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吾庐道场
历史学者陈远唯一授权平台,这里将展现他和他朋友们的时光,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道无形我有型  ·  明天的涨跌没人知道,但10年回头看,这个价钱 ... ·  昨天  
大道无形我有型  ·  回复@冠军骑士: ... ·  2 天前  
PE星球  ·  跳槽国资PE后的现实生活揭秘 ·  2 天前  
PE星球  ·  跳槽国资PE后的现实生活揭秘 ·  2 天前  
楼主说楼市  ·  有人还在等房价继续暴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吾庐道场

杨锐:先遇擢升,后遭杀头

吾庐道场  · 公众号  ·  · 2017-08-22 09:36

正文

杨锐:先遇擢升,后遭杀头


文/陈远


陈远按:几年前曾经有个想法,写一写历史上那些面目模糊的人物,这些面目模糊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是资料奇少,在正史中被提及时往往只有数语,第二是往往是某些关键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当时写了两篇,一篇是《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还有一篇,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清史稿中提到这两个人,都不足五十个字。后来因为手头的一些杂事,这个想法就搁置了,最近检阅旧稿,觉得还有点意思,就发过来,以飨读者。如果您有共鸣,希望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看到,当然,更欢迎您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到我们的小店看看,也许您会与美好不期相遇。





在被唐德刚先生称为“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中”的戊戌变法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派人物各显神通,除了被其弟子渲染为圣人的康南海老人家,光绪皇帝以及慈禧老佛爷都有众多研究者不厌其烦地加以钩沉,还有一位在变法之初先被擢升,后被砍头,并在具体执行中起了重要做要的人物,仅仅被列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让人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其人其事,则为湮没在无情的历史之中,这个人,就是杨锐。


公元1898年,旧历岁在戊戌,延绵了265年的大清帝国即将走到了它的尽头,刚刚发生不久的甲午海战,更是给了这个老大帝国重重的一击,更近的忧患则在于中国在外交战线上再次发生了深刻的危机。


那个时候,年轻的皇帝光绪在龙椅上已经坐了24年,但是真正亲政,不过十年之久,一心一意想做出点事情。康有为在这个时候恰如其当的出现了,他通过当时能够时常与皇帝接触帝师翁同龢致书年轻的皇帝:变法图强的时候到了!


虽说是亲政,但是涉及重大决策的时候,这位年轻的皇帝还是要和他的伯母兼姨母,然而他却要口称“亲爸爸”的慈禧老佛爷商量。看了康有为的上书,年青的皇帝热血沸腾,决定不再沉默,他透过当时身为军机大臣的族叔庆亲王奕劻向慈禧老佛爷说,宁可不当这个鸟皇帝,也不愿做亡国之君。


其实这时候,执掌大权的老佛爷也正在为当时的局势着急上火,心想这孩子忒不懂事,要不是你无能,我早该在颐和园看看戏听听书的颐享晚年了,还用我在这里操心!现在这个时候,家还要我当,皇帝你做不做,那也无关紧要。但是兹事体大,加上老佛爷爷希望能通过变法,是摇摇欲坠的大请帝国重新焕发青春,于是按下心头怒火,给了“儿皇帝”一次机会,心想,只要不出我的手掌心,任你去办,等你本不出模样我在为你试问。因为涉及千年帝国的转型,这次史称“戊戌变法”的改革运动,备受后来史家青睐。这次变法,开始与戊戌年阴历四月二十三日,公历六月十一日,一共持续103天。


杨锐这个名字,在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同另外三个人(林旭、刘光第和谭嗣)被称为年轻学者一笔带过,在清史稿中,杨锐位居列传二百五十一,与李端棻、徐致靖 、子仁铸、陈宝箴、黄遵宪、曾鉌等人合传,对于他的介绍也只有寥寥数语。他是何出身,清史稿中也无交待,只是说他是四川绵竹人,年少时俊慧,在张之洞创办的尊经书院念四书五经,年纪最小却常得第一,被张之洞看中,招入幕府。杨锐在张之洞的幕府中具体做了什么事情,现在知之甚少,但是所作所为却深得张之洞心意,后来张之洞督两广,杨锐也一起跟了过去光绪十一年,顺天府乡试,杨锐考取了一个内阁中书的小官。这个官不但小,而且不管事,所从事的事务不过是撰拟,记载、翻译、缮写等杂务,相当于现在的秘书。


