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难,在黄埔区做教育尤其难,因为黄埔高新科技企业多,是广州人口增长大区,过去三年人口增长六七十万,而且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对学位的需求是刚需。
黄埔区挖潜扩容、应急调配,成功满足了新增人口对学位的需求,为配合区域产业发展政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目前,黄埔教育的主要矛盾,已从解决有书读转向读好书。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优质均衡,黄埔区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广州东部教育高地。
截至2018年12月,区属各级各类学校共211所,其中,幼儿园109所(其中公办园35所,普惠民办园45所,其他民办园29所),中小学校共99所,特教学校2所,职中1所。区辖高校2所(广州航海学院、广州商学院),高等职业院校3所。
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在校学生约12万人,教职工人数1.2万余人。其中,全区公办中小学正高教师17人,特级教师26人,中小学高级教师828人。公办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中考刚结束,高中首年招生的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就取得良好开局,
录取最低分数为605分。
几天前,高一新生们见识了岭南风情的校园,在拥有沙池、绿地、游泳池、种植区等户外活动场地的校园度过了自己的迎新大会。
学校地处山坳福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河。
该校的一大特色是15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横跨幼儿园到初中,从2015年动工、2016年9月学校开办到2017年9月小学部开办,北师广实以迅速崛起之势,为市民带来了大量的优质学位。
根据设计,该校将有120个教学班,其中幼儿园18个班、小学36个班、初中36个班、高中30个班。
目前,中学部已有初中三个年级共20个班700多名学生,小学部有一、二年级12个班300多名学生,幼儿园部有4个班120名学生。
校园硬件堪称霸气:学校有建筑物25栋,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亿元。学校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和200米田径场各1个、室内外标准篮球场10个。两座综合体育馆设国际标准泳池2个,还有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
在北师广实,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更多关注。学校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兴趣确定选修课,100%的学生实现了跨班选课,在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逐渐实施分层次教学。
此外,学校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导师通过细致观察与定期“谈心”了解学生,并从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给予具体的帮助,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师资方面,中学部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22人,本科学历14人;小学部专任教师1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9人。
利用北师大的各种资源帮助老师感受名校风范,拓展教育视野,确立“一年成为合格教师、三年成为教学骨干、五年成为学科带头人、七年成为黄埔名师”的成长目标。
做教育难,在黄埔做教育尤其难,因为黄埔高新科技企业多,是广州人口增长大区,“过去三年人口净增长六十万。”
黄埔区教育局局长张建武感叹,“这相当于内地一个地级市的人口!而且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对学位需求是刚需。”
近三年,黄埔通过新改扩建,充分挖潜扩容、应急调配,公办中小幼扩班500多个,增加公办学位近2万个;新开办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22所,新增公办学位近3万个。
仅2018学年,新开办公办中小学6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9000多个;公办中小幼扩班251个,新开办幼儿园2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所、大公办幼儿园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4所、其他民办园6所,新增幼儿园学位超过1万个。
“这三年来能够把这六七十万人的子女都塞进学校,就是一个十分艰巨和了不起的成就。”张建武用事实说话:去年,黄埔新开办学校数量、新增公办学位数在全省区县一级排名前列。
巨大成就后面是巨额投资,
2016年-2018年,黄埔区政府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4.47亿元,到2021年,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达到38亿元。
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想留住人才得先留住人才的娃。
为配合区扶持企业产业发展政策,在满足地段生入学需求的同时,黄埔区深入挖掘全区学位资源。
据介绍,该区2019年提供来穗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学位计划总数为2885个(含政府补贴民办学位),比去年增加382个学位。
其中,小学学位计划为1990个(公办学位1330个,政府补贴民办学位660个),初中学位计划895个,且全为公办初中学位;
提供重点企业入学指标学位计划总数为1215个,且全为公办学位,其中小学820个,初中395个,比去年增加358个学位。
提供来穗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学位计划总数及公办学位数均居全市前列,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张建武表示,
黄埔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解决有书读转向了读好书的问题
,“到2021年,肯定能保障有就读需要的孩子学位,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优质均衡”。
黄埔区以多元化为特色大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引进格兰纳达山特许学校、修仕倍励、南洋华中等国际学校共6家,占全市60%;
引进北师大广实、北师大南方教育资源中心、华南师大等国内顶尖高校附属教育资源,高校附属学校优质教育集群初步形成;
引进广州实验中学、市六中教育集团黄埔军校纪念中学、市二中“元”字系列学校(苏元、会元、开元)、铁一教育集团铁英小学和铁英中学等省市属名校,省市属名校优质教育集群已成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