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普外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助普外科医生快速成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普外时间,中国普外科医生的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普外时间

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正在走进酒精性肝硬化的阴影里

丁香园普外时间  · 公众号  ·  · 2018-08-02 20: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他的整个身体都是黄色的,几乎无法动弹」一名肝病科医生这样回忆道。


「他很难呼吸,吃不了任何东西。」


患者由于多年饮酒,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胆红素正在他体内积聚,改变着他的肤色。


「我劝了他很久,病人对着我流泪——但他还是没能戒酒。」



中国的肝病模式正在变化


每一个医学生都对这个知识点烂熟于心:


在我国,目前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为最常见的病因。——《内科学》第八版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中国的肝病模式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随着 1992 年 HBV 免疫扩展计划的建立和推广,我国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数大幅下降,而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的人数正在增加。


图片来自: Medicine ( Baltimore )


我国的酒精性肝硬化占全部肝脏疾病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从 2000 年到 2015 年,我国酒精性肝硬化患病率从 2.27% 增加到 8.74%。 2010 年,酒精性肝硬化导致全球 50 万人死亡,占所有肝硬化相关死亡率的 50%。


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正在走进酒精性肝硬化的阴影里 ——为什么?答案还是离不开「喝酒」。


中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在过去三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酒精产量和消费量大幅增加。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与 1978 年相比, 2006 年酒精产量增加近 21 倍。


经济发展了,卖的酒多了,大家兜里也有钱了,自古以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国人民的爱酒之情一脉相承。


图片来自:WHO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饮酒数据库显示:中国每年人均酒精消费量在过去的 50 多年间增长了 20 多倍,过量饮酒人口比例提高近 70 倍。


到 2013 年,中国被列为 全球第二大酒精饮用国



喝完这杯,还有三杯


今年年初,一张签满了名、郑重其事地按上了红手印的 「喝酒免责承诺书」 在社交网络上流传,签名的人纷纷表示 「自愿参加同学聚会,承诺酒后造成的一切后果自己承担,家属也不得追究责任。」



与西方国家不同,在很多情况下,中国人饮酒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者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些招聘广告甚至将「良好的饮酒能力」列为必需的品质——也就是所谓的 「酒桌文化」


美国作家何伟在《江城》里总结过:


四川人喝酒可不是为了放松休息,它经常是竞赛性质的。通常会用到白酒,一种强烈的,口感恶心的谷物酿的酒。


男人们相互敬酒,一口干掉,而这种饮宴很有发展为恃强凌弱的倾向, 参与者们相互刺激,直到某个人喝出病来。


这里的「四川」几乎能推及全中国地区。


这一特殊的饮酒文化,或许成了酒精性肝硬化的帮凶。


可能有人会问:「战斗民族人家喝得更疯,怎么就说咱们呢?」


图片来自:WHO


不错,从世界卫生组织 2010 年发布的《全球人均酒精消费量分布图》来看,中国人均摄入酒精量似乎并不算高,上方那乌泱泱的一大片才是重灾区—— 这就要说到中国人的另一个饮酒特点: 爱喝烈酒。


中国人均酒精消费种类比例(来自:WHO)


即便在酒风彪悍、盛产醉鬼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烈性酒占酒精总消耗量也分别只有 51% 和 48%。在中国,这个比例达到了 69%。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爱烈酒的民族—— 但基因并不允许。


(制图:丁香园)


酒精进入人体后,肝脏「解酒」包括两步:第一步,乙醇脱氢酶(ADH)把乙醇(酒精)变成乙醛。第二步, 乙醛脱氢酶(ALDH)把乙醛变为乙酸。


研究表明,近一半中国人缺乏乙醛脱氢酶 2 (ALDH2)——酒精代谢到第二步就停了,留下一堆乙醛,然后就是「脸红上头」。而 这一缺陷在其他地区人群很少见。


因此,同样是「喝完这杯,还有三杯」,中国人的酒精肝硬化易感性高,可战斗民族却始终是战斗民族。



道理我都懂,还是戒不掉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 5 年以上,男性每日 摄入乙醇量 超过 40g ,女性超过 20g (换算成 50° 白酒,就是男性每日超过 80 ml,女性 40 ml) 酒精性肝硬化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不同,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发布的《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 至今尚缺乏疗效确切且可被推荐用于酒精性肝炎的治疗药物。


所以,「 病了吃药就完事」的如意算盘是打不成的。


那怎么办?最显而易见、最核心、也是最有效的治疗: 戒酒,而且是 长期而严格地 戒酒。


戒酒能显著缓解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身体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降低 门脉压力,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然而,尽管医生们反复劝患者戒酒,查房时患者嘿嘿一笑说: 「已经戒啦! 」旁边的家属却怒气冲冲地从床头柜摸出一瓶喝了一大半的二锅头: 「医生你别听他的,他天天背着我们偷偷喝酒!」的状况屡见不鲜。


这就是典型的「道理我都懂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 戒酒率不到 10% 。当病情发展到终末期,患者的选择只剩下肝移植。


暂且不谈手术可能带来的经济压力, 肝硬化晚期的 10 年生存率不到 50 %, 持续饮酒的酒精性肝硬化 患者的 5 年病死率高达 30% ——这一 事实带来情感冲击是巨大的。


