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经济学术动态资料,经济思想交汇碰撞,经济政策解读聚焦,经济书籍品评荐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英伟达 RTX 50 系列 GPU 放弃对 ... ·  16 小时前  
江苏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⑨ | ... ·  2 天前  
江苏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⑨ | ...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个“知名老品牌”推出的新型笔记本 ·  2 天前  
GBA Community  ·  DeepSeek: Your ... ·  3 天前  
GBA Community  ·  DeepSeek: Your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北大金融评论》新刊专题 | 谁来修补全球债务裂痕?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 公众号  ·  · 2025-01-17 17:10

正文


当前, 各国出于对产业链安全和就业机会的考量,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随着 美国进入特朗普2.0时代,为了促进美国经济增长,对内减税、对外加征关税、放松监管、驱逐非法移民等措施可能会逐渐上演,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为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埋下隐患。如果美国发生债务危机,不仅会危害美国经济,而且会殃及全球。如果经济危机再次爆发,一些国家的财政将彻底崩溃,出现债务违约和政府破产。


危机已经真实发生 ,我们不妨简短地回顾一下 2022年9月至10月间的一次特殊事件。当时的英国首相提出了一项减税计划(“迷你预算”),预计减税约450亿英镑。这笔金额可能只相当于GDP的2%,但它却真实地在市场上引发了巨大的恐慌反应(panic reaction)。这种类似的恐慌反应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上演。


基于此,本期《北大金融评论》以 “全球债务扩张的影响与应对” 为主题,从 “全 债务扩张的兴起、实质与挑战”“应对债务困境的分歧、经验与启示”“全球债务扩张危机中的中国抉择” 三个角度展开,邀请 余永定、林双林、闪辉、聂庆平、巴里·艾肯格林、哈罗德·詹姆斯 等一线专家和学者共同探索和研究。


关于中国的财政政策取向与地方债务化解策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表示,2025年政府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提高财政赤字率, 增发国债(包括特殊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一般公共债和专项债)刺激投资与消费,以实现5%以上的GDP增速,并明显减轻就业压力。


在全球债务扩张的背景下,探究美国政府如何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北大汇丰智库副主任林双林 认为最好的化债方式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确保其高于债务增长率。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全球债务激增历史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 的文章就聚焦于此,她表示中国的再通胀过程可能历时较长,而且利率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保持下行。


针对公共债务问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 认为,所有国家都有可能因为过度债务积累而面临市场信心丧失的风险,但并不存在一个神奇的债务与GDP的临界点。


关于全球债务扩张和人类未来, 普林斯顿大学克劳德和洛尔·凯利欧洲研究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历史学家哈罗德·詹姆斯 则表示,贫困国家的负债问题一直是国际议程上的重要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思考解决之道。但新的情况是,一些富裕的工业国家出现了大规模的公共债务扩张。


简而言之,平衡经济增长与财政债务问题需要各国行动起来凝心聚力,共筑全球金融之稳固基石,守护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新刊观点速递*




目前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处于可持续的轨道上,未来也并没有债务失控的风险;但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债务危机仍然不容小觑,在危机的解决方面,债权国需与债务国共同努力。



在国际上,美国有量化宽松政策,日本有央行直接购买 ETF的政策措施,对于中国而言,央行互换便利操作是与国际对标的机制,这是重大的转变,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做法。从全球债务扩张的趋势看,我国具备实施债务扩张刺激经济的条件。采用刺激股市的方法来刺激经济,可以针对社会预期经济信心不足、增长放缓的问题。


货币政策和通胀管理在应对全球债务扩张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全球债务水平不断上升,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调控和科学的通胀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债务扩张带来的压力,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稳健的环境。



总的来看,全球化效应之一是将世界各地的大量人口带出了贫困。这在亚洲已经显现,在拉丁美洲也可见到,而在非洲也开始显现。这至关重要,因为贫困、饥饿、生活水平低下和易受疾病侵害曾是 20世纪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特征。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化实质性发展的一个巨大成功之处,就是广泛减少了贫困,甚至可以说是极大地减少了贫困。



对债务风险相对可控,仍有发展空间的国家,要以促进债务国可持续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为导向,推动在发展中化债。若需债务重组,应对违约的原因加以仔细甄别,并进行债务可持续性评估,丰富债务处理工具,选择合适的重组方式。探索使用债转发展工具,以债转发展逐步替代债务减免。



以特朗普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采取 “对内减税、对外加税”的策略,一方面通过降低国内所得税税率吸引跨国资本流入,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削弱别国低税率的优势。由于关税在各国税收收入中比重较低,关税税率提高增加的税收收入很难弥补国内减税的损失,这种策略本质上依然是依靠政府举债能力开展国际税收竞争。如果各国竞相效仿,无疑会继续加剧全球公共债务危机。


美国政府需要痛下决心,采取必要的措施,制定长期财政可持续的规划,改革税收和支出制度,尽早削减赤字。当然,最好的化债方式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确保其高于债务增长率,从而降低债务占 GDP比重。此外,通货膨胀也是一种税,可以化债。所以,应避免通胀率过低。



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可以认为中国正处于债务周期的关键转折点。中国在特定的宽松政策下,完全有能力平稳地渡过债务危机,并实现所谓的 “漂亮地去杠杆”。同时,中国还拥有巨大的改革潜力,能够快速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经济更快地进入新一轮的“加杠杆周期”。



随着社会发展,产业使用更多的资本而非更多的劳动,资本回报率下降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社会不可能主动摧毁自身资产的方式,回归到使用更多劳动 而使用更少资本的状态。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能让这些资金不管是以消费还是投资的形式返回经济循环,在此背景下,建议以 “国股民营”模式以应对此问题。



美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债务违约,但未来仍将面临的财政赤字和高额利息支出压力无疑已经显著增加,债务的可持续性已经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美国国债 “无风险”是全球金融体系运行的基本预期。即使仅是有关债务违约的担忧增加,也足以对美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构成潜在挑战。



中国当前的债务问题主要集中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属于内债问题,而外债的偿付能力很强,这就给中国参与协调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提供了可能性。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世界话语权增强,中国有能力成为推动发展中国家改善国际债务环境的重要力量。




2025年政府最需要做的事情是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国债(包括特殊国债)和地方政府债(一般公共债和专项债)刺激投资与消费,以实现5%以上的GDP增速,并明显减轻就业压力。看来,我们还要等到2025年3月份才能看到政府出台具有足够强度的一揽子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智慧隐藏在细节之中,我们期待看到细节。



对于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说, 适度的债务增长,甚至是债务与 GDP 之比温和上升,都是正常现象。较高收入经济体通常经历了“金融深化”,拥有更发达的金融市场,并积累了较多债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