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在深圳举行,红果短剧高调发布“2025年创作者支持计划”,宣布从资金扶持、剧本共享到技术工具全面升级,剑指微短剧行业提质增效。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不禁要问:这一计划能否真正打破短剧“快消品”的标签,推动行业迈入精品化时代?
《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总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创造了64.7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行业繁荣背后暗藏隐忧: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审美疲劳、分账天花板难破……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指出,当前短剧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型。平台数据显示,其用户消费时长持续攀升,女性用户占比提升14%,年轻用户增长40%,武侠、悬疑推理等创新题材异军突起。与此同时,横屏短剧因叙事优势和制作水准成为新增长点,红果的“果燃计划”已将其列为重点布局方向。
核心矛盾显现:
用户对内容品质的要求与行业粗放式生产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破局?红果的答案或许藏在最新支持计划中。
·
新创作者最高可获全额制作费支持,稀缺题材分账收益上浮30%。
·
分账金额从2024年中1亿跃升至11月单月3亿,头部剧集月分账破500万。
解读:
高额分账激励吸引优质团队入局,加速淘汰低质内容。
·
推出行业首个剧本共享平台,每日更新超100部剧本,合作方可免费获取拍摄授权。
解读:
解决行业剧本产能卡点,但需警惕同质化风险,原创能力仍是核心竞争力。
·
上线“灵枢2.0”工具,提供选题分析、剧本诊断、数据复盘等全流程支持。
·
与青年工作委员会合作开设编剧/导演工作坊,探索竖屏叙事语言。
解读:
技术降低创作门槛,但“工具理性”与“艺术感性”的平衡是关键。
· 内容精品化:
从“流量为王”转向“品质为王”,横屏短剧或成新战场。
· 技术驱动:
AI辅助创作、数据工具普及,行业效率革命已至。
· 生态开放:
剧本共享、跨领域合作,打破行业“信息孤岛”。
· 商业化难题:
免费模式主导下,广告分账、品牌营销能否撑起千亿市场?
· 内容监管:
题材创新与政策风险的博弈需谨慎把握。
·
人才缺口:
专业编剧、导演的稀缺或成精品化最大瓶颈。
红果的野心不仅是扶持创作者,更是重构行业生态。其通过资金、技术和生态的三重杠杆,试图将短剧从“流量快车道”推向“品质高速路”。
但真正的行业升级,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制作方摒弃“赚快钱”心态,平台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政策给予创新空间。唯有如此,短剧才能摆脱“电子榨菜”的标签,成为真正的文化IP。
PS:如需加入短剧微信交流群,请添加小管家微信(duanjuxsl)或扫下方二维码。
PS:短剧新势力作为本次会议联合主办方,如对会议感兴趣的朋友们,请扫描二维码报名;或添加小管家微信(duanjuxsl)具体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