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起《围城》里面钱老先生对知识分子的
自黑
,《驴得水》里面对知识分子的
反讽
,《无问西东》的故事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
,展现了知识、理性、正义、同情的力量。
虽然历史上,理想曾经屡次在利益面前土崩瓦解,人们无法做到像电影中那样。但理想主义却作为人类的伟大精神而长久存在。或许,我们拍一部理想主义的电影,它的最大价值不是要外化为现实,而是刻在人们心中告诉大家何为正确。正因如此,
在这个物质丰富、理想式微的时代,这样饱含深情的理想主义的影片才显得弥足珍贵
。
《无问西东》是由李芳芳执导,章子怡,黄晓明,张震,王力宏,陈楚生等主演的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却都出自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在时代生活的矛盾中,挣扎前行,并找寻到真实自我的故事。
张果果、陈鹏、王敏佳、沈光耀、吴岭澜(自左向右)
实际上,影片不单纯是表现这几个学生各自的事迹,或是一个学校的来去与兴衰,而是通过群像的方式,展现了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骨和气质。
迷茫中的吴岭澜
影片上映时,我们也曾出过《
无问西东
》的三分钟影评。影片结构上和我们之前微剧场说过的《
云图
》一样,具有多线叙事结构,是一种“交响叙事电影”。但因为故事只有4个(云图6个),又采用真实的历史背景,并且没有因为一套演员演多个故事造成脸盲症,所以影片比云图要好理解得多。
成为飞行员的沈光耀
在剧情上的串联是这样的:第一个故事中受偏科困扰的吴岭澜帮助沈光耀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沈光耀因此开始从军,并空投食物救助孩子。
陈鹏和王敏佳
在沈光耀的帮助下,幸存下来的陈鹏,影响了李想,李想又将一份真心传承给了张果果那一代。
张果果
影片的镜头组接相当漂亮和流畅。单独一个镜头会觉得非常平常,但是串联起来却感觉非常到位,这是一种导演技巧非常扎实的感觉。比如沈光耀见母亲的那场戏,
寥寥几个镜头,让情绪从激昂进入到肃静
下的张力,对观众的引导无形但又有效,显得游刃有余。
沈光耀的母亲来看望他
当然,影片的缺点也是存在的,如王敏佳和女同事的现代妆,沈光耀飞机大战那场戏的3D处理,还有张果果故事线里过于简单的、电视剧感很强的美术等等,这其实都是比较明显的缺陷。
向同事炫耀照片的王敏佳
不过,影片中凝聚的这种
浓浓的理想主义情怀,却是在当今的中国院线中比较少见的。
片尾有的七分钟彩蛋合集,在深厚渊源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璀璨杰出的人物林立,让人看着有一种社会性的感慨。
《围城》剧照
《驴得水》剧照
对比起《围城》里面钱老先生对知识分子的
自黑
,《
驴得水
》里面对知识分子的
反讽
,《无问西东》的故事
从理想主义的角度
,展现了知识、理性、正义、同情的力量。
在清华园奔跑的陈鹏和王敏佳
影片最初是作为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献礼
的作品,因此片名《无问西东》节选自清华大学校歌的第三段第一句:
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想法或者知识,如果它是正确的,符合自己的真心,那么就去做,别管它来自何方。
编剧、导演 李芳芳
导演李芳芳,她是中国第一个出版散文的中学生,散文作品被独立改编成电视剧《十七岁不哭》,也因此荣获飞天奖一等奖和金鹰奖一等奖,成为获得这两项大奖最年轻的编剧。从美国纽约大学电影学院毕业后,指导了自己的处女作《天长地久》并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2010年6月该片更名《80
´
后》在全国公映。今年年初李芳芳的第二部自编自导的电影《无问西东》在清华举办了首映礼,1月12日在全国公映。
影片由张果果提出的一个问题开始,那就是:
如果提前了解了要面对的人生,那么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人生的坎坷和波澜,个体生命在历史的洪流中如同
一叶小舟
,有人怀着美好的理想却
功败垂成
,有人耗尽一生的心力却
无人知晓
,还有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舍身成仁
。
在不可预料的人生之前,其实每个人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那么,不要管别人怎么说,甚至是整个社会怎么说,
怀着真心,去做自己心中真正认为正确的事情,这才是有意义而又精彩的一生。
完成研究回家的程鹏
这份真心,在吴岭澜身上是
接受偏科的自己
,沈广耀身上是如何
理解国家和个人
,陈鹏则是
嘴角的微笑
和
帽子里掉落的头发
,而张果果是
不向社会中世俗的那一面妥协。
当然,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李想背负着罪恶感度过半生,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救了张果果的父亲,也有王敏佳从一开始追求合影的虚荣,到后来失去一切之后决定为了爱情追随下去的毅然。
说回主题,影片已经通过片尾张果果的自白告诉给了大家: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另外,我们在影片中许多有意思的彩蛋,例如教学生朗读诗歌的闻一多,泰戈尔的随行翻译,林徽因,徐志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