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的咖啡馆里边看书边喝咖啡,是当代年轻人习以为常的事,但在卖炸鸡汉堡的餐厅看书,可能还是一种新鲜体验。
最近,天津出现了一家另类书吧,它没有开在商场、咖啡馆,而是肯德基内。
肯德基里开书吧,打破常规认知的神操作
原来,这是掌阅和肯德基为了响应天津市建设“城市书吧”的号召,将阅读与美食结合起来,一起联手打造的“滋味书吧”。
值得一提的是,它不是持续一两天的快闪店,而是会持续运营下去的书吧项目。
因此,如何让“滋味书吧”有吸引力,长久保持新鲜感,是掌阅和肯德基要解决的难题。
来看看他们是如何巧妙解决的。
/ 用心布置,营造色香味俱全的阅读体验/
1、开辟独立沉浸式阅读空间,满足不同阅读需求
既然书吧是要长期运营,那需要有固定的位置,且处于不容易被打扰的环境。
肯德基在店内为书吧单独设立了一个迷你阅读空间,书吧内不仅有大量纸质书,还有掌阅提供的电子书阅读器和电子书籍。
此外,还提供了多种有声读物。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一家迷小书吧,形成了一个涵盖纸质阅读、电子阅读和听书的多元化阅读空间,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食客的阅读需求。
而且,书吧另一重作用可以让部分用户能够专注阅读本身,避免注意力分散。有些人在阅读时,总觉得肚子空荡荡,一旦饥饿感袭来,阅读的意志就会开始瓦解。
当处在这样一家书吧阅读时,可能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一边翻阅书籍,一边炸鸡可乐,填满灵魂的同时,也喂饱了肚子。
2、 营造丰富阅读场景,激发阅读兴趣
不喜欢阅读的人,并不是讨厌阅读本身,而是对阅读这件事缺乏兴趣或动机。但是,一旦把他丢到一个阅读场合里,他可能也会不由自主去尝试阅读。
因此,要想让消费者拿起书本,光有独立的空间、丰富的阅读方式还不够,还要有强烈的阅读场景感。
掌阅和肯德基在主题店里,就由内而外营造了丰富强烈的阅读场景。
首先在柜台点餐时,店内鲜艳标识时刻提醒你,这是一家“超好吃的滋味书吧”。
其次餐桌上以“弹幕”形式,模拟消费者可能产生的内心OS,从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餐厅墙柱和墙壁上,则以名人大家的有趣箴言和文章,来讲述人生与吃的况味。
就连全家桶的杯套等周边,也都很巧妙地“植入“了书吧信息。
这些丰富的场景,营造了一个有别于传统炸鸡店的餐饮氛围,当人们置身其中时,可能会忍不住去“滋味书吧”小读片刻。
3、互动UGC,巧妙建情感联系
小说《小王子》里,小王子应狐狸要求驯服了狐狸,他要离去的时候,狐狸说,我伤心得想哭.小王子说,我从来没想过要伤害你,你却希望我驯服你。
正如人与人/动物的情感,是发生互动建立起来,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也是如此。
为了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掌阅和肯德基想出了一个不错的互动点子:
每一位消费者就餐时,都会收到一张滋味小卡片,消费者需要用书名来形容卡片上给出的滋味。而写下的书籍,后续会登陆书吧。
这一滋味收集,既契合“滋味书吧”主题,同时,也促使消费者与书吧建立情感联系,而这种情感联系可能会驱使他们再次光临。
在线上,为了照顾无法去线下门店互动的用户,掌阅同步滋味收集活动,发起“六小时滋味收集计划”,也获得了不错反响。
此外,为了预热“滋味书吧”开业,掌阅还以预热餐厅开业形式,发布了三张颇有意思的倒计时海报,吊足用户的期待和好奇心。
/ 跨界肯德基,打通美食场景 /
在这次跨界合作中,掌阅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与肯德基联手打造一个多元化的、人人都可以参与的阅读场景空间,丰富阅读况味,让阅读变得低门槛和有吸引力。
实际上,这不是掌阅与肯德基首次跨界合作。在今年4月,掌阅就与肯德基一起,联合青年作家张悦然、蔡骏、卢思浩,开启2019年元气读书计划。
肯德基推出新品泡菜肥牛帕尼尼,以“超能打”赋予早餐醒神概念。而掌阅则用年轻人喜爱的青年作家,从阅读的意义解读“超能打”,
将身体能量与精神气质结合起来。
掌阅之所以接连与肯德基合作,是希望借助这家遍及全国各地的餐饮巨头,打通美食场景,以塑造更年轻、有趣的品牌底色。
当下年轻人,一方面把“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挂在嘴边,强调美食之于生活的重要性,一方面又信奉“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推崇读书的价值。
这实际说明,年轻人既希望“用美食喂饱身体,也渴望用阅读填满灵魂”。
基于这样的洞察,掌阅多次跨界肯德基才有现实意义:打通美食场景,拓展阅读边界。
/ 以跨界的方式,实现阅读的无所不在/
在数字阅读品牌里,掌阅可能是跨界最为频繁、大胆、主动的品牌,而它的每一次跨界,都是为了实现阅读场景的无所不在。
与肯德基的跨界是为了打通美食场景下的阅读,与原麦山丘的跨界也是如此。
今年世界读书日同时跨界厦门航空和中国铁路,将阅读带入飞机、高铁,打通出行场景,给漫长枯燥的旅程,注入阅读活力。
从掌阅的跨界动作看,能发现两个特点:
1、掌阅是在按照生活场景,跨界各行各业的品牌。
2、掌阅用有趣好玩的跨界,消解传统严肃的读书号召,将阅读渗透生活方方面面。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公布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是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是3.32本。与去年相比,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基本持平,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增加0.2本。
这一报告透露两个信息:
1、相较日本、韩国人均10本左右的读书量,国人人均读书量很少;2、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在缓慢提升。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我们的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碎片,留给读书的时间并不充裕。
在过去,我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花一下午看书。但今天,我们更多在地铁上看书,在等车时看书,在吃饭间隙时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