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一个最初始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读书?
无可否认,书的背后,包含人类从古至今几乎所有的经验和智慧。
读书,是一种求知和改变的渴望——
不仅丰富我们的智识,也教会我们触摸人性的肌理。
一个优秀的阅读者,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训练大脑的弹性,弹性越大,能接受的智识广度就越宽阔,对于重要问题的思考也越具有敏感性。
也由此,读书,能为我们自己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种超越现在的可能。
在这个失去阅读的时代,读书也成为了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能力」。而一个擅用这种能力的人,更是懂得在读书时,不断和作者产生精神对话——
一旦学会和作者互动,往往能带领你体会作品的另一侧面,你可能会发现对作者的某种误解,对书的某种误读,也可能会自觉和作者进行辩论,或者辩护。
这让读书成了一种主动的思考行为,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
基于此,看理想联手理想国,“出版”了这样《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不仅见字,也见面。
准确的说,这是一档短视频采访节目,我们把每位书写者从幕后带到了台前,让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写作缘起、创作细节、出版始末,把一本书的前后和内里,进行一次更加直接的完美阐释。
在这个过程中,也把书籍从平面带向了更丰富多彩的声画世界,让那些在文字里错失的,在影像中重逢。
你可以听到白先勇谈《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不同于传统红学研究者的考据方式,白先勇让小说回归小说本身。
听他的讲述,你能看到作为小说家对于《红楼梦》的欣赏和解读,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
他说,“看《红楼梦》它到处都是密码,我现在都在解密。取一个名字不是偶然,吃一道菜不是偶然。宝姑娘她吃‘冷香丸’,这个女孩子冷得很,她冷静,她非冷静不可。”
你可以听到贾樟柯谈自己的《贾想》,听他书写时的心得和体会。
你会发现,原来贾导的生活和电影是分不开的,而这部作品里都是那个时刻,他对自己电影的一种文学解读。他也是看着自己从小贾到老贾,一步一步这么走过来的。
而且,你还会了解到《贾想》的一些出版始末,比如贾樟柯说,他在和编者选文章的时候,其实并不太回避文字里所有的局限性,或者那个时候,因为年轻还不是很成熟,对问题的片面性。“因为它是真实的,是人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真实的经验。”
目前,《一本书》已经在「看理想App」上正式上线,可以随时免费订阅。
第一季便收录了白先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贾樟柯《贾想》、叶三《我们唱》、张大春《文章自在》、许子东《许子东现代文学课》、唐诺《重读》、朱赢椿《便形鸟》、尤金·罗根《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小林和人《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等27部理想国出版的经典书籍,以24集3-5分钟的视频呈现。
节目的每期嘉宾都是书籍作者本人(已逝作者则通过采访拍摄其亲友,对作者进行还原),用第一视角阐述任何与书有关的话题。
点击收看《一本书》精彩节选
长按识别图片
免费订阅《一本书》
完整目录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也可免费订阅《一本书》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