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鸟哥笔记
学运营推广,上鸟哥笔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运营研究社  ·  “套牢”1亿年轻人,这款绿色小鸟软件做了什么? ·  22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霸王茶姬落地,茶颜悦色打响长沙保卫战 ·  昨天  
91运营网  ·  直播运营进阶手册.pdf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鸟哥笔记

公众号文章这么写,把读者送上高潮

鸟哥笔记  · 公众号  · 运营  · 2017-05-21 23:14

正文


无论营销软文,还是私藏干货,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共性——阅读时感到“很爽”,那有没有办法,让读者们爽上天?




控制预期,读者视角


今天上午,突然收到一个渠道发来的微信,“X总,你看我们的商务流程什么时候走一下?”当时我一脸懵逼,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呢好吧?销售这回事,是双方推进的过程,这个节奏如果有,也是按照买方的购买流程,而不是销售感觉上的。


切换到写作上,也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是自顾自地日记式写作,完全不顾读者的感受,心理只有自己要表达什么,要宣泄什么,先撸为敬。另一种,深知写作是一个沟通的过程,照顾读者的感受,文章的每一部分都有需要通过文字试图让读者达到的预期。有一种阅读叫以作者的视角阅读,有一种写作叫以读者的视角写作。


踩准阅读的节奏


试想你今天晚上不想做饭,到住处附近一家饭馆要了两盘菜一碗米饭,等了几分钟菜上来,你拿起筷子一尝,“我KAO!还有比这更难吃的么?”你顺手夹起另一盘菜尝了一口骂道,“还真有!”


即使我们不是一个好的作者,也可以分辨出文章好坏。标题写得烂,你不会打开。开头写得烂,你2秒钟走人。正文写得烂,你看着无感、一件脸懵逼,这孙子到底要说什么?再夹杂着大量不知所云的数据、术语,你心里犯嘀咕,“这是什么鬼?”.........


作者写得再嗨,如果读者无感,这终归是一篇烂文章。以读者的视角写作,要求我们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个字,都要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下面让我试图以读者的视角、放大敏感度,去回顾一篇好的文章是怎样一步一步将我们送上高潮的。


当我们在阅读时,我们在读什么?


朋友圈的刷屏、头条的新闻推送以及各种消息弹窗,每天都有看不完的内容产生。而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还要工作、要吃饭、要休息、要......... 这是一场注意力的争抢,读者每天的时间都很有限,你要在有限的时间上和大量的内容竞争并脱颖而出。你的标题够吸引人吗?


读者打开文章的一小步,你离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文章开头要写点儿什么,直接说正题吗?早了点儿。打开你文章的读者可能是刷朋友圈刷过来的,可能刚玩儿完游戏、刚看完视频,他们还没有准备好安静下来看你要表达什么。开头的作用是要牢牢黏住读者的注意力,一来给他们内容跳转设置个缓冲带,二来让他们对你文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要往下读的兴趣。


《文案训练手册》中提到个重要原则,你第一句话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去读第二句话......


通过以上两步,读者终于走到正文了。你可以讲个故事、可以写篇议论或者夹叙夹议地表达你的观点,但请牢记,你的观点最好是一个,这样有助于读者理解。


至于文体使用倒叙、顺叙、插叙还是什么别的形式,如何确定呢?我们往上追溯一下:首先,写作是个沟通的过程,而且是通过文字形式的沟通,为了照顾读者的理解,我们需要把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从次要到重要去呈现。文体是由你要表达的信息决定的,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你想装个逼,非要跟别人不一样。


做事要有始有终嘛,写文章也是。要知道用户在这种碎片化的屏读场景下是难以深度理解的,两三千字看完,你最好帮他总结一下,这样他才感觉有所收获,有满足感。如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栏目,最后总加上一句,“恭喜你,今天又听完了一本书。”用金句结尾,更具煽动性,更容易形成转发。


如咪蒙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这样结尾——


 “这个世界就是马太效应。你越牛逼,机会越多。没有什么雪中送炭,这个世界只有锦上添花。你想要锦上添花,你得先变成锦。 ”


是不是有种醍醐灌顶,想转发的冲动呢?


光说不练假把式,送你4把内容手术刀


第一把刀,制造好奇心缺口,让读者从头看到尾。


《华尔街之狼》中,乔治想招聘推销员,就跟其中一个人说:“把这支笔推销给我。”大部分人的做法是罗列这支笔的优点,试图说服乔治买下。高手是这样说的:“能帮我签个名吗?”他知道要想卖笔,就要先创造对方对“笔”的渴望。


想要让读者从头看到尾,要通过不断地制造问题解答问题,让他始终对你的内容保持期待


第二把刀,制造权威,让读者信服。


我们看到比较专业的书籍会大量引用科学实验、统计数据等论据以支撑自己的论点。《影响力》中提到的权威原理:人们习惯于服从权威,甚至代表权威的符号。那人们如何识别权威呢?是通过表象:比如头衔、着装、朋友背书、专业性文章等。引用专业实验或数据,能让你的论点更可信。


第三把刀,用类比,让读者理解。


如果你跟一个人说,彩票的中奖概率是100万分之一(我们暂且假设是这样),他基本没什么感觉。这时要通过类比,与他已知的事物建立连接,唤起他内心已有的感觉。比如,


“彩票的中奖概率是100万分之一,这比被雷劈中的概率还要低。”


是不是感觉好一些呢?


我不是没有性欲,生活就像强奸,我每天都在承受。


第四把刀,用故事,让读者关心。


特 蕾 莎 修女( Mother Teresa) 曾经 说过:“如果我看到的是人群,我绝不会有行动;如果我看到的是个人,我就会。


当我看到描述叙利亚的战争时,并没有多大触动 。但当我看到3岁的小男孩躺在沙滩上时......


写在最后


我们不必费尽心思去猜测读者能否被打动,只要问自己,“我是否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不必费尽心思去猜测读者能否理解,只要问自己,“在让人费解的部分,我是否运用了好的类比?”


我们不必费劲心思去猜测读者能否读完,只要问自己,“我是硬生生地阐述观点,还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作者:Scrat可爱多

来源:公众号【纯属非虚构】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干货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