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影铺子
铺子每天为您奉上各种电影大餐,电影小吃,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新闻广播  ·  刚刚破亿!刷新最快纪录 ·  9 小时前  
江苏新闻广播  ·  刚刚破亿!刷新最快纪录 ·  9 小时前  
电影铺子  ·  评分涨到8.6,这大热新剧够爽够刺激! ·  3 天前  
广电独家  ·  50部作品入选!广电总局发布2024网络视听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影铺子

中国禁拍的神级小说,被河正宇拍成了电影

电影铺子  · 公众号  · 电影  · 2018-08-02 22:24

正文

大一时看一个人的博客,记得他的一句话:


“几年前,我曾经看着《许三观卖血记》在200多人的教室里泪流不止……”


我为他的「泪流不止」心心念念,牵肠挂肚。


于是很快找了余华的这本书。


 余华  1995年创作完成



在床上捧着它慢慢地读,有好几次,不得已扔下书,痛苦地大叫,身体扭曲着,像条挣扎的虫子。


2015年,听闻这本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但略感惊讶的是,制作方是韩国


并且,导演是韩国风头正劲的知名实力派演员河正宇


河正宇作为演员,可塑性极强,他的优秀演技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从2008年《追击者》里的变态杀人狂;



到2010年《黄海》里为寻找妻子不得已成为落魄杀手的出租车司机;



再到2013年《恐怖直播》里独挑大梁,连头发都会演戏的新闻主播。



并且,他到现在仍是佳片不断,连连为我们送上精彩演技。


那么,你一定会好奇,河正宇做起导演来,会是什么样?


废话少说,来看电影。


故事发生在1953年的韩国公州市


许三观(河正宇  饰)是一个孤儿,在工地干活谋生。



在工地上第一次见到卖爆米花的许玉兰(河智苑  饰)时,许三观便喜欢上了她。



可是,玉兰已经有了一个男朋友何小勇,而且财大气粗。


许三观得想个法子。


他听说卖血是一个男人身体健康的象征,而且关键的是,卖血有钱挣,卖一次血,差不多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于是,许三观在两个熟人的带领下,第一次去卖了血。


然后,他拿着卖血的钱给许玉兰买香水,买猪肉,带她吃包子、冷面、烤肉,各种好吃的。



事后,他向玉兰表白,让玉兰嫁给她,遭到了拒绝。


他便找到玉兰父亲,使出了杀手锏——


在一番真诚的陈词后,他把自己这些年攒下的钱都递了上去,并说玉兰嫁给了我,我们都是一样的姓氏,自然就续了您的香火。


玉兰的父亲被许三观的真诚打动,同意了这门亲事。



很快,两人顺利结婚了。



转眼11年后,父亲去世,他们也生了三个儿子,一乐、二乐、三乐。


从左至右:三乐、二乐、一乐


一乐越长越大,村里渐渐的有了风言风语。


他长得越来越像何小勇。


就连来村里送信的邮递员,在看了一乐一眼后,就把何小勇的信给了一乐,说,回去把信交给你爸



许三观不信这个邪,三个儿子里,他最喜欢的就是一乐了,怎么可能和何小勇粘上关系。


然后许三观带儿子做了血型鉴定,为了让村里的人不再说闲话,自信满满的他当着村里人的面,公开念了一乐的血型鉴定书。



结果,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证据确凿地被绿了。


许三观怒气冲冲地跑回家质问妻子。



妻子承认是婚前何小勇强迫自己的。


许三观埋怨妻子,也一下子就不喜欢一乐了。


难过的一乐来到何小勇家里,何小勇此时已经结婚,还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不出意外,何小勇夫妇赶走了一乐。



这天,二乐、三乐和人打架。


哥哥一乐来帮忙,拿起石头将人砸伤了。



对方来家里找许三观赔医药费。


许三观不肯出,还让对方找何小勇要医疗费。


何小勇自然是不管了。


讨医药费的人便将许三观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


无奈的玉兰只好去找何小勇,却遭到了侮辱和谩骂。



许三观只好再次来到医院卖血换钱度过这次危机。


凑巧的是,他在医院碰到了一个旧相识尹恩惠  饰)


