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爆料称苹果调动善战老将整顿AI业务# ... ·  17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Xbox将支持16TB以上外接硬盘#】微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实用至上、切忌盲从,产品经理的自我反省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4-14 20:26

正文


 
07年刚回国的时候,四处闲逛。有天在朋友公司聊天,朋友的朋友听说我是“搞计算机”的,让我帮忙看个文件。当时非IT圈认识的朋友,对“搞计算机”的定义覆盖了安装软件、申请邮箱、加内存条和买电脑的多种功能。大多数情况下我也懒得解释,能帮忙弄一点就是了。于是去看了一眼他所谓的“文件”,大吃一惊:他居然用PDF搞了一个复杂无比的表单做入库管理,非常难用。但他嫌功能还不够,希望在几个下拉框之间加上级联关系。
 
我花了半天时间,改写成一个网页+本地存储的入库单,前端用JavaScript做了点控制。这位朋友很高兴,用起来方便多了。我也证明了“搞计算机”的其实还包括编程这一技能。
 
第二天他又找来,希望我能增加一张出库单。好吧,花了2小时给他加上。
 
第三天,他又来电话了。他问:“能不能索性帮我做个系统啊?”我回答:“啊,还有多少单子要做?”
 
好吧,闲着也闲着,索性帮他做个系统吧。于是按软件工程的流程,先找他谈需求。这位朋友姓陈,是个小老板,开了个印刷厂。行业里面有现成的软件,可是他用着觉得不合适,自己动手改造。
 
因为一周后要出去旅游,我干脆搬到他厂子里去写程序,有什么问题现场改掉。他的工厂在老小区里面。一楼是车间,居中一台据说是德国进口的印刷机,昼夜不停地运转;二楼是办公室,还有一间单独的机房。机房和各办公室的电脑都是陈老板自己配置,联网;他是美术大专毕业,原先是画图的,但从调试印刷机到Windows联网都搞得有模有样。
 
我跟陈老板聊了下业务流程,也无非采购,入库,作业,出库几个步骤。行业软件其实写得很好了,每个环节都考虑到,还分配了角色权限业务报表等等。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重做一套。不过人家要改就改吧。陈老板在白纸上画出他想要的页面布局,把几个操作步骤合成到一个页面,乌泱泱堆了一大块,一点也不简洁美观。我尽可能帮他拼凑起来,但是如果是正式项目,这肯定过不了评审啊。
 
我待在条件最好的机房,吃饭都有人送来。但是上厕所麻烦,要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去另外一幢楼,晚上那里没灯还要打手电。蚊子一群群的,一边尿一边得晃,否则会失血过多。搁着不高的挡板看到对面楼里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我那会儿已经算出来,虽然条件简陋,工人们辛苦工资也不高,但陈老板的印刷生意是很赚钱的,他的印刷机就是台印钞机。
 
编程之余和机房的小工聊天,他主要任务是联系客户,通过QQ接收和传送印刷文件样稿。我注意到,他几乎从不打开浏览器。对他来说,上网就是上QQ。他在QQ上和客户谈话,和朋友聊天,在QQ空间更新状态,也在QQ里看新闻和玩游戏。而我用的是Firefox,MSN和Gmail,我们在一个房间用连着同一根网线,却处在完全不同的网络世界里。
 
小工告诉我,一楼车间也加了台电脑,车间负责人在那里操作“作业”页面。“现在方便多了”,他说。我有一点点成就感,但更多是希望尽快结束这件事,好去准备我的旅游计划。
 
五天后,我和陈老板核对完所有的页面,告诉他数据库的备份方式。陈老板送我回家塞给我一个信封。奇怪的是,他要我保证,对其他人只能说收到实际现金的三分之二,即便是对我们共同的朋友。
 
一个月后我旅游归来,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也是一位印刷公司的小老板。他打听到陈老板公司里用了一套新软件,居然还能发现是我写的。这位老板想让我给他也安装一套,另外改几个小需求。
 
奇怪,他是怎么知道这软件的?为什么他们都要用这个草草编写的网页版本,明明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买个正规软件?
 
但是我也磨不过这位老板,于是也给他安装了一份。不过这位给钱不太痛快,再提需求我也懒得理他。两个礼拜之后,我去上海上班,整件事情就抛之脑后了。
 
 
在上海我做了金融软件,大数据分析,然后又从事车联网,反正都是时髦热闹的行业。转眼从2007到2017;回顾起来也做了几十个项目。有的得了奖,有的申请了专利,有的还专门开发布会;我的角色从程序员转换成项目经理,架构师,产品总监。
 
但在热闹之余,我隐隐觉得不安。项目成功,其实80%取决于老板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得奖50%取决于人脉,拿专利就看公司愿不愿意花律师费,朋友圈里面转发布会内容的,都是同事。
 
