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腾讯创业编译组
来源 / 腾讯创业 ( id:qqchuangye )
如今的科技巨头已经变得越来越精明了,它们可以预测哪些公司会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产生威胁,然后先下手为强。
文 / 腾讯创业编译组
十多年来,市场上已经没有出现过任何一家新的大型科技公司。而在这之前,每隔10年便会有一家新的大型科技公司出现。例如:1970年代是苹果和微软,1980年代是美国在线(AOL),1990年代是亚马逊、雅虎和谷歌,2000年代是Facebook。但是,在2010之后,这样的情况却突然终结了。
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在创业,但是并没有诞生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功的创业公司。而上一次真正创业成功、成长为巨头的公司仍然是Facebook,如今它已经诞生13年了。
直到2016年,Uber看起来很有希望成为硅谷的新巨头。但现在,随着Uber首席执行官的辞职,Uber的未来不免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除了并没有诞生一个真正的科技巨头,在过去十年里诞生的其他科技公司,似乎都与前面提到的巨头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
2008年成立的Airbnb是仅次于Uber的估值最高的美国科技初创公司,估值为310亿美元,但仅仅为Facebook市值的7%。而其他的公司,比如Snap、Square和Slack,它们的估值仅在250亿美元至30亿美元之间,不到Facebook的5%。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近期访问硅谷的时候,向几位科技公司的管理者和投资者提出了这个问题。
硅谷公司Social Capital的投资者杰伊·扎威尔(Jay Zaveri)表示:“在1990年代,我看到像谷歌和亚马逊这样的公司时候,我的感觉好像是哥伦布第一次从葡萄牙起航。”
“早期的互联网先驱摘到了挂得比较低的果实。”扎威尔说。它们利用先发优势占领了利润较高的市场,比如搜索、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而当Pinterest和Blue Apron这样的后来者,想要进入市场时,面对的市场竞争已经变得非常强烈,同时利润也变得更低。
但缺少巨头的原因,还不仅仅是这样。如今的科技巨头已经变得越来越精明了,它们可以预测哪些公司会对自己的统治地位产生威胁,然后先下手为强。
科技巨头加快了收购初创公司的节奏
( Instagram联合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接受了Facebook的1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放弃了公司的独立性。)
在硅谷,每个人都知道一些巨头的沉浮故事,比如像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太阳微系统、美国在线和雅虎,它们曾是一流的大公司,但是没有适应科技业的重大转变,结果折戟沉沙。
风险投资家菲恩·巴恩(Phin Barne)表示,当今的科技巨头仔细研究了这些公司犯下的错误,决心不要重蹈它们的覆辙。
巴恩告诉我,当今科技巨头(Facebook、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的管理团队,已经对公司的生存风险具有深刻的了解。
对于Facebook来说,第一个重大考验就是登上移动平台。
Facebook最开始是一个桌面网站,市场从PC端转向移动端的趋势,本来有可能让公司措手不及,出现像雅虎那样结果。但扎克伯格认识到了触摸屏移动设备的重要性,并促使他的工程师把移动应用列为了整个公司的重中之重。
同时,扎克伯格还开展了大量收购活动,把那些在移动设备上表现出色的公司收入囊中。在2012年,他以10亿美元收购了员工很少的Instagram。两年后,他又斥资190亿美元购下了短信初创公司WhatsApp。
而扎克伯格的所做所为则是借鉴了谷歌的经验。
2006年,谷歌斥资16.5亿美元买下了YouTube,如今YouTube已成为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服务之一。除了收购YouTube,更为重要的是,谷歌在2005年收购了一家名为Android的知名手机软件公司,这为谷歌最终占据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半壁江山奠定了基础。
通过扎克伯格,和谷歌的事实证明,这些收购行动对于巨头来说非常重要。目前,在社交媒体排行榜上,Facebook占据了首位,接下来就是WhatsApp和YouTube了,如果不计中文网站的话,接下来又是Instagram了。如果这些公司没有被收购,保持独立,那么它们就很有可能成为谷歌和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它们被收购了,各自成为了谷歌和Facebook帝国的中流砥柱之一。
除了谷歌与Facebook,亚马逊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
亚马逊在2009年购买了网上鞋店Zappos,次年它又收购了Quidsi(Diapers.com的母公司,一家提供母婴用品的网站)。
巨头们通过前期的积累,积极地在扩展新的市场。如果在新的市场中,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巨头就会直接收购它们。同时,巨头们越来越善于控制和锁定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关键位置,早期互联网公司用来进军大众市场的途径,现在基本已经被巨头们封堵死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公司会拒绝被巨头收购,而这时他们所要面对的则是来自巨头们的“报复”。
拒绝收购的公司
会面临并不公平的商业竞争
Snapchat的 CEO 伊万·斯皮格尔在2013年拒绝了扎克伯格30亿美元的收购提议,然后在2017年让Snap上市。
Facebook做出的回应就是推出很多类似于Snapchat的功能。 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在去年推出了类似于Snapchat的“故事”功能。在六个月后,Instagram上“故事”的日均活跃用户人数已经超过了Snapchat本身。
Instagram还推出了一款Snapchat式的滤镜,让人们可以在自拍照中加上兔耳朵和狗耳朵。来自Instagram的竞争给Snap的股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Yelp首席执行官杰里米·斯多普尔曼(Jeremy Stoppelman)也拒绝了谷歌和雅虎的收购提议,在2012年将公司上市。谷歌的对策也是模仿这款产品,开发了自己的本地评论服务。斯多普尔曼认为,谷歌利用其在搜索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开启了一场并不公平的竞争。
斯多普尔曼在6月的一次采访中告诉我说:“谷歌对分发渠道施加了影响,埋没了自然搜索得出的结果。 Yelp页面在谷歌搜索结果中的数量进一步下滑,导致Yelp更难吸引到新用户了。”
