟志 | 湘潭大学 |
15 | 判决的既判力与司法公信力 | 王国龙 | 陕西师范大学 |
2016年第5期 |
16 | 法治战略实施的“战术”问题 | 陈金钊
| 华东政法大学 |
17 | 作为法律工程学的法学家说 | 喻中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18 | 全球性的法治化运动与民主化浪潮 | 程燎原 | 重庆大学 |
2016年第6期 |
19 | 裁判事实构建中的叙事及其评估——以批判性思维为视角 | 于辉 | 南昌理工学院 |
20 | 立法背景资料的二元性视角 | 郑泰安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21 | 陪审员参审职权调整的实践困惑与路径突破——从“同职同权”到“分工合作” | 杨馨馨 | 山东大学 |
(二十) 政治与法律(12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对我国《立法法》修改后若干疑难问题的诠释与回应 | 郑毅 | 中央民族大学 |
2016年第3期 |
2 | 基础性权力与国家“纵向治理结构”的优化 | 胡萧力 | 美利坚大学 |
3 | 自媒体时代表达自由法律限制的论证方法 | 胡彦涛 | 华南理工大学 |
4 | 地方立法评估成果应用法治化问题与对策 | 陈伟斌 | 广东海洋大学 |
2016年第4期 |
5 | 论人大监督司法的范式转换 | 杨柳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
2016年第7期 |
6 | 法官道德须满足司法伦理的客观需要 | 王申 | 华东政法大学 |
7 | 言论自由条款仅保障政治言论自由吗 | 陈明辉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016年第8期 |
8 | 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之辨——“执政权”之歧义和误用 | 蒋清华 | 中南大学 |
2016年第10期 |
9 | 论实质立法观及其中国适用 | 张婷婷 | 中国政法大学 |
10 | “反多数难题”在中国:法院有权审查地方性法规吗? | 马得华 | 山东大学 |
2016年第11期 |
11 | 协商民主的法治引领与规制 | 殷啸虎 | 上海社会科学院 |
12
| 对中国地方纵横关系法治化的研究 | 朱未易 |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 |
(二十一) 法学杂志(19篇)
2016年第1期 |
序号 | 题名 | 第一/独立作者 | 第一发文单位 |
1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学理阐释 | 卓泽渊 | 中共中央党校 |
2016年第2期 |
2 | 司改背景下法官、法院与司法程序的融合与共生 | 徐康平 | 北京工商大学 |
2016年第3期 |
3 | 党委领导政法工作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以党委政法委功能定位为视角 | 段瑞群 | 中国人民大学 |
4 | 从法官行政、司法二元身份到“法官中心主义”——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 赵天睿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4期 |
5 | 我国司法公开的主要障碍及其保障探析 | 闫博慧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5期 |
6 | 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战略 | 李林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7 |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习近平立法思想论述 | 冯玉军 | 中国人民大学 |
8 | 习近平法治道路思想探析 | 刘小妹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9 | 习近平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思想探析 | 丛文胜 | 中国政法大学 |
10 | 习近平依法治疆重要论述研究 | 卢大林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政学院 |
2016年第6期 |
11 | 社会治理法治建设指标体系的设计、内容及其评估 | 徐汉明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12 | 地方立法评估的立法模式与制度建构 | 陈伟斌 | 广东海洋大学 |
2016年第7期 |
13 | 权力与权利辨析 | 孙国华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年第9期 |
14 | 上级检察院领导与下级检察院依法独立办案关系研究 | 李刚 | 中国人民大学 |
2016年第11期 |
15 | 人民陪审实践:法治中国语境下的考量与反思——基于上海三区法院陪审运行之研究 | 郑成良 | 上海交通大学 |
16 | 省以下人财物统管背景下的检察机关上下级领导关系研究 | 洪道德 | 中国政法大学 |
2016年第12期 |
17 | 中美治理邪教的法律与政策比较——兼论中国反邪教法律与政策的正当性 | 陈运雄 | 湖南农业大学 |
18 | 论司法解释规范化的实践问题与路径选择 | 李炳烁 | 江苏大学 |
19 | 落实庭审实质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修改后的《人民法院法庭规则》为中心 | 李战亚 | 中央政法委 |
聚焦法学精神、学术思想、前沿时事;旨在传播法界言谈、分享法学文萃、启蒙社会共识,致力做讲方法、识时务、有情怀的公众号!微信号:frontiers-of-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