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语
希望一道来传承保护我们的母语:吴语!上海,苏州,无锡,常州,丹阳,启东,海门,靖江,高淳,溧水,宣州,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金华,衢州,台州,温州,丽水,上饶,我们都是一家人!新浪微博:吴语传承与保护小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俄罗斯民俗舞蹈教父 Moiseyev ... ·  5 天前  
Kevin在纽约  ·  #订阅财经VPlus有礼#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语

江南也有"儿化音"? 漫谈吴语里的"儿化"|吴语公众号

吴语  · 公众号  ·  · 2017-08-02 19:38

正文


什么是吴语?         吴语公众号


吴语区全图

什么是吴语?吴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大的一个分片:吴语太湖片。(图上所有泛蓝色地区)。包括了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常州话、绍兴话、无锡话等一系列子方言。

吴语公众号已经开通了评论赞赏功能。如果您有想说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评论哦。如果您喜欢,可以点本页最下方的"赞赏"并且点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吴语里的"儿化"


撰文/陈夏青;

各位读者朋友,今天我们来聊聊吴语里的"儿化"。你可能会一惊啊:“啥?吴语话里有儿化?儿化不是普通话里才有的吗?”哈哈,别急别急,我们一点一点探讨下去。


我们就先从普通话说起吧。普通话里的“儿”念er,当它和前面的音节并在一起,舌头一卷,就成了儿化,像“一个人儿、一朵花儿、一个字儿……”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大家可千万不要认为这就是儿化的唯一表现形式!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的。但是,回到本源的话,它使用的语音毕竟只是汉语北方方言中北京方言的语音,因而大家经常说到儿化,往往只认识到了儿化在北京语音或者北方方言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没有意识到它在其他汉语分支中的存在。


其实啊,吴语里就有儿化。只是,我们的儿化并不是像北方话那样舌头卷一卷的,因为吴语中“儿”这个字的本地固有读音和北方话很不一样。以上海话为例,相信大家很快就能想到,就是读“倪”,“儿子”就是读如“倪子”。大家千万别以为是乱读的!你看,“倪”的右边是什么?不就是繁体字“兒”吗?同样,“霓”“鲵”是不是也都带着“兒”啊?这可都是有道理的!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而“兒”恰恰就是它们的声旁。这说明在造字时代,“兒”和“倪霓鲵”一定是谐音的,否则老祖宗怎么会用“儿”来做声旁呢?现代吴语“儿”的本土层读音仍和“倪霓鲵”一样,恰恰正是反映了古汉语的格局。只是北方话两者读音分化得远了,所以形声关系就看不出来了,而吴语中“幼儿园”“小儿科”等词语中“儿”用的是接近北方话的读书音,所以大家常常想不到念“倪”恰恰是它本来的读音。(注:杭州话例外,杭州话这个字只有读书音。)


(吴语君在这里补充一下,说到儿音,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想起杭州话。确实,杭州话有大量名词结尾会带儿。但是其实杭州话里并非是"儿化",而是"儿缀",是独立的一个音。并且杭州话里"儿缀”的发音形式也并非吴语的里传统的儿字音,而是以读书音,即文读的形式。)


比如在上海嘉定,有“猫‘倪’”一词,本字其实也就是“猫儿”。有的朋友肯定马上想到了猫还有一种近似“猛”(用嘉定话读)的读音。其实啊,那恰恰就是“猫儿”的合音,也就是“猫”的儿化音。怎么儿化呢?前面提到过,“儿”的吴语本土层读音就是接近古汉语的ni,声母是一个鼻音,而这个鼻音声母会独立自成一个音节n,然后和前面的音节合并,就变成一个带鼻音韵尾的音节了


其实啊,“儿”念一个鼻音n并不稀奇哦!“女儿”不就是常说“囡n”的吗?后面这个n,其实就是“儿”嘛!比如苏州,有的称女孩叫“小娘n”,其实就是“小娘儿”嘛!还有些地区“儿子”就是叫“n子”的,和“鱼籽”一个念法,有意思吧!当然,这些“儿”都还是保持独立的,如果它不独立,要贴到前面一个音节上,那就又儿化了。在嘉定有些地区“女儿”还有“丫腾”的叫法,其实就是“丫头儿”嘛!不信,你用嘉定话把“丫头n”三个音节连起来读就清楚了。


现在,大家能想明白了吧,为什么我们称“麻雀”叫“麻将”了吧?对了,它们其实就是“麻雀儿”,而且从中反映出现代吴语“雀”的读音就是保留了相当规则的古汉语格局——古人记载:“雀”和“精”是一个声母的。而“麻将牌”,也就是“麻雀儿牌”,有种说法是起源于太仓,也有说法是起源于宁波,或者至少发源于吴语区,从吴语儿化音的角度看,的确有很强的解释力。

(全文完。欢迎在最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