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忠言逆耳利于行 你敢于听逆耳的忠言吗?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4-03 16:11

正文

忠言基础是忠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永远正确而从不犯错误的人。然而,知人易,知己难。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就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能否倾听他人的逆耳忠言,往往成为人生成败的一大关键。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谁会给我们讲逆耳之言?人的一生当中,对我们批评最多、说逆耳之言最多的人,一般而言是我们的父母。从一个顽皮的孩子到成家立业的大人,父母不知批评过我们多少次。但毫无疑问,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事实证明,一个人对你关心关爱的程度,往往与对你讲的逆耳忠言成正比。

为什么说逆耳忠言极其可贵?良药总是苦口,忠言向来逆耳。一般人往往喜欢听赞扬之语、顺耳之言,而排斥逆耳忠言。因此,只有那些一心一意、尽心竭力为对方着想的人,才会坦陈己见、犯颜相谏。所谓忠言,就是诚恳地劝告对方,以使之改过迁善。忠言的基础就是忠德。可以说,能够对别人讲逆耳忠言的人,是有较高忠德修养的人;能够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也是有修养,能够成大器的人。因此,逆耳忠言,从本质上讲体现的是忠德。

逆耳忠言,无论对于君主、官员,还是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人人都需要忠言

古代,从善如流、善于纳谏而获益的君主不乏其人,因刚愎自用、拒纳善言而身亡国灭者更是大有人在。确实,君主的地位高、权力大、威严盛,难以听取不同的意见,而臣下也慑于各种利害而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更不用说据理力争地批评与责难。但是君主的决策关乎国家安危、民众利害,而非一己之私事。正因如此,当鲁穆公向子思请教何为忠臣时,子思才脱口而出:“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孟子也以敢于向君主责善发难为真正的忠诚,以敢于向君主提出批评建议为真正的恭敬,而将迎合献媚于君主者视作损害国家利益的小人。

对于执政的高级官员而言,是否善听逆耳忠言也关乎着国家存亡。举个例子,春秋时代,赵简子的家臣周舍,矢志对主人直言谏诤,每天拿着笔墨和简牍,紧随简子之后,记录其过失。日有所记,月见其效,年末回首,大有裨益。当周舍去世后,简子三年不闻己过。简子痛惜地说:“自从周舍死后,再也没人指出我的缺点过失。我担心,长此以往,国运堪忧啊。”

逆耳忠言还关乎官员个人的前途命运。春秋时期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时,官员和百姓都来庆贺,说的全是吉祥话。不料,有个老伯身穿孝衣,头戴白帽,前来吊唁,令人倍感惊愕。孙叔敖问其故,老人答道:“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闻听此言,不禁大为悚惧,遂谦恭地再三请教。老人谆谆告诫道:“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觉得老人说得非常有道理,表示自己一定会谨记在心。孙叔敖在位期间,楚国国力达到鼎盛,终成一代名相。

社会更需要忠德

当今社会,有的干部缺乏谦虚胸怀与宽宏气度,不是本着“有错必改”的态度,而是给提批评意见的人扣上“告刁状、发噪音”的帽子,伺机打击报复。据报载,某地一干部既贪且霸,手眼通天,左右逢源,对提批评意见的人肆意打击报复,以致没有人再敢招惹他。于是,这名干部更加有恃无恐,飞扬跋扈。某日,其亲属与一位出租车司机发生口角,这名干部竟纠集心腹将司机殴打致死,激起众怒。最终,他被判死刑,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这些事例说明,人尤其是那些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只要有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胸襟,就肯定有很多乐于、敢于给自己提意见的人。如果一个人每天听到的都是赞誉之词、称颂之言、阿谀之语,那不是说明自己没有过失、错误,往往是自己刚愎自用、自傲自大、听不进逆耳之言所致。长此以往,就会众叛亲离,甚至身败名裂、家破国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的干部深思吗?

除了君主、官员之外,普通人也要善听逆耳忠言以促进个人发展。人们谈论某人栽了大跟头或吃了大亏,往往会感叹一句:当初怎么就没人劝他一句呢!人们谈论某人功成名就,了解内情者也往往会感慨一句:幸亏他当初听从了某人的劝告!没人劝告则栽大跟头,听从劝告则功成名就。这是无数历史事实所一再证明了的!

总之,人人需要忠言,社会需要忠德!

节选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忠德诠解》,中国方正出版社授权发布,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或致电010-62671188转31667

微信号:ruxue_qq
推荐文章
公路商店  ·  我们要上天了!
8 年前
滑州百事通  ·  500强企业跟滑县小编耍流氓
7 年前
投资数据库  ·  7-11物流配送模式解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