不过他跟张之洞的那段渊源,在变法之时为其身介变法要职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当秘书的经历又让他在变法过程中处理各项事务的时候有别于只知道理而不明政局的康、梁,甚至有别于跟他一同共事的谭嗣同,当然还有一点就是,他也没有谭嗣同的背景:谭嗣同的老爹,正是当时的湖北巡抚谭继洵,用现在的话说,根正苗红,说话自然气粗。


不过,恰恰是杨锐这样的背景,让光绪格外器重。光绪帝虽然年轻,但是毕竟身居宫中,耳濡目染,也多少晓得一些政治规则。据茅海建先生在《戊戌变法史事考》中的分析,当时的光绪帝并非一点独立操作的权力也没有,但是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分事先和事后两种方式向他的“亲爸爸”老佛爷汇报。加上光绪这个皇帝不是正跟儿,说话自然就气短三分。虽然一时间能说出不做亡国皇帝这种志气话,但是一到事儿上,还必须考虑老佛爷的感受。


能够证明杨锐被光绪器重的重要证据就是杨锐介身变法漩涡之后,光绪皇帝下给杨锐的密诏。戊戌变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打破以前上书的限制。在此之前,有轻一代具有直接上书皇帝权力的官员极少,而具有上奏权的官员知道其中利害,对于上奏一事也极为慎重,也就是说,皇帝虽然每天坐班,但是就批公文这件事来说,工作量并不大。当光绪皇帝这一改,那些没有上过奏有满具爱国热情的士子和从来没有上达天听的小官员们,在经过了观望之后,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当时有六位礼部堂官因为阻挠该部主事王照上书,后来王照的上书以及弹劾礼部六堂官折子被递到到光绪皇帝手上的时候,光绪龙颜大怒,不顾老佛爷的感受竟然把六堂官全部罢免,这件事发生在旧历七月十九日(9月14日),直接引发了杨锐等人的擢升。因为如此一来,上书数量大增,光绪帝一时难以应付。所以在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二十日,光绪皇帝发出上谕,让当时是候补侍读的杨锐等四人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事宜”,并赏四品卿衔。其具体工作,就帮助光绪皇帝阅看大小官员以及士子们的上书。当时就连康梁在都,都搞不清楚这个“参与新政”到底是干嘛地,但是这“参与新政”的四个年轻人,却一下子轰动朝野。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爷爷,当时担任湖南巡抚的陈宝箴,还在上奏时,小心翼翼地把这四位年轻原属后生的作用使劲往大里夸,生怕说的不对付。


不过也确实如此,按照唐德刚先生的分析,当时杨锐等人的官职虽然是四品,但实际上也已经架空了位置在他们之上的官员,四个年轻人已经实权在握,实际上也已经身居相位了。唐德刚先生的说法有夸大之处,当时连身为皇帝的光绪都要看慈禧老佛爷的脸色行事,四个年轻人的作用,实际上也并没有唐先生说的那么大。不过看的出,当时做皇帝的光绪是降格以求,把这个四个臣子当作“自己人”来看,颇为倚重的,尤其是杨锐。这也为后来变法失败之后杨锐等人被杀头埋下了伏笔。


十九日的事情发生后不久,光绪察看老佛爷的脸色,感觉不对劲,在七月三十日(9月15日)给杨锐下了一个密诏,密诏说:近来我琢磨太后老佛爷的意思,她好像不想彻底改革,也不想把那帮昏庸无能的老头子罢官儿,而让康有为等人议政,在她看来也是尽失人心。比方说十九日那件事吧,老佛爷就觉得太重了。……现在我这个做皇帝的,如果下旨彻底改革,把那帮昏庸无能的老头子们全部罢免,实在是没有实力。而且那样做的话,我这个皇帝也做不成了。杨爱卿,我问问你,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杨锐如何对答的,现在不得而知。但是在杨锐当事所写的家信中,可以看出杨锐的态度是比较持重的,对于当时主张激进变法的康梁、以及跟他一同共事的谭嗣同来说,在戊戌变法中,主张慢慢着手(“变法缓行”)的杨锐属于右翼人物。比如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到:自从我二十日奉了皇帝的命令,跟刘光第、林旭、谭嗣同三个人同在军机当官儿,第二天入职,皇上对我们几个说到现在时局艰危,既然让你们参与新政,你们凡有所见,就应该据实禀报,让军机大臣递给我看。千万不能有所顾忌和欺骗。皇上这样说,真让我诚惶诚恐。现在事情极其繁重,我和他们几个人又不好相处。我们四个人,轮流值班,刘和谭一班,他俩都是康有为的忠实粉丝。我和林一班,但是林这个人,凡事都想取巧,我强行纠正了他好多次,长此以往,我跟他恐怕不能相处。


