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浪漫理性的法国,成长于开朗乐观的美国,又具有谦虚深沉的中国血统,这使得马友友擅长发挥对不同文化的敏感触觉,拿捏音乐作品中多层次的复杂性格:
他演奏出的音色,较其它大提琴家鲜活而多样,能轻易展露音乐的内涵
。
光看马友友的外型——温和,亲切,沉稳,总是面带微笑,你绝对不会想到,这
是一位喜爱不断开拓新领域,在风格变化上无所不用其极的音乐家
。他在待人处事上与外表如出一辙,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但
在音乐上的探索则勇猛而大胆
。即使他在古典音乐领域已经独领风骚,也依旧马不停蹄。
马友友经常喜欢用大提琴改编演奏高难度的克莱斯勒、帕格尼尼小提琴乐曲,这使得他的技巧上攻无不克。
指挥大师马泽尔曾这样评价:
“马友友是一位绝佳的器乐家,当他的指挥一点也不必费神,他才高艺纯,任何技巧上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敏感度极高,又能和音乐融为一体,演奏起来真是豪情万丈!”
除了独奏外,马友友几乎都能与每一位合作对象在音乐中擦出火花,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音乐新风貌,当中
横跨古典曲目、当代乐派,甚至流行音乐与电影配乐
——如与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合奏经典影视音乐;与流行人声歌手麦克菲林合作灌录专辑,以大提琴和人声做完美的结合......
虽然涉猎广泛,但绝非“泛泛而弹”
。19次的格莱美奖,涵盖了他弦下的古典乐、电影配乐、世界音乐、民谣……2000年,由马友友演奏的《卧虎藏龙》电影配乐,更拿下奥斯卡最佳配乐大奖,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强大的“兼容性”之上,是对每一场演出与录音不失毫厘的严肃与认真。马友友曾说,每次演奏的曲目,都会等到真的觉得自己可以做了,自己的诠释有意义之后才会公开奏响。
“音乐不是消费品,不是说我交出、你接收就可以了。演奏音乐如果没有意图,就没有意义。”
这位对音乐有着无上追求的全能型大提琴家,他的作品无疑具备丰富的聆赏性与深厚的艺术价值。在他的麾下,我们惊讶地发现,大提琴竟有如此多样化的表现,由大提琴改编的流行、爵士、民谣等曲目竟可以这样好听!
当然,在对纯古典曲目的演绎上,马友友不愧为当今数一数二的名家,技艺高超却不轻浮,音符中尽是沉稳与高雅,优美动听又不单薄,旋律间流淌着深邃的乐思与镂刻尽至的细节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