虽然Yelp本身在美国已经很有人气,面对这样的不公平竞争,依然可以在本土茁壮成长。但是斯多普尔曼认为,谷歌的这些做法却阻碍了Yelp在海外的扩张。
除了上诉两个在面对不公平竞争中,依然坚持自己发展的公司外,也有一部分公司无法承受竞争的压力,在最后选择卖身给巨头公司。
例如:Quidsi就曾经拒绝亚马逊的收购提议。在拒绝亚马逊的收购提议后,亚马逊马上便发动了价格战争,把自己网站上的尿布产品全面降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
据《商业周刊》的布莱德·斯通(Brad Stone)写道:“Quidsi的高管们根据运费信息和宝洁的批发价格做了一个计算,发现亚马逊的尿裤产品在三个月内亏损了1亿美元。作为一家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Quidsi是无法承受这种损失的,于是他们在2010年把公司卖给了亚马逊。”
这样的竞争威胁,也是独立初创公司卖身给巨头的一个强大诱因。
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来说
需要更多的资源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Lyft的首席执行官洛根·格林花了数亿美元与Uber争夺市场份额。
在互联网早期,试错成本更加低廉,使得让雅虎、eBay、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经典互联网初创公司,只需要少量资金就可以推出产品,几年内就可以实现盈利。
Floodgate公司的投资者迈克·马普斯(Mike Maples)说:“Facebook的扎克伯格拥有一个巨大的优势,普通人要创业,压力很大,而扎克伯格只需要对各种想法进行一些尝试就行了。”
扎克伯格2004年创立Facebook的时候,经营网站并不需要花太多钱,哪怕是拥有数百万用户的网站。所以扎克伯格能够迅速实现盈利,而随着Facebook的持续增长,该网站赚了很多钱,因此拥有了大量的资金,可以用来收购其他公司,或者开展新项目。
但近年来,情况已经有所不同。
投资者意识到,主导市场的科技公司的利润非常高,因此他们也愿意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来确保自己的初创公司成为垂直市场的主导者。而讽刺的是,这使得所有初创公司极难打开市场,也让初创公司的商业模式难以跑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盈利。
专车市场就是这么个情况。在这个市场上,Uber和Lyft打了很多年的价格战,Uber为此烧掉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规模较小的Lyft也耗费了数以亿计的美元。而现在,在送餐市场上的情况也有些类似,一些公司花了数以百万计的美元来吸引顾客。
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另一个变化则是:初创公司用来吸引用户的平台,越来越多地被控制在了巨头手中。
Yelp的斯多普尔曼告诉我,Facebook的发展采用了这样一个举措:“把你的电邮地址给我,我会发送电邮,邀请你的朋友尝试Facebook。那么Facebook是否允许别人在它的平台上这么做呢?当然不行。他们会说,‘付给我们4美元,我们就会帮助你勾搭一个用户,而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赚取一笔不菲的佣金。’”
因此,虽然从科技的角度来说,建立网络服务的成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但新公司还是花费了大量的广告费来吸引潜在用户,这已成为了一个常见问题。而这笔钱的大部分流入了谷歌和Facebook的腰包。
移动应用类的创新机会已经非常有限
创新的本质正在改变
特斯拉是一家硅谷公司,但它并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虽然现代初创公司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一家初创公司拥有真正革命性的大众市场产品,那么它就会找到一种方式来触及客户。
但我认为,我们之所以还没有看到任何新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出现,那是因为创建大型的、赚钱的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是有限的。
几个月前,高价榨汁机Juicero初创公司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群“嘲”。这种为超级富人打造的小设备竟然获得融资,这似乎是一个迹象,表明投资者要找到具有大众市场吸引力的产品很不容易,转而把目光对准了更加小众的市场。
Juicero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即使是产品更加主流的互联网初创公司,如Snap、Square和Pinterest等,也不可能像苹果、亚马逊和谷歌在早期那样具有革命性了。
以前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1950、1960年代和1970年代,半导体制造业的创新呈爆炸式增长。但最终市场稳定下来,少数大公司——英特尔、三星、高通——主导了市场。但“硅谷”的创新并没有停止;它只是发生在了硅片以外的东西上面。
在1980年代,像微软、Adobe和Intuit这样的好公司诞生了,它们的业务是为PC制作软件。这些公司如今仍然很赚钱,就像英特尔一样——但是如今台式电脑软件初创公司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那么在应用和在线服务领域,我们可能也会达到类似的临界点。在网络浏览器或智能手机上,你能做的事情已经所剩不多,也许像谷歌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已经牢牢控制了该领域最重要的几个市场。
但这并不意味着硅谷的创新就会停止。与过去20年我们所看到的创新相比,未来的创新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以特斯拉为例。在某些方面,它就是一个经典的硅谷公司。它总部设在帕洛阿尔托(Palo Alto),雇用了大量的程序员,开发从触摸屏界面到自动驾驶软件的各种东西。
但从运营,和生产等其他方面来看,特斯拉和“传统的”硅谷公司却很不相同。例如:苹果是在中国制造iPhone,而特斯拉却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里蒙特经营其汽车厂。Uber和Airbnb避免成为汽车和房屋的所有者,而特斯拉却花了数以十亿计的美元在电池厂上。
所以,即使像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这样的老牌霸主继续主宰着网络服务市场,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将继续成为科技创新的领导者。
相反,创新可能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向转向其他领域——例如电动汽车和送货无人机,而不是智能手机app上。我们已经习惯了把硅谷、互联网和创新当作一回事,但是下一波创新可能会和我们看惯的景象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