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出血大失血时,首先需要要迅速有效止血,主要是外科医生的工作,麻醉医生也可以进行球囊阻断,其次是恢复血液基本功能,血液的主要功能
(运输、凝血、维持内外环境、免疫)前面已经
提及,手术中,麻醉医生应该绝对保证血容量,合理输入红细胞,维持正常凝血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免疫功能术中可能没办法一下子改善。
大失血的救治口号是:血容量万万岁,红细胞万岁,凝血功能千岁,内环境长命百岁。
首先应该补充血容量,因为机体对血容量丢失的耐受性最差,如果红细胞不足,细胞携氧能力降低,机体缺氧,这时应该补充红细胞,最后还应该关注凝血功能及内环境,机体对这些功能的耐受越来越强。补充血容量需要量入为出,进行补液实验,压力监测、心输出量监测以及明确人工胶体维持血容量的时效,不能认为人工胶体等量输注之后就能永远维持血容量,人工胶体输注两三个小时之后其维持血容量的能力即降至最初的1/3至1/4。
提高患者红细胞量可以进行自体血回输,目前全世界产科失血回输应用越来越常见,最重要的就是郑大一附院麻醉科张卫教授主持的CS for CS研究;今后肿瘤手术血液回输也可能会在临床上应用,其研发路径应该类似于目前的产科血液回输;另外目前还有同种异体血回输。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已经订制出刘氏输血评分标准,根据患者供氧耗氧平衡、是否需要应用肾上腺素提高心输出量、是否需要提高氧流量从而改善肺的氧和功能、根据体温判断患者术中有无全身耗氧的增加以及有无心绞痛进行评分。
有了这个评分之后,根据评分决定术中是否输血、输多少血,从而减少术中用血,同时也能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