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 《销 夏》白居易
最҈ 近҈ 是҈ 不҈ 是҈ 感҈ 觉҈ 天҈ 气҈ 太҈ 热
文҈ 字҈ 都҈ 热҈ 出҈ 汗҈ 啦?
先上几张清凉图冷静一下,多年以前的夏天,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没有什么事是必须要去做的……
小编的命是空调之父给的,那么在没有空调的古人是如何避暑的呢?
一、摇扇纳凉
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纳凉,扇子多是用竹编的,古人称之为“摇风”,又叫“凉友”。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买用绢帛制成的扇子,摇起来也轻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写诗作画,还真有些情趣。
如果是达官贵人,在酷暑则可以享受“人工风扇”带来的惬意。
二、避暑凉屋
古人造凉屋由来已久,唐朝时,宫廷建有专门用于夏天避暑的凉殿,利用简单的机械传动原理,转动扇轮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或将冷水送上屋顶任其沿着屋檐流下形成人造水帘,以达到消暑目的。
到了宋代,高官显贵们也纷纷建立起私家避暑“凉屋”,不仅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至明朝,避暑建筑从宫廷走向民间,人们在屋里开七井,七井生凉,夏日坐其上,不知暑气。
三、睡瓷枕
表面覆以青釉,冰凉通透,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女词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阴》里有一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此处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了。
四、乘暑船,赏荷花
沿湖赏荷花,亦是古人消暑的佳趣。盛夏六月荷花盛开,无论北京、杭州、南京,人们在傍晚时分,出门欣赏新开的荷花。
北京什刹海“荷花最盛”,旧时每至六月,士女云集。而杭州西湖自唐代以后开始种植青莲,文人雅士暑日则泛舟其上;南京的莫愁湖、玄武湖也是盛夏赏荷的胜地。
五、发冰票
唐宋至明清帝都京师,入夏即有皇家赐冰之举。宋代朝廷从初伏日开始,"每日赐近臣冰,人四匣"。
明代还会在立夏日,赐冰给文武大臣。当时在京城有敲击冰盏、沿街叫卖凉冰的小贩,直到清代仍存,冰盏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史料记载其清冷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
至晚清,北京仍有赐冰之举。从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门例有赐冰,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冰票,人们凭借冰票自行领取。
六、制冷饮
清朝时北京地区有人选择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草药避暑,也是一大特点。苏州人则喜欢喝凉茶、凉汤,吃凉粉等清热爽口的食物。
南宋时期,杭州街头有很多暑汤冷饮:甘豆汤、豆儿水、香薷饮、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就是现在听来也觉得非常诱人呢。
- end -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众韵琴茶整理此文章目的在于方便学习与交流,如有问题请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