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ater8848
水环境产业最有影响力的卓越综合平台。专业、及时、全面地报道国内外给水、排水、污泥,海绵城市,黑臭水体,综合管廊等的行业动态;提供水业专题研究、资讯报告,论坛会展服务,行业和企业发展研究和咨询,企业推广服务,提供优秀论文、重点企业名录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大中小学开学时间! ·  昨天  
爱否科技  ·  小米 15 Ultra 开启官网预约,官宣月底发布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1995.6万人次,172.1亿元!成都有多火? ·  3 天前  
成都日报  ·  1995.6万人次,172.1亿元!成都有多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water8848

【一周精选】EPC项目设计管理与控制 \/ 《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21期目次 (附作者照片和简介)

water8848  · 公众号  ·  · 2017-11-04 10:14

正文

《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21期目次

原创 2017-11-03 BJB 中国给水排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21期目次

论述与研究

纳米MnO 2 强化过滤去除水中痕量铊

马铖雪 1 ,皇甫小留 1 ,何强 1 ,马军 2 ,黄木华 1 ,朱崟莹 1 ,王雅安 2

(1.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2.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 利用纳米 MnO 2 强化石英砂和锰砂过滤去除水中痕量重金属铊,考察了去除效能以及竞争性 Ca 2+ 和络合性腐殖酸( HA)对强化过程的影响。投加48 μmol/L的纳米MnO 2 对常规石英砂过滤体系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出水水质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由于锰砂本身具有良好的过滤去除效能,在相同的纳米 MnO 2 投加量下并没有表现出很好的强化能力。竞争性 Ca 2+ 和络合性 HA对强化混凝有一定影响,投加5 mmol/L的Ca 2+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痕量重金属的去除效能, 10 mg/L的腐殖酸则显著抑制了重金属的去除,大大增加了出水中残余Tl的浓度。 总体来看,高价态铊由于受到腐殖酸的络合作用,强化过滤去除效能较低,即氧化过程不利于强化过滤去除痕量铊。

关键词: 纳米 MnO 2 ;强化过滤;痕量铊;饮用水


地下水中锰对接触氧化滤池快速启动的影响

朱来胜,黄廷林,程亚,杨彦锋,赵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 在中试过滤系统中,采用化学氧化法快速启动接触氧化滤池,即KMnO 4 氧化Fe 2+ 、Mn 2+ 生成铁锰氧化物并沉积在石英砂表面形成活性氧化膜,通过活性氧化膜的化学作用同步去除水中NH 4 + -N、Fe 2+ 和Mn 2+ 。探究了滤池启动初期进水中Mn 2+ 被KMnO 4 氧化2 mg/L后的富余量对滤池启动时间的影响,考察了Mn 2+ 富余浓度为0、1和2 mg/L三种挂膜条件下启动的滤池去除NH 4 + -N、Fe 2+ 和Mn 2+ 的能力以及滤速对除污效果的影响,启动后期不再投加KMnO 4 。在滤池启动初期,进水Mn 2+ 富余2 mg/L的启动时间(15 d)比Mn 2+ 没有富余的滤池启动时间(27 d)缩短了44.4%,首次将滤池启动期缩短至20 d以内,此后可同步去除进水中1.5 mg/L的NH 4 + -N、1 mg/L的Fe 2+ 和2 mg/L的Mn 2+ 。在所研究的滤速范围内(6~10  m/h),滤池除污能力受滤速影响较小,Fe 2+ 、NH 4 + -N和Mn 2+ 在滤池中依次被去除;滤池能同步去除Fe 2+ 、NH 4 + -N和Mn 2+ 的最大浓度为1、2和2 mg/L,满足多数受污染地下水的处理需求。另外,在处理高浓度氨氮(>2 mg/L)进水时,溶解氧是限制因素。

关键词: 接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地下水;快速启动;氨氮;铁;锰


反硝化深床滤池深度脱氮效果研究

胡香,张辉,许光远,侯红勋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88)