有意思的是,对于当时纷至沓来的上书,刘锐还给后人留下了他的看法。在这一点上,他无疑是最有资格的人。杨锐怎么看当时的那些上书呢,他在写给家人的私信中说:现在好多好事之徒,天天上书谈论仪征院的好处,说得皇上有几分心动,现在康、梁又没有安置,过不了多久朝中的局势恐怕就是要发生变化了。现在每天上书的人,都争着说新法的好处,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在揣摩着皇上的心思说话,甚至为了讨好皇上说些根本无法做到的废话。我现在只是遇事补救,对于这样的上书稍微裁制了一下,其他几位已经很有意见了。现在我在这里才几天,长久下去,我跟他们还怎么相处。这个地方,看来不是我就留之地,我还是找个时机抽身而退算了。


从杨锐这些信上大致可以看出,相对于其它维新人士,他是个比较清醒、比较稳重的人。在官场混迹多年的经验告诉他,维新派的势力相对于守旧派还十分弱小,绝不能操之过急,因而主张韬光养晦,不能急进。在实行新政期间,遇到阻碍时也比较讲就策略,有时宁可对顽固派妥协。对比较激进的新政和估计到过分侵犯到顽固派、洋务派利益时,也稍加裁抑,以维护大局。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从中斡旋,仅凭当时激进的维新分子,那场改革能否持续一百天,还真是个问题。


但是没有等杨锐来的及抽身而退,激进的维新派终于超出了慈禧老佛爷的忍耐限度,尤其加上袁世凯的告密,加剧了老佛爷对于变法分子的处理。这时候,鼓吹变法的康有为跑了,八月初十(9月25),杨锐和另外七个人被转入刑部大牢,其中的张荫恒被“宽大处理”,发配新疆,徐致靖“永远监禁”。最初杨锐还觉得自己跟激进维新人士不同,还说过只要审讯不难辩白的话。没想到慈禧老佛爷对于他们在变法期间作为光绪的“自己人”,早已经视为如康有为一般敌意甚大,如今康有为走了,你们这几个人就别跑了。八月十三日,距离军机四章京上任只有24天,杨锐等四人以及另外一名激进的维新分子杨秀深、还有一名并不重要但是因为是康有为的弟弟的康广仁,一同不经审问,被杀于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监斩官则是那位说过“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样混帐话的刚毅。现在我们后来人来看这个六个人,实在不是同类项,但是就被稀里糊涂的合并了。


回过头来,再看看光绪在杨锐等人被杀之前对于杨锐的看法,此时的这位“儿皇帝”再也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了。在茅海建先生研究戊戌变法翻阅清宫档案的时候,发现了光绪帝写的一个小纸条,当然,在当时被称作上谕,那上面写着:每次召见他们的时候,杨锐那些人不但狂妄,而其还变着法的蒙我,偷偷地保护乱党,实在是罪大恶极!不审而诛,对于当时是专制的清王朝来说,也是极大的破坏了祖宗的规矩。所以军机大臣们根据光绪皇帝的朱笔,拟出了洋洋一大篇谕旨,在这位“儿皇帝”的说法上尽情渲染了一番,以解释不审而诛的原因。张之洞曾经上书慈禧老佛爷挽救自己的得意门生杨锐,但是他的奏折到达的时候,杨的人头已经落地。杨锐这个人,在这一百天中,努力想维持大清帝国遥遥不坠,最终落了个砍头,唉,死得冤啊。


拍卖时光
微信号:syds1978
由历史学者陈远发起,长按二维码可加关注,投稿及合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进入拍卖时光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