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中铁
中国中铁官方账号。践行“三个转变”,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股票代码601390.SH,00390.HK。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  大反转!即将抵达泉州!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中铁

科技创新打造“钢铁穿山甲”·唐维湘丨我们的2024,我们是开路先锋

中国中铁  · 公众号  ·  · 2024-06-03 21:06

正文



日前

央视科教频道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铁二局电工特级技师唐维湘

进行了专题报道

生动讲述了他扎根隧道建设

用科技创新

打造“钢铁穿山甲”的精彩故事





央视科教频道两集连播




▲《科技创新打造“钢铁穿山甲”·唐维湘》上集


▲《科技创新打造“钢铁穿山甲”·唐维湘》下集

唐维湘,中铁二局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四川段)站前施工CYZXZQ-2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常务副经理,特级技师。工作37年来,先后参与了外福铁路、成渝高速、内昆铁路、渝怀铁路等长大铁路干线建设;参与了成都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7号线、8号线等5条地铁线路和成蒲铁路紫瑞隧道等10多个项目共计38公里的隧道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37年来,他践行着“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极致”的信条;38公里隧道逐梦,从“南北走廊”到“西环枢纽”,他勇挑重担,用科技创新打造“钢铁穿山甲”,用奋斗书写出彩人生。


在职业起点厚积薄发




1987年7月,刚毕业的唐维湘怀揣着满腔热情来到中铁二局外福铁路项目第三机械队,一头扎进现场,从最基础的电工做起,迈出了工程人生的第一步。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觉得人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不断进步。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从电工‘升级’为电工班长”。唐维湘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学历和能力上一起下功夫。唐维湘报名参加了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并利用休息时间去电工班学习理论知识。一遍学不会,他就学两遍,学习材料不够就自己购买书籍。与他共事过的同事谈起唐维湘,最佩服的就是他那股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1990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电工班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努力,唐维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被单位聘为高级技师,成为人们眼中的“蓝领专家”。


在人生转角砥砺前行




2006年,随着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兴起,唐维湘开始投身地铁隧道建设。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传说中可以‘吞土嚼石’的盾构机,一切都是未知”。如何能够快速熟悉盾构机这一“庞然大物”,成了唐维湘面临的新难题。



彼时的唐维湘,白天跟在负责盾构机售后技术指导的师傅身后学习,晚上也总能在办公室里看到他查阅图纸、资料的身影。“那段时间,案头、床边都是图纸,经常通宵熬夜看图,有时抱着图纸就睡着了。”唐维湘说,令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项目采用的两台盾构机,没有针对成都砂卵石地层和泥岩地层进行研究和设计,只能边推进边对刀盘进行改造。对此,唐维湘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助力项目顺利完工,也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转折:主要工作从设备机电维修转为施工生产组织,职务也从一名电工班长转为工区长。


在追光路上铸就精品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2014年初,唐维湘开始担任成都地铁7号线4标项目负责人。上任之初,面临点多面广、项目管理经验不足的难题,唐维湘带领项目技术人员主动学习技术规范,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通过把软连接改成硬连接、在盾尾内取孔、往盾壳外注入液压油和分散剂、在中盾和盾尾之间增加4根辅助油钢等方式以实现铰接的伸缩,同时严格控制油钢行程差。那段时间,唐维湘几乎整日“泡”在隧道里,最终带领项目团队顺利攻克盾构机纠偏困难、无法转弯的难题。项目不仅以优异的质量荣获“鲁班奖”,还在唐维湘的带领下培养了一大批盾构施工领域的专业化人才。


在传统管理中寻求突破




2016年1月,唐维湘任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首期工程土建1标项目经理。面对紧张的工期和盾构机投入数量的增加,唐维湘不断调整管理策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在原有“群攻群守”的传统管理模式中寻求突破,创新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有力保障了项目高质高效建设,创下成都地铁6台盾构机在同一项目始发,并在1年内顺利贯通全部区间隧道的纪录。



2017年3月,成都地铁8号线一期土建1标项目正式开工,唐维湘再次扛旗挂帅担任项目经理,创新提出隧道内“一纤二道三水三电”标准化布局,受到业内外交口称赞,迎来各级观摩学习近30次,项目获评“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


在超大直径盾构领域谱写新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