摘要: 合肥市某污水处理厂采用A 2 /O(厌氧/缺氧/好氧)氧化沟—混凝沉淀—反硝化深床滤池组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要求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其中总磷、总氮、氨氮、COD浓度分别不高于0.3、10、2.0和40 mg/L。重点研究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深度脱氮效果,并分析了进水溶解氧对反硝化效果及外加碳源消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脱氮效果良好,TN去除率达到89.2%,其中前置反硝化去除了68.3%的TN,后置反硝化去除了20.9%的TN。通过适量投加外碳源,反硝化深床滤池可以作为TN达标的保障措施。溶解氧浓度与碳源投加量呈正向关系,和硝态氮去除量呈反向关系。每去除1 kg硝态氮需投加甲醇3.60 kg,其中溶解氧消耗碳源占碳源总投加量的26.2%,建议采取措施消除反硝化深床滤池前段的跌水充氧,预计年节省甲醇费用约36.5万元。

关键词: 反硝化深床滤池;深度脱氮;溶解氧;外加碳源


A 2 /O工艺用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适宜性探讨

郝晓地,李天宇,吴远远, Mark van Loosdrecht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 以国内普遍采用的A 2 /O工艺为背景,通过与UCT工艺的模拟对比,揭示A 2 /O在脱氮上略逊UCT,而在除磷方面明显落后于UCT。倒置A 2 /O虽能避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对厌氧释磷的影响,但却以牺牲生物除磷为代价。进言之,UCT较A 2 /O可聚集更多反硝化除磷菌(DPB),这将最大化同步脱氮除磷作用,同时亦可节省曝气量。但是,UCT在生物除磷上的优越性会导致出水SS的高含磷量(5%~6%),所以,较高的出水SS(10 mg/L)肯定会产生较高的出水总磷(TP)。降低出水SS(5 mg/L)并辅助外加碳源或侧流磷沉淀,UCT工艺出水水质不仅可以满足国家一级A标准,甚至还能达到更为严格的北京地方排放标准的A标准。厌氧单元上清液侧流磷沉淀与外加碳源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将化学除磷宏量效果好、生物除磷微量效果佳之特点发挥至极致,不仅避免了外加碳源,亦可实现磷回收。

关键词: A 2 /O;UCT;倒置A 2 /O;外加碳源;侧流磷沉淀;反硝化除磷菌

纳滤高品质再生水工程中钙盐结垢倾向分析

薛涛,张彩云,刘云霞,车淑娟,俞开昌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2206)

摘要: 准确预测和控制钙盐结垢行为对于纳滤系统非常重要,但纳滤脱盐机理复杂,尚无成熟可靠的模拟计算软件。为此,结合某 MBR/纳滤高品质再生水处理工程开展了试验研究。系统回收率对纳滤脱盐效果和浓水结垢倾向影响显著,回收率在70%、80%、90%时的结垢倾向组分分别为碳酸钙、碳酸钙/磷酸钙、碳酸钙/磷酸钙/硫酸钙。90%回收率下洗脱液中的硫酸钙、碳酸钙、磷酸钙的比例依次为49.1%、34.5%、16.4%。酸洗和碱洗分别去除了94.7%和5.3%的结垢钙盐。高回收率下硫酸钙成为主要结垢成分的现象值得重视,需采取酸洗+碱洗的复合式化学清洗方法来应对。

