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2025年预定利率可能再次下调。
监管提出预定利率跟三个要素挂钩,一是五年期贷款以上报价利率,现在已经下降到3.6%;二是五年期定存基准利率,现在只有1.55%;三是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最近的浮动大概1.5%-1.7%之间。2025年预定利率可能再次下调,频率可能没2024年高,但大概率会继续下调。
第二,
2025年的业务增长保持相对谨慎乐观。
目前保司在开门红阶段主要卖的是年金险、终身寿、两全险,储蓄险仍是行业增长的核心动力。尽管预定利率调低,但相对于定存和理财等其他金融产品仍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
2025年新业务价值率可能继续提升。
原因在于,预定利率下调,新单的负债成本下降。且监管对分红和万能的结算利率和分红水平有窗口指导,所以存量的负债成本也在降低。今年大概率会在全渠道推行“报行合一”,个险的费差会有所降低。此外,目前分红险在产品中占比逐步提升,会压低一些刚性的负债成本。
第三,
主流产品将逐步从普通寿险切换至分红险。
目前的主流产品是普通寿险,但监管引导加上保司对利差损的担心,都在大力推分红险,分红险可能重归行业主流。如果未来资本市场有更多支撑,类似美国的变额年金、指数化年金、独立账户也会有所发展,产品形态更加多元。
第四,
个险规模基本企稳,队伍清虚进入尾声。
从代理人体量大的头部险企看,国寿、平安代理人规模人力出现回暖,太保、新华、人保短期仍有队伍结构调整,但规模降幅正在逐步收窄。各家公司普遍从以往粗放的“人海”战术向绩优“人力”的战略转型,绩优人力产能逐步提升,有望带动个险新业务价值在利差和费差改善的背景下继续提高。目前寿险市场客户决策更加理性,需求从被动转向主动,对渠道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个险人力结构性优化也适应了客户对于提升个险专业性的要求。
第五,
银保将持续贡献规模,价值贡献也会提高。
去年银保标保1400亿,个险标保约1900亿,未来银行网点的产能可能和代理人平分秋色。由于银行利差不断收窄,其对提高中收有迫切需求,去年5月监管取消银行网点与保险公司合作的“1+3”数量限制,放开“一对多”后,有望驱动行业摆脱纯佣金的竞争,更加聚焦产品开发和服务质量,产品开发和服务能力更强的险企有望更为受益。
第六,
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向全国,为养老保险带来了新契机。
代理人帮助客户节税,客户接受度非常高,以此为切入点,能带动商业年金险发展,从而发挥保险业在第三支柱中的主力军作用,这也是目前很多保司看重个人养老金市场的重要原因。
第七,
医保改革可能会赋能健康险发展。
受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基本医保的压力比以前更大,去年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如何支持商保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医保平台数据赋能商业健康险发展。国家政策支持下,商业健康险发展空间巨大。
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是商业健康险发展的逻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