从乔布斯神话开始,人人都在谈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一个既无门槛,又高深莫测的岗位。相比十年前,二十年前,会编程的人越来越多,但知道该做什么的却没有增加。所以乔布斯要比沃茨尼克宝贵了。关于产品的理念越来越多,做产品的工具越来越多,产品经理的PPT越来越炫,身价越来越高。可是我又看了太多现场版的故事,本来是忽悠投资人忽悠客户忽悠用户的,但说的多了,连自己都被洗脑了,所谓现实扭曲力场,或者相信相信的力量。
 
无意中想起当初写的小软件,忽然发现那才是我做过项目中,最成功的一个。实实在在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老板,业务员,车间工人信息对称问题;每个人的工作都在一个页面完成,操作简单直接,所有人都认可;甚至还有其他厂老板偷偷跑来主动要求安装!
 
想一下互联网思维下的工具软件,SaaS,免费,拉新,留存,游戏化思维......但如果真正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其实不需要那么复杂。
 
仔细考虑下去,这个小软件其实并不是我的项目。我只是把代码写出来而已,真正的产品经理,是那位根本不知道什么软件工程互联网思维的小老板啊。是他简洁明了地设定了步骤,定义操作界面,把貌似规范其实不接地气的流程简化到最少,而使用的人还都明白。
 
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简单地屈服行规,把赚钱手段停留在拉客户,买机器,压榨工人上,而是一直在想如何用技术手段优化生产效率;他也没有简单地接受行业软件,认为那样才是规范合理的。最彻底的实用主义,才带来最实用的拿来主义。
 
从提倡免费开始,软件开发似乎就不再是以解决用户问题为出发点,而是强调利用用户的贪嗔痴,占领用户心智,以及用户时间和硬盘空间。产品价值不在于服务是否有意义,而是要符合潮流迎合套路。
 
时至今日,在产品上考虑什么是核心功能,如何设定优先级,我往往会想起当年的陈老板。其实他不是客户,而是产品研发道路上无意中偷学到的一位老师。遇到自以为很懂的项目,静心想一想,到底给用户带来什么帮助?有没有拘泥于所谓的流程和规范,而没有将用户价值最大化?
 
 
几年前大数据刚刚热闹起来的时候,我还遇到过另外一位“老师”。也是一位朋友介绍,说有海归前辈想一起聊聊大数据项目。这位前辈不仅是技术达人,并且已转战华尔街,对金融业务有深入认知。此次回国创业,要和本地名牌大学携手共建。能被他点名邀请,倍感荣幸。
 
聚会场所就在大学内的会所,两桌人基本上是大学各学科的教授博导,聚集起来与前辈共商大计。。觥筹交错之后,教授们纷纷畅谈大数据前景;都是老师,个个口才无碍,言辞便给。然而我听下来发现他们基本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甚至大部分连数据库都不懂。当然,这些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甚至文科的老师不懂大数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为什么要组织他们来聊这个话题呢?
 
散席后前辈和我单独聊天,主要是问我之前金融软件的实施。然后慢慢提到他现在要做的项目。原来前辈做大数据不过是个幌子,关键是要找个当前热门的课题,以海归身份与学校合作;再以名校的名义找地方合作开发软件园区,找些本科硕士去做软件外包,找些中专大专去建客服中心。学校完成校企合作任务,教授们完成课题任务,地方政府可安排就业兼顾完成科研园区指标,而前辈最终是要拿下一块地。
 
这种多赢模式今天不新鲜了,当年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技术可以这样玩,原来资本运作是这么回事。当初玩的是大数据,现在就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当年教授们的即席发言,只要把几个关键词换掉依然是今日头条。
 
和这位“老师”相处的时间更短,不到三个小时。但也偷到一点学问。以后遇到看不懂的项目或者热点,停下来想一想,这神神道道的家伙真的知道他在说什么吗?他到底在给谁创造财富呢?
 
 
产品研发十几年,看了好多朋友圈,读了好多干货。在产品设计的启发上,偷师学到的几点体会,却是最深的。
 
两位老师都善于利用技术。一位用其实,一位用其名。研发人员为技术而技术的案例太多,生怕错过了潮流,或者怕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马化腾说过:“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变成傻瓜,发现问题,然后想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而普通产品经理往往担心被发现是傻瓜,于是想法设法多铺陈些功能,然后去教育用户。”
 
两位老师都是商人。商人的特点就是看利益非常清楚。前辈早就是金融大鳄了,而小老板估计也已经财富自由了。产品经理必须也是个好的“商人”,要能看清楚产品的价值,到底是2C、2B还是2VC 。要明白如何激励各方的利益,让产品运转起来。


当年陈老板要我低报收入,便是算准了消息定会走漏。而其他老板不懂技术且抠门,肯定按听说的报价打了折来讨价还价,而我不耐烦他们就不会继续做下去。
 
这个道理我过了一年才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