两人吃了一顿饭后,许三观送她回家,却被对方的丈夫误认为出轨。



最后还是一乐出面作证,证明两人清白。


此事过后,许三观对一乐的态度渐渐好转。


有一天,何小勇病倒了,医生也束手无策。


从道士那里得知,只要他儿子替他叫魂,病就会好。


何小勇的妻子只好放下身段去求许玉兰,让一乐去给何小勇叫魂。


可是一乐却怎么也叫不出来,当他看到窗外的许三观时,终于大哭着让爸爸带他回家。



最后许三观出现,将一乐背回了家里。


不久后的一天,三兄弟在外面玩耍时,一乐突然栽到在地上。



医生检查后,说他得的应该是和何小勇一样的病。


许三观让玉兰先把一乐送到医院,自己则赶忙去筹钱


他找了所有认识的人去借钱,可钱还是少得可怜。


许三观只好又去卖血。



治病需要一大笔钱,许三观需要卖很多次血才行。


为了不让自己连续卖血的事被医院知道,许三观只能卖一次血换一个地方。



到后来,他跑遍了各种诊所和大小医院卖血换钱。


他卖血卖到面无血色,几乎要走不稳路时,还让自己倒挂起来,让脸部看起来有点血色。



最终,许三观在又一次卖血时,晕了过去。


为了救他,医生只好给他输了血。


不过,这血是要收费的。


许三观醒来后和医生争了起来,他让医生把输给他的血再抽回去,他不能花这个钱。


混乱中他包里的钱掉了出来,遭到了人们的哄抢。



影片结尾,许三观带着仅有的钱来到医院,找到了一乐。


此时,一乐已经开始治疗了。


原来,玉兰自愿签署了一份心脏移植手术临床试验书,换取了一乐的治疗费。


 妈妈因为我得去做手术了


一乐病愈后,苦尽甘来的一家五口终于吃了一顿满足的大包子。



电影结束。


你可能会好奇,在中国当代文学里可以封神的名作,大街小巷男女老少知道“许三观”这个名字的人,不亚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阿Q”的这么一个故事,怎么会跑到韩国去?


说来话长。


《许三观卖血记》是我们国内特有的一个现象,书能出版,但不能改编成电影,因为过不了审。


很多人想将其拍成电影,但都无疾而终,因为连项都立不了,何谈拍摄。


后来几经辗转,2000年,《许三观卖血记》的电影拍摄版权被韩国映画世界株式会所的老板安东圭买走。


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一开始,安东圭还是想找中国人来导,并且他和余华都属意姜文自导自演。


当年姜文从戛纳归来,与余华见面后,也答应下此事。


第一版剧本也很快出炉,但还是不行,过不了审


现实所迫,安东圭反复思量和权衡后,只好妥协——那就在韩国拍吧,因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也曾经卖血成风。


剧本传到河正宇手中时,距离买下拍摄版权已经过去了15年。


作为导演,他还是个只拍过一部电影的新人(2013年河正宇自编自导了电影处女作《云霄飞车》)。



执导第二部电影就是改编这样一部沉重、严肃的历史性题材,他也感到压力重重。


不过,敢拍这部电影并最终把它拍出来,都证明了他的勇气。


河正宇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我担任导演之后,才知道这十多年间,为什么它兜兜转转而没有被拍成电影,因此我后悔过。


也因此想了好多次,要不要删掉原作里的文革,而是以韩国1980年光州事件为背景采取开放结局。


作为导演,他也的确下了功夫,花了心思,把剧本打磨得很细。


这个细怎么讲?


国内的观众可能首先好奇的就是,《许三观》底本里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的中国历史文化语境怎样改成韩国同时期的韩国历史语境呢。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写了许三观20出头到60多岁的40年的生活经历,反映出中国经历过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大跃进(1958-1960),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文革(1966-1976),知青上山下乡等历史事件。


电影中,导演选择了韩国历史中的两个时间段


第一段是1953年韩国战争后的几年时段,彼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整个韩国社会物质极度匮乏,百废待兴。


第二段是11年后,即1964年后的一些时段。


导演将原著小说中第1章到4章内容(故事开始一直到一乐11岁)放到前面时段里,快速交代。


第5章到28章(许三观发现一乐不是他的儿子,一直到一乐生病,许三观到上海看一乐,沿路卖血攒钱)放在后面时段里集中处理,其中的文革时代背景当然也被除去了(第25章写了批斗许玉兰)