关键词: 纳滤;再生水;钙盐;结垢;清洗


土霉素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

马静,李军,郑照明,杜佳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摘要: 通过批次试验和连续流试验研究了土霉素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脱氮性能的影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 UASB)进水NH 4 + -N 浓度为 40~50 mg/L,和NO 2 - -N 浓度为 55~65 mg/L,温度控制为30 ℃,HRT控制为1.6 h。经过60 d运行,反应器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良好,出水NH 4 + -N 和和 NO 2 - -N 浓度分别为 3.1和6.3 mg/L,对NH 4 + -N 、和 NO 2 - -N TIN的去除率分别为91.2%、93.4%和75.2%。在土霉素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反应器的长期抑制试验中,颗粒污泥对土霉素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进水中的土霉素浓度为10 mg/L时,反应器对NH 4 + -N NO 2 - -N 的去除率分别为 70.7%和70.8%;当进水中的土霉素为20 mg/L时,反应器对NH 4 + -N 和和 NO 2 - -N 的去除率分别降低至 16.8%和18.1%。与长期抑制试验相比,批次试验中土霉素对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小,土霉素浓度为50、100、150、200和400 mg/L时,对TIN的去除速率分别为0.498、0.480、0.439、0.326和0.120 kgN/(kgVSS·d)。

关键词: 土霉素;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抑制作用;恢复性能

脱水初沉污泥异位异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

张洁,王怡,张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 为避免高成本的污泥干化,以某污水处理厂脱水初沉污泥为原料,通过异位异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并将其与传统的干污泥原位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脱水初沉污泥为原料,经硫酸酸化并采用正己烷为提取剂,在 50 ℃条件下提取8 h时,脂质最大提取率为13.37%,为未加酸脱水污泥脂质提取率的3倍左右。此外,AlCl 3 ·6H 2 O催化污泥酸化后提取的脂质制取生物柴油的最大产率为6.66%,略高于传统干污泥原位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的产率,且其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种类及比例与后者基本相同,但制取1 g生物柴油的能耗仅为68.73 MJ,不足后者的1/3。因此,以脱水初沉污泥为原料,通过异位异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比干污泥原位酸催化制取生物柴油更为优越。

关键词: 脱水初沉污泥;酸化;异位;异相催化;生物柴油

技术总结

重介质混凝沉淀 /超滤耦合工艺处理长江原水

杨志宏 1,2 ,范青如 2 ,贾伯林 2 ,王光辉 2 ,朱亮 1

(1.河海大学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8;2.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南通226010)


摘要: 采用重介质混凝沉淀(DLCS)/超滤(UF)耦合工艺中试装置处理长江下游原水。DLCS工艺的较优运行参数:重介质絮凝核(DM)粒径为20~45  μm、PAFC投加量为12  mg/L、PAM投加量为0.15  mg/L、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为16.1 m 3 /(m 2 ·h)、混凝沉淀总停留时间为17 min,在该条件下出水浊度和COD Mn 均值分别为1.05 NTU和2.1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8.05%和39.2%。DLCS/UF耦合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出水浊度和COD Mn 均值分别可达到0.17 NTU和1.74  mg/L,其他出水水质指标优于GB 5749—2006标准。

关键词: 重介质混凝沉淀;超滤;长江原水

测试液 pH值对RO膜元件渗透性能测试结果的影响

宋杰,于慧,吴非洋,张梦,李强,潘献辉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300192)

摘要: 选取商业化的苦咸水反渗透膜元件和海水反渗透膜元件,按照《卷式反渗透膜组件测试方法》( HY/T 107—2008)规定的标准测试条件,测试了不同进水pH值条件下膜元件的脱盐率和产水量,考察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元件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pH值对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量基本无影响,但对其脱盐率影响较大,当pH值在中性范围时,脱盐率最高。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对反渗透膜元件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反渗透膜元件; pH值;脱盐率;产水量

华北 T市某自来水厂抗生素的分布及去除

李楠 1,2 ,赵新华 2

(1.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2.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 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和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对华北T市某自来水厂处理工艺中的抗生素浓度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比较了各处理工艺单元对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环境因素对抗生素浓度及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抗生素目标检测物中有9种广泛存在于该水厂中,其水处理工艺对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优于常规水处理工艺。溶解氧和温度对抗生素浓度和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抗生素;自来水厂;去除效果;溶解氧

