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再深一点
我们主要负责打脸、挖坟、给差评;心胸比较狭窄,偶尔抒情,给世界开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茅酒圈  ·  飞天跌破2200!茅台酒2月18日行情价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再深一点

一句话明白李安新电影为啥扑街

再深一点  · 公众号  ·  · 2019-10-21 17:55

正文




编剧是 《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编剧













以下是为了标原创而增加的300字影评分析。。。


是的,李安最新作品《双子杀手》内地上映了,带着4天才入账1.48亿的票房来了。在此之前,北美的开局不利就已经让人捏了把汗,烂番茄新鲜度25%,IMDb只有5.7分。拥有李安+威尔·史密斯这样的双保险,票房口碑还能双双沦陷至此,《双手杀手》做到了。


有人说,李安变了,从一个对故事精雕细琢的人,到现在在技术上执迷不悟。


还有人说,《双子杀手》的“原罪“在于剧本,而编剧之一的大卫·贝尼奥夫(David Benioff),还被发现是《权力的游戏》系列(包括第八季)的编剧。 这下,一切似乎可以解释通了……



克隆是新主题吗?


虽然前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全球票房表现不佳,却也没有阻挡李安对于电影新技术的探索。


在《双子杀手》中,李安继续选择用120帧速度和4K画质拍摄3D电影,并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创造虚拟人物角色。


该片讲述了政府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正准备退休,却发现自己被一个年轻杀手追杀,而这个人竟是比现在的自己年轻25岁的克隆体(威尔·史密斯饰)的故事。


为了宣传电影,威尔·史密斯甚至开通了自己的微博账号,来向中国观众问好。



让史皇一人分饰两角,并与年轻25岁的自己在同一场景中打斗,这是《双子杀手》做出的最大革新之一,电影生成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角色——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一个真正的“假人”。



为此,李安请到了奥斯卡级别的维塔特效团队(曾制作过《阿凡达》《指环王》)。


在观看了史皇年轻时候的作品和影像资料后,李安和特效团队搜集了他在《绝地战警》、《ID4星际终结者》的照片作为参考,他们把史皇的脸放大了6000倍,从肌肉、眼睛、纹理来观察每一个细节,成功复制出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



逼真的效果,就连两人在地下室里激烈打斗时,观众隔着屏幕都难辨真假。



可是,在被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震撼以后,《双子杀手》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却又慢慢褪去。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在发现自己被克隆以后,50岁的威尔史密斯说: “1996年克隆了多利,而1995年,我就是那只羊。


让人不禁想说,2019年有了《双子杀手》,而2019年之前,有《丈夫一箩筐》《逃出克隆岛》《克隆人》《子宫》……


除此之外,克隆人还一直是科幻电影中长盛不衰的元素之一,许多经典科幻电影中都有活跃的“克隆人”角色,比如: 《星球大战》中的克隆人军队、《生化危机》中的爱丽丝克隆体大军以及大反派艾萨克斯博士的各种克隆体等等。


所以,在体验了两个威尔·史密斯同框的惊艳刹那后,《双子杀手》带给观众的创新感并不深刻,因为,讨论克隆人和其相关的伦理问题,李安并不是首创。


高帧技术观众买单吗?


和《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样,李安做好了承受一切批评和市场不买单的准备。


而且,他真的不怕赔钱。


二十多年的导演生涯里,三座奥斯卡小金人、四座金球奖、两座威尼斯金狮奖、两座柏林金熊奖,使李安成为了最有影响力的华人导演之一。



从《少年派》第一次被3D技术深深吸引开始,这位今年65岁的导演似乎在寻求电影技术突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比利·林恩》成了2016年五大最赔电影之一后,李安也成了好莱坞出了名的不怕烧钱也不怕赔钱的导演。


“打击是一定有的,但我实在太好奇了,之前没有做到的东西,我想继续往下试,试到没有人出钱为止。 ” 李安承认,在拍电影这件事上,自己是一个蛮贪心的人。


做新电影,的确需要勇气。


2009年,3D电影《阿凡达》全球热映,人们为电影的视觉特效拍手称赞,但很多人认为形式大过内容,并没看出使用3D的必要性。


2012年,彼得·杰克逊率先倡议要将3D电影提高帧率,然而48帧的《霍比特人》并未引起多少波澜。


直到2016年,李安将自己的新片《比利·林恩》一口气提升至120帧,并且还搭配上4K的分辨率与3D效果。


彼时,响应高帧率放映的影院少之又少,真正看到120帧的观众并不多。 加上《比利·林恩》里的生活场景居多,许多人反映,并没感受到高帧率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回,李安干脆用120帧拍了一部动作大片——《双子杀手》。


派拉蒙影业决心给李安“第二次的冒险机会”。 据台湾媒体报道,早在今年3月,派拉蒙就已发信给美国的连锁影院,要求测试设备。


而且,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部影片,除了120帧/3D的放映版本之外,还有60帧的版本,据猫眼电影报道,中国5000家影院中将有一半的影院提供放映60帧/3D版的《双子杀手》,占据票房市场的80%以上。 这意味着,几乎想看的人都有机会看到高帧版的李安新片。


《双子杀手》一开头,就用高帧率和3D技术,展现了新时代的“火车进站”。



而威尔史密斯和年轻版自己的摩托车追逐戏,也十分精彩,扣人心弦。



摩托车疾驰而过,广场上的鸽子四散飞逃。



每一个动作画面,都在极速和激烈的碰撞下让屏幕前的观众,都感受到了真实。



可是,有网友看完后发出疑问: “天呐李安为什么会拍一部科幻版007?

的确,高帧率电影带来了视觉享受,可仔细一想,这和看《007》系列和《速度与激情》系列有很大观感差别吗,只看了60帧的人们是否,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


而且,即使是120帧率的细节,也都是体现在很生活化的场景中,所以相比传统意义的科幻影片,《双子杀手》似乎并没有完成观众对科幻类题材的期许,在高清画面里全力呈现的真实场景,给观众带来的却是“电影感”的缺失。


有影评人说,他更喜欢观看24帧电影的感受。 24帧电影就像是透过玻璃去观看画面,这种模糊效果所带来的不真实感,才符合他所期待的看电影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超脱现实。


而120帧,还是本片最大的卖点之一,没有足够的剧情和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做支撑,人们会为了追求自己不一定能感受到的高帧率,花高价走进电影院吗?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技术革新难掩单薄剧情


上映首周,《双子杀手》的烂番茄新鲜度就降至25%,IMDb也只得到了5.7分。 烂番茄网站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是: “强大的荧幕效果呈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体验,但令人沮丧的低水平故事是这部科幻惊悚片的致命缺点。

口碑不好,票房也并不如意,北美开画首周,票房仅有2000万美元出头,远远低于预期。


而国内,票房也遭遇低谷。


据猫眼数据,截至21日11时51分,内地上映四天的《双子杀手》入账票房仅1.51亿,败给隔壁迪士尼的《沉睡魔咒2》,对于最终票房,猫眼数据预测为2.52亿。


图源: @猫眼数据


一部导演和主演双保险的好莱坞大片,却遭遇这样的票房窘境,实属难看。 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剧情的单薄。


有人把这怪罪于编剧,还有人发现,编剧之一的大卫·贝尼奥夫(David Benioff),也是《权力的游戏》系列(包括第八季)的编剧之一。 背了《权游》的锅就算了,但《双子杀手》的锅,真不该扣给大卫·贝尼奥夫。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双子杀手》剧本早在1997年就已经写完,正是在克隆羊多莉诞生的之后一年,可以说是一个为了蹭新闻热点而赶制出来的剧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