第29章的卖血失败情节(一乐好了,几年过后许三观想去卖血,结果血头不收,坐街头哭)也自然被删掉,而其幸福结局就转到第二个时间段里。


这是电影改编时在时间、事件上做出的调整。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这部电影对名著的还原度可以说是很高了,大至人物设定,小至人物对白,再细微至每一个梗,看到时都会让人会心一笑。


比如第一次去卖血前,两个熟人带许三观在河边喝水,喝足八大杯,喝到快胀死为止。


电影中的台词准确还原了余华小说里的句子:


上面的水比较脏,下面的也脏,中间的水比较干净。


于是,他们用这种方式舀水喝。



当然,这也是由余华极简主义的语言风格决定的——其语言画面感极强,人物对白句句有效,添一笔则胖,减一笔则瘦。


说这么多,你可能会问,那到底这部电影在韩国的影响怎么样呢?


——这部电影在韩国票房惨败,基本上血本无归。


韩国电影研究专家范小青给出了这样的评论:


《许三观》与余华先生的原著小说情趣迥异,它褪去了历史的重量,只玩味那些生命中无法承受的“轻”。将一个原本人文情怀浓厚、历史语境深沉的作品浅化并过于商业化了。于是韩国的许三观是温吞水般的,不够炙热也不够cool。


做以分析,我们便会发现,原著中许三观每次卖血是和中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紧紧相扣的,个人命运结合大时代背景,其中的悲痛藏在字里行间。


在韩国的电影里,他卖血则是为了度过家长里短的一次次危机,是一部标准的温情喜剧片。


并且,尽管《许三观卖血记》的韩文版2007年6月在韩国发售并热卖,其后还被搬上话剧舞台,2000年入选了韩国《中央日报》百部必读书。但是,许三观在韩国的知名度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影响也较小。


所以,在中国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远比韩国的多。


不过,河正宇拍这部电影显然也是卯足了劲的,他千方百计请来了具备青春少女的活力,又有成熟女人的稳重的河智苑出演女主角。



而且这部电影的配角也都是韩影里的黄金配角,都不是一般演员。



看着电影,你会不停地内心OS或者自言自语,“诶——,这不就是那谁谁,这不就是那谁谁,演那个什么里头的那个人……”


没错,你可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你一定熟悉他们的脸。


另外,关于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想说几点。


思考这一问题,也是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二流小说能改编成一流电影作品,但是一流的文学作品永远不可能改编成一流影视作品。


举个例子,《安娜•卡列尼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电影叫《布拉格之恋》《霍乱时期的爱情》改编成影视作品后都很难令人满意。



为什么?


从艺术主体角度来说,真正牛的文学作品,影像化并不简单。


而从艺术客体角度讲,观众在了解或读过原著后,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从而产生相应的审美期待。


有了期待,失望便有了发生的可能。


这一点,也是我们国内的原著读者看了电影《许三观》后很难作出客观评价的原因。


中国观众看中国人(导演 王全安)拍中国人(作家  陈忠实)自己写的《白鹿原》尚且如此,看韩国人拍自己国家的文学名著又怎能不挑剔呢。


而另一种文学影视化改编,便是:特别牛的电影,往往是二流文学或者通俗文学改编而成。


比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便改编自当时的一本末流科幻小说。


不得不说的是,原著小说因为改编电影的成功在后来被推上了神坛。



当然,差的原著,差的影视改编,几乎要躺枪一片了,华语影坛层出不穷啊。


还有一种改编,是以原著做触发点,衍生出全新的作品


比如《鬼子来了》(2000),《太阳照常升起》(2007),《大话西游》系列(1995)。


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并不是一味忠于原著就好。


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改编,是和原著达成一种互文的关系,互相解释,互为补充,书好,电影也好。


比如《红高粱》(1988),《活着》(1994)(题外插一句,余华的《活着》也是赶着当时环境相对宽松拍出来的)。



说这么多,总而言之,《许三观》能被拍成电影,一直是中国的书迷所期待的。


韩国打了头炮,不知这是“我们大国的影响力声名在外”还是“国内电影审查体制下的无可奈何”。


一声叹息。


最后,听消息说余华的儿子准备拍《许三观》,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电影铺子

微信 | movpuzi

电影大餐、生活甜点,荤素搭配,常吃不累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