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世相
每天最后一分钟,提供有物质基础的都市生活价值观。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世相

你对这个世界的主要感情也是“瞧不起”吗?| 品位是创造力的敌人

新世相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3-01 23: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是 新世相 定制广告




我认识不少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都不甚满意的人。他们通常有不错的审美,对事物有严格的要求,擅长做批评家,能对一部电影、一幅画或者一间高级餐厅进行很机灵的点评;很难容忍不够好的人或事,“对这个世界的主要感情是‘瞧不起’”。


其中一些人,本身有不错的才华,也有良好的能力,但太热衷于评判,却很少创造。不愿意创造,也不太敢创造。


关于这件事,毕加索说出过一句令人灰心丧气的事实:“品位是创造力的敌人”。


对事物和自己有高要求是非常棒的事,我们从来不会嫌自己和别人太有品位。但有时候,这些高标准会成为一个人做事的阻力,甚至成为不作为、停止创造的理由。


因为无法保证做出完全符合理论标准的“好”的事情,不接受任何缺陷,干脆不创造。


这真的很常见。




最好是边批评变行动。


批评的价值很明显:推动创造者、提醒创造者,以语言和观点的力量矫正行为的偏差。但如果人人只乐于纠正和点评,问题就会出现。每个人都可以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对万事万物的见解,人们作为“接受者”的体验直观、透彻地体现。而对于创造者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痛苦。


品位经常会表现为挑剔、批评甚至嘲讽。在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时,来自外界的批判让人有被看透的羞耻感,缺点暴露无遗。于是,人们寻求“默默无闻”带来的庇护,停止创造出那些可能会被嫌弃的东西。


这种时候,你反而会羡慕那些兴冲冲的、鲁莽的年轻人,他们对事物只知道皮毛也敢迫不及待地试试看。显得幼稚,受到不少批评,甚至一度非常难看,但他们敢继续下一次,心怀做好的愿望,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实现这一点。你会发现,这时候“不知天高地厚”或许是件好事。


停止创造或许能避免受伤,也能避免产出“不完美”的结果,但它无法平息野心与创造的焦灼。




纳博科夫在写作《洛丽塔》时,有好几次都差点把手稿焚毁。你看:他天赋秉异、精通好几门语言,无比勤奋;他在创作一部今后影响世界的、他自己的代表作。但他同样抱着羞耻、不满甚至恐惧的心情。创作者并不是不知道最高的品位是什么,他只是无法放弃创作的渴望,哪怕这创造因为不完美而让他觉得痛苦。


越是投入热情和期待进行某些创造,越是阅尽了上乘的作品,知道什么是好东西,人们往往越容易对自己所投身的事业产生敬畏之情。这时候,千万要避免一点: 因为知道最好的标准是什么,而不敢去做眼下的次好的选择。


有很多人,最后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让事情只停留在了想一想的阶段,从来没有动手。


不要忘了,有一些很不错的东西都是从狼狈开始的。如果你用过初代苹果手机,可能你会对这样的说法有更强烈的感觉。那时候很多人批评它不够好。




有创造欲望却不施展是很危险的。如果不去做点什么,任由知识积累,人们会因为信息超过负荷而最终失去对自己的判断力,这比无知还可怕。


评价是一回事;行动又是另一回事。 创造一件事需要有欲望、激情、技巧,同时也可能包含无知和浅薄。但没理由因为过于惧怕后者而把前者也抹杀。


当心里装着最高的品位标准,然后迫不及待投入到下一次行动中。不要拿“行动”作为低品位的借口,但也不要拿高品位作为不行动的借口。




如果你也有一技之长并且决心做点什么,要记得:锋芒的使命就是被碰撞、被磨砺。


或许会在最初的时候因为受挫感到痛苦,但往往是做了许多事,连手指都因为粗糙而感觉不到刺痛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已经得心应手了。






最近,腾讯企鹅媒体平台推出了“芒种计划2.0”:对新媒体上的优质内容进行分发,让纯粹不轻浮的内容成为创作者的锋芒,有机会得以展露。如果你也感受到某种决心,祝你在行动中露出锋芒。




晚祷时刻:

去做那件你早就下定决心的事。




扫描二维码,关注"新世相"


倡导有物质基础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顾见识与审美

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家的自媒体组织"文艺连萌"发起者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