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一部“成都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横空出世,仅仅用了 9 天就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并且票房还在持续攀升,一路高歌猛进。
观众为片中三星堆元素的结界兽惊叹,被太乙真人的“川普”逗笑,
却鲜少有人注意到:这场文化盛宴的诞生地——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正藏身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
这座占地278亩的园区,不仅聚集了全国顶尖动画人才,更以“百米产业链”的独特生态,让《哪吒2》的上万根锁链特效、1900个镜头从“不可能”变为“震撼”。
今天,我们走进这个“神话孵化器”,揭秘产业园区如何用“硬实力”托起文化软实力。
#01
天府长岛——从“物理聚合”到“化学反应”的生态革命
影片的第一出品方可可豆动画和导演饺子,一直扎根于成都。十几年前,医学院毕业的导演饺子凭借一腔热爱,在成都高新区创办可可豆动画,潜心打磨《哪吒》系列。
2020年,可可豆动画入驻成都的特色园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该园区占地面积约27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聚焦发展影视传媒、游戏电竞等数字文创产业,由成都高投集团下属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运营管理。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能诞生出《哪吒2》这样的现象级作品,绝非企业简单的空间聚集,而是一场产业链的生态重构。这里汇聚了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可可豆动画、墨境天合(《哪吒2》特效合作方)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条覆盖“创意-制作-宣发”的垂直产业链。
(
1
)协同效应:一杯咖啡的距离,颠覆制作效率
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集了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墨境天合(《哪吒
2
》特效合作方)等上下游企业。物理空间上“一杯咖啡的距离”即可完成跨公司协作,极大提升效率。
例如,特效公司墨境天合与可可豆动画仅隔
100
米,工程师与艺术家可随时面对面沟通。片中“三界大战”长镜头单帧渲染耗时
48
小时,如此复杂且高难度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正是这种高效协同的成果。
千鸟动画和可可豆同处于一个园区,两家公司之间步行
5
分钟即可到达,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见面沟通,这也使得双方沟通频率非常紧密,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导演的创意构想。
(
2
)
公园式办公:灵感在绿意中迸发
园区以“文创
+
科技
+
生态”为理念,将锦城湖景观与空中绿道系统融入办公空间。低密度的建筑布局、随处可见的绿植与休憩区,为创作者提供了自由呼吸的
灵感场域
,与成都“安逸奋进”的城市气质不谋而合。
(
3
)
服务升级:从“房东”到“合伙人”
运营方天府软件园跳出传统园区管理模式,化身企业“成长伙伴”:设立法律咨询、版权登记服务;
通过海外工作站助力企业出海;
通过举办企业家年会、产业峰会等活动,促成企业之间的合作,让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整合与利用。这种深度赋能,让企业得以专注核心业务,无需为琐事分心。
(
4
)
文化赋能:让园区成为
IP
本身
当游客走进天府长岛,随处可见的哪吒雕塑、电影海报,让园区化身“神话主题乐园”。这种文化沉浸感,既吸引人才驻足,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反哺了城市的文旅经济,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图:园区内的哪吒雕塑
#02
成都——城市文化与产业生态的双重赋能
《哪吒2》的成功,亦是成都“软硬实力”共振的结果。这座千年古城,既为创作提供文化养分,又以政策与生态构建一个适合产业生长的土壤。
(
1
)
文化基因的浸润
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古蜀文明、三国文化、川西民俗等为创作提供了天然素材。《哪吒2》中三星堆青铜元素、川普方言、川西建筑等细节的融入,正是对本土文化的创新表达。这种文化底蕴与当代审美的结合,使作品既具民族性又能引发全球共鸣。
图:哪吒2中三星堆元素的结界兽
而这背后,文化自信与包容性是内核
,成都的包容性体现在对多元文化的接纳(如二次元文化与传统文化并存)和对创作者的人文关怀(如低生活压力、宽松的城市氛围)。这种环境吸引并留住了饺子、郭祥等核心人才。
(
2
)
政策与生态的长期布局
成都自2013年起通过国家级孵化基地(如成都数字新媒体创新孵化基地)和政策扶持(如房租减免、瞪羚企业补贴),为初创团队提供生存空间。可可豆动画的前身“饺克力”团队正是在此孵化中成长,从3人团队发展为具备电影级制作能力的公司。
此外,成都将文创产业纳入城市战略,出台了《世界文创名城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专项资金来扶持动画、影视领域。仅在 2024 年,就发放了超过 2 亿元电影消费券,有效激活了市场,为动画电影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成都高新区制定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简称数字经济26条),在数字文创产业方面苦练内功,提出“鼓励影视动漫作品创作、支持专业录音棚建设、支持扩展现实、元宇宙和超高清视频新产品研制”等专项政策。
(
3
)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优势
《哪吒2》制作团队达4000人,是前作的两倍。这背后,是成都
“高校+产业+政策”
的人才生态在发挥作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并且与园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每年能够输送超过 22 万影视专业学生,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同时,AI辅助制作、物理渲染等技术在《哪吒2》中的运用,体现了成都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硬实力。
#03
下一个“哪吒”在哪里?
《哪吒2》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成都多年深耕产业生态的必然结果。它证明了一座城市的真正竞争力,在于能否将文化底蕴、政策智慧、人才储备与科技硬实力熔铸为“内生动力”。
而天府长岛的经验表明,产业链聚集≠物理堆砌,而是生态重构,真正成功的文创园区绝不能仅仅是 “写字楼集合” 的简单模式,而应该构建起 “创作 — 制作 — 宣发” 的垂直生态体系。
对其他城市而言,与其追逐“下一个哪吒”,不如思考如何培育本土的“天府长岛”。
未来,随着天府国际动漫城等新载体的发展,成都或将孵化更多“破圈神话”。而这座“神话工厂”的故事,正为中国文创产业写下一条关键注脚:
唯有生态的土壤,才能让创意长成参天巨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