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家定制店主与内参君交流,她说想在某工厂加工,但是对方要求一定要有成衣尺寸,只有净尺寸不行。
她很为难,说做不到提交成衣尺寸。
讲真,听到这种操作方式,就好像在医院,一个医生在给病人做完各种检查后,然后告诉药房:你看着开药吧,这个病人就是发热,胃疼,哪些药能治就开给他。
作为前端的定制需求收集人,把最关键的尺寸加放权交给后端工厂的执行人,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对吧。但是,在一路狂飙的定制行业,这些事情确实在发生。
不能说这种操作模式完全不合理,至少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这是可行的。
1、要效率,要发展速度
某类型定制企业,追求规模扩张。所以他们的业务链条要尽可能标准化,并且在人员的招募和培训上,短时间也难找到那么多合格的人员,所以他们采用只采集净尺寸,然后提交给工厂,由工厂进行最终尺寸加放的方式。
2、满足一些低定制需求的客户
内参多次讲过:定制需求是分层次,有一些定制客户(并且未来是主流的定制客户),要求只是比成衣合适一点。
尤其是目前出现了某些定制操作模式,用户只需要提交身高、体重,就可以给他制作一件衣服。
在以上的业态下,只采集准确的净尺寸是可行的。
从工厂端来看,他们的态度也是分化的。有的工厂接受定制店只提供净尺寸,然后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加放制作。
而某些工厂则严格禁止此类业务发生,宁可不做,也不接受此类订单。
逻辑很简单:后续的修改谁负责?衣服如果不合适,涉及到返修,就会有成本产生,这个成本谁来承担?
修一件衣服的成本其实蛮高的,而由于尺寸不合适造成的修改,又是修改的主要原因,所以按照正常的商业考虑:工厂不接受只提供净尺寸的订单,以规避未来的扯皮和不可预测的返修费用,也是正常的。
所谓存在即合理,作为定制企业负责人,你要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和目标客户群是什么?然后,选择相应的业务模式。
如果你是要规模,要发展速度,那么用最简单的方式开展业务合情合理。当然,也要做尽可能多的工作来规避尺寸问题的产生。比如,宣传时就做好消费者预期管理。
如果你的客户要求高,你自己只想做好一个店面,并且
想做一个几十年的老店
。那么,一开始不会加放成衣尺寸还情有可原,但是,做了半年、一年后,还不会成衣尺寸加放,除了说你懒,就没有其他理由了。
因为,成衣尺寸加放,不是什么高科技、高难度的事。
内参已经写了很多文章来介绍加放技巧。
只要用心,半年时间,足够成为一个合格操作人员。
就好像看病你都愿意去找专家,宁肯多掏点钱也要找个很专业的医生来给你诊断。
我想,做衣服这件事情,某种程度也是,越专业的人,总是会被市场认可,并且获得长久收益。
当然,最终所有的抉择,还是看你的市场定位。
▼
— 推荐阅读 —
成衣尺寸加放(1)| 衬衫篇
成衣尺寸加放(3) 西服上衣篇
有了这篇,裤子的量体及加放就不用愁了
西服尺寸加放背后的数学逻辑
探讨 | 如何进行尺寸加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