基于遗传算法的供水系统优化调度研究

叶爱媛

(浙江义乌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 对义乌市供水系统进行了优化调度研究,建立了以配水电耗费用最低为目标的供水系统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同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每时段的出厂水压力和监测点压力数学模型,并将各参数的拟合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然后提出测压点压力的修正模型,最后利用遗传算法设计及 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调度后的配水方案明显降低了总电耗费用。

关键词: 供水系统;优化调度;数学模型;遗传算法;逐步回归


排泥水生物活化预处理微污染水的研究

朱兆亮 1,2 ,肖冠芳 3 ,葛孝新 4 ,崔山 1 ,任仰龙 1

(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2.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济南250101;3.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12;4.孚日自来水有限公司,山东高密261500)

摘要: 将沉淀池排泥水生物活化成活化泥渣,回流参与强化混凝,利用活化泥渣的生物吸附、降解作用,提高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活化泥渣回流预处理的强化混凝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对COD Mn 、氨氮、UV 254 的去除率随着活化泥渣投量的增加而增加;与常规工艺相比,当活化泥渣投量为170 mg/L时,对氨氮、COD Mn 的去除率提高了10%左右,对臭和味的去除率提高了50%;当活化泥渣与活性炭联用参与强化混凝,投量分别为170和5  mg/L时,对氨氮、COD Mn 的去除率提高了15%左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各因素对活化泥渣与活性炭联用时处理效果的影响,排序为活化泥渣投量>聚氯化铝投量>PAM投量>活性炭投量,各因素的最佳值分别为170、12.5、0.06和5 mg/L,最佳条件下对COD Mn 、氨氮、UV 254 、藻类总数、臭和味的去除率分别为43.14%、11.04%、21.21%、45.93%和75%,出水效果较好。

关键词: 微污染水;活化泥渣;强化混凝;吸附


用于去除废水中 A 3+ 的藻类筛选与驯化研究

张艺馨 1 ,施宇震 2 ,方祥 1 ,施永生 1 ,高红 1

(1.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 选取了9种藻类,在不同As 3+ 浓度梯度下培养12 d后测定藻类生长情况、叶绿素a含量以及对As 3+ 的去除率。通过对比分析,筛选出5种对As 3+ 耐受性较好的藻类,并对其进行驯化。驯化分为低浓度(0~1 mg/L)驯化阶段和高浓度(1~2 mg/L)驯化阶段。结果表明,经过驯化后的5种藻类的生长情况、叶绿素a含量都优于未驯化组,且驯化至第21天时,其对As 3+ 的去除率均提高了20%以上,特别是低浓度驯化阶段,去除率高达80%以上。

关键词: 藻类; As 3+ ;筛选;驯化


以净水厂污泥制备陶瓷膜支撑体及其性能研究

张晓岚 1 ,曹新垲 1 ,谢艳芳 2 ,李玉仙 1 ,柴文 1 ,张山风 1

(1.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技术研究院北京市供水水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12;2.北京市水务局,北京100038)

摘要: 以转鼓脱水的净水厂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干压法将其制备成陶瓷膜支撑体,并对其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经过 1 100 ℃保温3 h烧制后,支撑体孔隙率为61.0%,平均孔径为14.237 μm,纯水通量为515.72 L/(m 2 ·h·kPa),抗压强度为54.92 kN,维氏硬度为49.3 MPa;净水厂污泥中Si构成陶瓷膜支撑体的主体骨架。利用净水厂的废弃物制造机械强度高、孔隙率大的陶瓷膜支撑体,将兼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净水厂污泥;陶瓷膜支撑体;制备技术;资源化;抗压强度


