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到了公众号上,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  2 天前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  ·  返程高峰,这份安全提示送给路上的您! ·  2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  3 天前  
辽沈晚报  ·  有一种爱叫后备箱还能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蝈蝈创新随笔

明明是创新成果,为什么找不到创新点?

蝈蝈创新随笔  · 公众号  ·  · 2025-01-14 11:16

正文

项目总结或评奖时,人们往往很困惑:创新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下面的情况可能是很常见的。

或许,你用了一个不错的做法(比如数字化设计)。但会发现:这个做法别人老早就做过。比如,中小企业用过的办法,多年前就在一些大企业用过了。而且,人家可能用的比你更好。所以,我常说:从技术层面看,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没有什么新东西。

或许,你用到了某个理论、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但是,你几乎总会发现:这个理论其实很早之前就提出来了。只是过去的条件不理想(比如,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慢)、这个理论无法应用。所以,我们谈 “新科技”的时候,技术可能是新的、理论和方法很可能是老的。

或许,你的一个项目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收到了大家的好评。但过去为什么没有人做呢?常见的原因是:你深入实践、深入思考,发现了这个问题、找到了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而这个问题一旦提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并不难。也就是说,难在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或许,你确实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很自豪。但是,如果换成别人,难道就想不到这个办法吗?别人可能做得更好,只是别人没有机会去做这件事情。换句话说:你成功,是因为你有这个机会。

或许,你用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了一个问题。比如,你用神经元方法建立了一个模型,预测精度很高、你非常得意。但是,如果你能把数据好好处理一下,用普通的回归或者拟合建立模型,很可能会做得更好。事实上,你的成功只是在标新立异。

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一个创新问题成功,是因为你发现或者采用了一种非常高明、先进的理论。这样的论调我经常听到,但这种情况大多数属于 “包装”出来的。当然,这种情况确实可能会发生,但发生的概率很小:可能比兔子撞树的概率还要小、并不值得期待。有人可能要说:伟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极小概率事件、怎么能说不值得做呢?我的回答是:小概率事件的追求,属于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如果企业也这么做,那就是“创新找死”了。

其实,企业的创新不要太在乎技术或者理论方面的新颖性:在特定的场景下,能够创造价值就可以了。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不容易:原理上或许没什么新的,但要做到安全、稳定、可靠就不容易了,要做到赚钱就更不容易了。企业创新应该专注于创造价值,把工作做好、做到用户喜欢,而不是去问方法 “新在什么地方?”。

按照这个思想,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明确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区别。这些工作真的差不多。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就这么停滞了。显然,我们见到的,技术确实是在进步啊?的确,技术应用的范畴、重点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这也是技术的进步啊。认识不到这种变化和进步,也就抓不住机会。我写《知行》,就是要设法抓住这样一些技术进步的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