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匠精神”融入履职办案全过程
——记“2024年度法治人物”,山东省滕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刘玲
在南四湖流域的办案现场,在了解幸福食堂食品安全的走访路上,在古墓葬保护案的调查现场……有公益受损的地方,总能看到她的身影。
她性格直爽,做事干练,扎根基层检察一线22年,把骨子里的“工匠精神”融入检察工作中,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公益诉讼案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她就是山东省滕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刘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多年来,刘玲主办、参办各类案件2800余件,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山东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12月4日,“2024年度法治人物”揭晓,刘玲当选。
“通过检察公益诉讼解决了南四湖污染问题,如今水净、景美,群众的生活环境优美又舒心。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落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认不认可。”今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下称“南四湖专案”)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刘玲接受采访时说。
滕州是南四湖流域的一个节点城市,辖区有五条主干河流,河湖水流最终汇入南四湖。“2021年3月,我被抽调参与南四湖专案的办理。”刘玲告诉记者,办案之初,如何摸排高质量线索是首要难题。她查看了滕州地图,研究辖区河湖布局和流向,并向环保部门了解河湖周围排污情况。
“辖区河流沿线167公里,大部分路段不通车,这给办案带来很大困扰。”困难即是挑战,她带队骑自行车深入排污口、养殖场等处摸排线索,历经两个多月,发现辖区15家煤矿外排废水中硫酸盐长期超标。
煤炭产业是滕州的支柱产业,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刘玲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商讨治理方案,并与行政机关磋商。最终,滕州市检察院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追回2631万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5家煤矿也全部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南四湖专案虽然画上了圆满句号,但是南四湖的生态保护还任重道远。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凝聚社会共识,持续发力,携手共护。”刘玲对南四湖专案中涉及滕州的22起案件逐一开展“回头看”,每到一处都扑下身子,走近群众面对面交流,将他们的心声记录在册。
“刘玲联系多个部门共商保护方案,在滕州市检察院推动下,多部门签订了《关于深化‘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暨建立‘河长湖长+检察长’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建成生态保护修复基地,南四湖生态保护目前已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法规科科长张超告诉记者,多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后,能够有效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保障河湖长治久安,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幸福食堂建设是国家应对老龄化、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的重要民生举措。2023年以来,滕州市陆续建设了40余家幸福食堂,为辖区2000余名留守老人提供了就餐便利。幸福食堂建好了,食品安全管理得如何?老人吃得是否干净、健康?
幸福食堂比较分散,大多位于乡镇村居。今年5月,刘玲参与对16家幸福食堂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幸福食堂存在机构人员证照不齐、卫生环境不达标、消毒柜使用不规范等情况。
经滕州市检察院立案调查后,依法向有关部门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督促整改。有关部门随即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对27处问题责令整改,并组织食品安全暨膳食营养培训,提升从业者的服务水平。目前,幸福食堂的厨房、餐厅均已设置监控设施,实现了实时监督。
在对幸福食堂开展“回头看”时,刘玲看到干干净净的餐具和厨具生熟分开,从业人员健康证有序张贴在墙壁上……“现在环境干净了,也更卫生了!谢谢你们这么上心!”老人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看着老人们吃上健康餐、幸福餐,我心里也很踏实。”刘玲说。
“我们守护的是公益,更是老百姓的心。小事不小看,小案不小办。办案要用心用情,再小的案子也要全力以赴。”刘玲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她带领滕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团队先后开展了“饮用水安全”“妇女权益保护”“预制菜安全”等20余个专项监督活动,这一件件看似平常的民生案件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滕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拥有距今7000余年的“北辛文化”遗址,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50余处。
2021年9月,刘玲在带队走访中发现,某工地在施工中差点损坏一处汉代墓葬。这究竟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她随即走访了辖区多个工地,通过调查了解到,部分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未落实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前考古”的相关规定,导致出现毁损文物等问题。
“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要和谐共赢。”滕州市检察院在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的同时,也向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检察院汇报,提出将考古环节前置到土地供应前,即“先考古后出让”的建议,获得市委市政府认可。2022年10月,枣庄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
“文件出台了,落实是否到位?”刘玲带队持续跟进监督。“大数据时代,公益诉讼也要与时俱进,调查取证若运用大数据进行筛查、比对和碰撞,线索就能快速找到。”在她的带领下,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团队构建了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先考古后出让”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对比碰撞,发现相关案件线索200余条,并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对40余个项目进行了考古,对20余个项目出具了文物影响认定函,实现了建设项目的文物保护全覆盖。该法律监督模型还被最高检推广,并在山东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被山东省委政法委评为2024年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优秀案例。
近年来,刘玲带领团队先后研发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法律监督模型、农村合作社违规发放贷款法律监督模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监督模型等多个数字检察模型,有效提升了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质效,让公益诉讼工作更加精准化、规范化。
“初心就是对检察工作的热爱,是坚守、是情怀。作为公益诉讼检察官,我在这条越走越宽阔的大路上,步伐更稳健、更有力、更高效。”从破冰探索到高质效办案,每一步都是刘玲坚守检察初心的体现。从起初的办案新手,到成为部门业务骨干,再到走上领导岗位,她始终努力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基本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