某搜索引擎肝病吧里,一个个小小的蓝色标题之下,是肝硬化晚期这一事实,带给太多患者家属的悲痛与彷徨。


我的媳妇离开了,肝硬化晚期。


之前她大出血过一次,去 ICU 挺过来了,但全身都是黄的。我小心翼翼地呵护她,以为没事了,没想到媳妇吃了两个饺子,就忽然食道大出血走了。


这几天我都很痛苦,她才 26 啊!那么年轻漂亮。媳妇你走好,我的心里永远给你留着一个位置,希望你到那头能够开心快乐。


退出帖子浏览界面, 屏幕背后的眼泪和呼喊被无声吞没,唯一的区别只有那个「肝硬化,我恨死你了」的标题,颜色由蓝变紫。



给阴影带来光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医生的故事。


「有些病人一开始是坐着轮椅来找我的——三个月之后,我已经看到他们在路上干活了,肝功能检查结果也恢复正常。」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当时选择了戒酒。」


身为医者,我们能做,也是一定要坚持去做的,是全力要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戒酒。


此外,还应该注意判断患者是单纯的嗜酒,还是已经发展到了 「酒精成瘾」的阶段。


酒精成瘾的患者与一般患者相比,较长时间不喝酒就会产生缺失、烦躁感,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震颤、癫痫的症状。但如果即时饮酒,患者就会感到满足,上述症状消失。这被称作 「戒断症状」


我们应该知道,「酒精成瘾」是可以治疗的,关键在于除了严格要求患者戒酒外,针对患者的 「戒断症状」 作出处理。


∙ 对于患者因为戒酒出现的紧张、焦虑、失眠的情况,可以加用抗焦虑药

∙ 若患者出现抽搐,可肌注安定或利眠宁,但这类药物容易形成依赖,所以只适宜短期应用。

∙ 对于兴奋躁动明显的病人,可小剂量给予氯丙嗪或氟哌啶醇肌肉注射或口服治疗。

∙ 此外,应用促大脑营养代谢疗法对减轻戒断症状也有较好的效果。


小的时候,妈妈把电话听筒递过来悄悄地嘱咐: 「快,你爸在外面应酬,叫他少喝点酒。你爸不听我劝,你说他几句。


长大了回家,父亲拎着酒杯 「来,咱爷俩喝两杯。 」立刻被母亲嗔怪地打断 「上次体检人家都说你的肝结果有问题了!你现在是医生了,快劝劝你爸。」


现在,被病人家属偷偷在走廊拉住,压低音量: 「医生你帮我说说他吧,我们家里人天天说,他也不听,拿走他的酒还要发脾气!医生你去批评他,他不敢和医生顶嘴的,不然他这样喝下去不行的呀!


我们面对的,从来都不仅仅是面前的这个酒精性肝硬化的病人,TA 可能还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两个年迈老人的儿子,甚至一整个家庭的顶梁柱——每一名患者背后,都是一张情感与责任交错的大网。


越来越多的中国患者,正在走进酒精性肝硬化的阴影里。而你不懈的劝导,能够给他们来 带来光 」。 责任编辑:刘颖慧)


你遇到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遵嘱戒酒的比例高吗? 你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可以分享? 想到什么都欢迎留言分享。


最后,如果你身边有爱喝酒的人, 不如把这篇文章转发给 TA ,说不定能收获意外的宣教效果~



本文转自丁香园

编辑:程培训

责任编辑:周萌萌

封面图片来源:pexels

参考文献:

1. Yanhang Gao, Bin Gao, Junqi Niu, et al. The Emerging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China.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http://www.najms.com/index.php/najms/article/view/120/107

2. Ang Huang, Binxia Chang, Yin Sun, et al. Disease spectrum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Beijing 302 Hospital from 2002 to 2013: A large tertiary referral hospital experience from 7422 patients. Medicine (Baltimore) . 2017 Feb; 96(7): e616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319541/

3. Yi-lang Tang a, Xiao-jun Xiang b, Xu-yi Wang b, et al. Alcohol and alcohol-related harm in China: policy changes needed.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91:270-276. doi:

http://www.who.int/bulletin/volumes/91/4/12-107318/en/

4. Mann R E,Smart R G,Govoni R. The epidemiology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J]. Alcohol Res Health,2003,27(3):209-219.

5. Luca A,Garcia-Pagan J C,Bosch J,et al. Effects of ethanol consumption on hepatic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cirrhosis. Gastroenterology ,1997,112(4):1284-1289.

6. Bardou-Jacquet E,Legros L,Soro D,et al. Effe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liver stiffness measured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 World Gastroenterol ,2013,19(4):516-522.

7. A Spike In Liver Disease Deaths Among Young Adults Fueled By Alcohol

https://www.npr.org/sections/health-shots/2018/07/18/630275042/a-spike-in-liver-disease-deaths-among-young-adults-fueled-by-alcohol

8. Chinese Drinking Culture: Changing Norms Impact Public Health

https://www.ourthinkingaboutdrinking.com/opinions/chinese-drinking-culture-changing-norms-impact-public-health/

9. 大象公会:中国将来还有人喝白酒吗

https://mp.weixin.qq.com/s/VD3efo_YGiEFHrgdi90Lew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