两级膜法海淡系统的能耗及回收率模拟研究

陆彬,杨志峰,沈小红,王如华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 膜法海水淡化系统设计的关键是有效降低系统能耗并提高回收率。试验建立了两级膜法海水淡化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计算分析,研究了能量回收装置、二级反渗透浓水回流措施及一、二级反渗透工况运行参数对系统比能耗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回收一级反渗透高压浓盐水的高压能极大降低系统比能耗,采取二级反渗透浓水回流至一级反渗透进水增压泵前的措施可有效提高系统回收率;当设置能量回收装置并采取回流措施时,系统比能耗的低值范围主要分布在一级反渗透回收率的低值区和二级反渗透回收率的高值区,而系统回收率的高值范围主要分布在一、二级反渗透回收率的高值区。当开展膜法海淡系统设计时,可采用提出的数模分析方法,在综合评判系统比能耗和系统回收率的基础上,确定系统优化策略,以求膜法海淡生产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回收率;系统设计


户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试验研究

郑阳华 1 ,艾海男 2 ,郭俏利 3 ,李鹏 3 ,王祥勇 3

(1.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400044;2.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45;3.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重庆400015)

摘要: 根据调研结果,开发了针对西部农村分散污水的户用式一体化处理装置。该装置全程无动力,其进水包括用人工半配水方式得到的灰水和黑水,且灰水 ∶黑水为3∶1。运行稳定后,对装置处理效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44 h、生态滤池水力负荷(HLR)为35 cm/d时,装置去除效能最优。出水COD、SS、氨氮、TN、TP分别为73~85、13.3~21.6、17.8~26.6、24.5~30.2、2.6~3.6 mg/L,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要求。此时,整个装置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5.32%、TN平均去除率为41.70%、氨氮平均去除率为44.91%、SS平均去除率为85.27%、TP平均去除率为42.99%。

关键词: 户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西部农村;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


活性污泥 1号数学模型在DMBR中的应用

杨锦辉 1,2 ,熊江磊 1,2 ,傅大放 1,2

(1.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6;2.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海绵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123)

摘要: 以活性污泥 1号数学模型为基础,纳入膜污染物SMP、EPS生成代谢机制和氮气生成过程,考虑动态膜的膜过滤作用,建立适用于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对A/O-DMBR组合工艺参数进行模拟优化,根据模拟得到最优工况条件下的运行数据,并计算该工艺所需膜组件的面积。

关键词: ASM1;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优化


多氯联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吕小凡,曹秀芹,程琳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摘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某A 2 /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各工艺段进、出水中的PCBs浓度进行检测,考察了PCBs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显示,7种目标PCBs(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除PCB28外,其余6种PCBs均有检出,平均浓度在0.56~10.08 ng/L之间,进水中PCBs总量为44.90 ng/L;PCBs主要通过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得以去除,出水中PCBs总量为2.29 ng/L,PCBs的残留水平较低;污泥回流可能会导致厌氧池出水中PCBs浓度的增加,好氧池相比缺氧池对PCBs的去除贡献更大,适当曝气有助于增强吸附效果。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A 2 /O工艺;污水处理


2-萘酚高盐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处理应用研究

李梅彤 1,2 ,徐瑾 2,3 ,于志昊 2,3 ,李斌柯 2

(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2.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384;3.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 2-萘酚高盐有机废水的传统处理工艺通常面临处理费用过高或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针对2-萘酚高盐有机废水资源化处理的系统,主要包括萃取结晶工艺、MVR浓缩工艺及高温回转氧化工艺,低成本实现了2-萘酚高盐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产品的原料消耗,显著降低了废水的处理费用,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关键词: 2-萘酚废水;资源化;萃取结晶;MVR浓度;高温回转氧化


水力负荷对 BANF/BAF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

郑俊 1,2,3 ,鲍荟荟 1 ,张德伟 2,3 ,贺倩倩 1 ,董星星 1 ,陈明高 1

(1.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2.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243061;3.安徽省BAF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61)

摘要: 以焦化废水为考察对象,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通过分析各个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特性以及各种形态氮的转化机制,研究了 BANF/BAF 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脱氮除碳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系统对 COD NH 4 + -N 、TN、有机氮的去除率均在下降,但水力负荷从 0.196  m 3 /(m 2 · h) 上升到 0.244 m 3 /(m 2 · h) 的过程中,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只呈现略微的下降趋势,当继续上升到 0.293 m 3 /(m 2 · h) 时,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在 0.244 m 3 /(m 2 · h) 的最佳水力负荷条件下,系统对 COD TN NH 4 + -N 、有机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5%、 80.0% 97.2% 99.4%

关键词: 焦化废水;生物滤池;水力负荷;脱氮除碳


混凝 -A/O-混凝工艺处理制浆废水的特性研究

李彦澄,王颖慕,周健,全京洲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

摘要: 废纸制浆废水色度高、可生化性低、处理难度大,重庆某造纸厂采用混凝 -A/O-混凝工艺日处理4×10 4 m 3 废纸制浆废水,通过分析该工程不同工艺单元进、出水水质,探讨废水中污染物降解的途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制浆废水成分复杂,主要污染物有酚类、酯类、醛类、炔烃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预混凝和 A/O工艺单元去除,对COD和TOC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6.5%和97.5%,预混凝、A/O工艺单元对去除COD的分担率分别为67.2%和21.8%,对去除TOC的分担率分别为72.7%和13.4%;色度主要通过预混凝和后混凝单元去除,色度总去除率为98.5%,预混凝、后混凝工艺单元的分担率分别为79.2%和16.8%。GC/MS分析表明,A/O和后混凝工艺单元出水中各含有23种和12种有机污染物,相对含量最大的分别为2,4-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和2-甲基癸烷。此外,后混凝工艺单元能有效去除废水的碱度和总硬度,去除率分别为87.0%和80.8%。

关键词: 废纸制浆废水;污染特性;混凝; A/O工艺


污泥灰基复合硅酸盐水泥的试验研究

肖玉辉,周旻,王腾,韩毅,吕熠,侯浩波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 污泥灰具有潜在的火山灰活性,可替代部分水泥实现其建材利用功能。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和 X射线衍射仪(XRD)探讨了制备污泥灰的适宜温度,并从复合硅酸盐水泥材料角度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特性,通过浸出试验确定了材料的安全性能。结果表明,700 ℃较为适宜制备污泥灰,且污泥灰-水泥复合材料在化学指标、标准稠度、凝结时间、细度和强度等技术要求上均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相关要求,浸出试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安全可行。可见,污泥灰基复合硅酸盐水泥具备潜在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 污泥灰;焚烧温度;水泥;复合;浸出

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域沉降物特征及对水环境的影响

王金丽,尚巍,郑兴灿,穆莹,黄鹏,葛铜岗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074)

摘要: 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区域沉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季COD、TN月总沉降通量高于非雨季,而SS、COD、TN、TP的月干沉降通量则低于非雨季。TN全年沉降通量为2 210.8 kg/km 2 ,其中60.2%来自于湿沉降;干沉降对SS、COD和TP的沉降贡献较大,全年SS、COD、TP的总沉降通量分别为76 100、13 700和124.8 kg/km 2 ,其中干沉降所占比例依次为64.2%、58.5%和61.4%。SS、COD和TP的沉降通量与雾霾天气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全年大气总沉降进入清净湖的TN、TP和COD负荷分别为2 586.59、146.02和16 028.06 kg。生态城TN月平均总沉降通量和月平均干沉降通量均低于太湖流域和珠江口地区,TP月平均沉降通量则高于这两个地区;TN月平均干沉降通量高于厦门海域,TP月平均干沉降通量则低于厦门海域。

关键词: 中新天津生态城;沉降通量;SS;TN;TP;COD;雾霾


城市雨水管理

分散设置雨水调节池方法研究

吴献平 1,2 ,周玉文 1,2 ,杨宏 1,2 ,娄富豪 1,2 ,刘原 1,2 ,刘子龙 1,3

(1.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24;2.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雨水调节池设施对于城市内涝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受土地利用条件限制而无法设置大的集中调节池,为此,提出采取分散设置多个调节池的方法来实现相同的目的,并利用 SWMM模型模拟调节池的不同设置方法对调节池所需容积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内涝过程中,在同一设计条件下,通过分散设置多个调节池可以达到设置单个集中调节池相同的目的,且对总调节容积影响不大,在工程及经济上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雨水调节池;内涝;SWMM模型;分散调蓄


区域排水系统内涝模拟评估应用研究

刘小梅 1 ,王婷 1 ,赵美玲 1 ,徐卫刚 2

(1.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3;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 针对典型区域排水系统,基于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录入及现场核实修正搭建模型骨架,结合在线监测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完成区域排水系统模型的构建,以支撑区域排水系统管理的不同应用模式,包括防汛应急、巡查养护、规划改造等。以内涝评估为例,首先通过模型分析识别不同工况下排水系统的整体运行状况,评估内涝风险,然后通过设置不同模拟分析情景系统性地识别如排水能力、结构瓶颈、边界河道顶托等原因对该区域的影响,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内涝改造,最后针对具体的内涝改造方案,模拟评估其改造效果,为改造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将该模式与具体的管理流程进行深层次融合能大幅提升城市排水系统管理水平,辅助管理者科学决策。

关键词: 排水系统;水力模型;模型率定;内涝评估


美国洪水风险地图编制技术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尚义 1 ,阳妍 2 ,邵知宇 2 ,彭绍汉 3 ,古励 2 ,何强 2 ,柴宏祥 2

(1.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湖州313000;2.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3.重庆利迪现代水技术设备有限公司,重庆400042)


摘要: 洪水风险地图是国内外城市防洪减灾工作中重要的非工程类措施之一。洪水风险地图将不同重现期下的洪水淹没范围、淹没深度、主要行洪通道、洪水水位等关键灾害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直观地呈现在地图上,为城市洪泛区开发利用以及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基础数据。美国是较早进行全国范围洪水风险地图绘制的国家之一。概述了美国在洪水风险地图编制过程中所采用的水文、水力计算方法与模型,分析了洪水风险地图编制的基本思路,并结合我国的相关管理经验及现状提出了借鉴方法与思路,以期为我国城市排水防涝综合控制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雨洪管理;水文计算;水力计算;洪水风险地图;海绵城市


住宅排水卫生安全保障专题

高层住宅室内排水管道噪声比对试验研究

张哲,赵珍仪,高彬,杨鹏辉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 27层的伸顶通气排水系统中,采用定流量排水方式,分别测试4种不同管材(螺旋消音管、普通PVC-U管、超静音管、铸铁管)的排水系统在不同高度排水时的噪声情况。结果表明,无论排水楼层与测试楼层间距1层还是10层,定常流排水时均为铸铁管的噪声值最小。不同类型的管道在瞬时排水时产生的噪声声压级有所不同,可能是因为内壁结构及管道组成材料不同。如需有效降低排水管道发出的噪声,可通过改变管道组成的材料或调整内壁结构等方式实现。

关键词: 高层住宅;伸顶通气排水系统;排水噪声;定流量


专用通气排水系统通气机理研究初探

李博远 1 ,赵珍仪 2 ,张哲 2 ,李孟 1

(1.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 在超高层足尺试验塔上模拟超高层排水系统,采用定流量排水方式,考察 DN110 PVC-U专用通气排水系统内的气流分布情况,探究排水流量的改变对通气立管内风向以及结合通气管处的风向、通气流量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模拟超高层住宅排水系统中,通气立管中会出现气流方向频繁反复的楼层区域,且随着排水流量的增大该区域的位置有逐渐向下移动的趋势,处在气流方向频繁反复区域的结合通气管的平均通气流量较附近其他楼层的平均通气流量高。

关键词: 专用通气排水系统;结合通气管;通气风向;通气机理;通气流量

END

欢迎关注《中国给水排水》微店,订阅杂志更便捷!


微信号:CNWW1985

投稿咨询: 022-2783570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