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市里传来的都是坏消息,比如:
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市场利率在走高;
商业银行纷纷取消首套房利率优惠;
发改委禁止房企海外融资;
30万亿的通道业务被压缩规模;
新房的禁售期从2年搞到了10年……
看完这些消息,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楼市快完蛋了,房价要暴跌了,炒房客要跳楼了。
其实,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上述坏消息,绝大多数是针对一线、二线城市的。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远离核心城市圈的三四线城市,楼市政策仍然暖风习习,充满了鼓励上涨、鼓励购房的暧昧与挑逗。
这不,5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又给三四线城市送上一份大礼:2018年到2020年3年间,将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而在今年年内,要开工改造600万套。
也就是说,2017年到2020年的四年里,棚户区改造将达到2100万套。对此,新华社的通稿是这样说的:
在商品住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充足的市县,进一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确保完成今年再开工改造600万套的棚改任务。会议确定,实施2018年到2020年3年棚改攻坚计划,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500万套,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和金融、用地等支持……
看懂了吗?在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棚改其实就是拆。政府坐庄,给棚户区的老百姓货币补偿,或者发放购房券,让这些居住条件恶劣的居民去买新房,推动去库存。
也就是说,政府出钱给棚户区的居民,换取他们的土地。居民获得钱,或者购房券,去开发商那里买房子。这样看起来似乎政府做了不划算的买卖,但棚户区往往位置不错,下面的土地价值较高。所以从长期看,政府不会吃亏。因此,这是多赢的方案。
当然,这中间需要银行的低息贷款,因为三四线城市政府没有那么多财政盈余。国家充分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仅有低息贷款,还有中央和省的财政补贴。
为了推动棚改,央行通过PSL(补充抵押贷款)方式,向国家开发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然后由国家开发行等转借给地方政府,并由此形成了新的货币发行方式。
2012年、2013年,国家开发商发放棚户区改造贷款分别为778亿、1060亿;2014年、2015年则大幅增至4086亿、7509亿。截至2017年1月底,PSL余额达了惊人的2.3万亿!而PSL贷款,大多数跟棚改有关(此外还有少量“三农”用途)。
PSL,跟逆回购、MLF,事实上构成了最近两年央行主要的发钞渠道。
央行在外汇占款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一直拒绝降准,秘密就是发钞方式发生了巨变。到今年4月末,SLF(常备借贷便利)余额规模102.7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余额规模4.11万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余额规模2.3万亿元。可见,PSL和MLF才真正带来了货币总量的增长,SLF随借随还余额不多。
换句话说,央行过去两年多向市场投放的增量基础货币里,有大约三分之一是PSL,而PSL贷款基本上通过三大政策银行投放,大部分跟棚改有关。按照目前的货币乘数5.3估算,因为棚改投放货币而衍生出来的广义货币M2有10到12万亿!
通过棚改投放基础货币,由此衍生出更多的广义货币M2。而棚改在三四线城市往往不带来住宅增量,而是通过“拆除—货币补偿—购买新房”的方式去库存。
另外,再辅以首付降低、按揭利率打折、公积金优惠、购房入户、购房退税等。最终,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就这样被激活了。
这种玩法,估计仍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所以,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刚需来说,如果有承受能力,还是尽快买房,因为你玩不过“发钞方式”推动下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当然,由于这些城市可能人口减少,或者增长缓慢,对于郊区、新区、开发区的房子要小心。
此外,在三四线城市投资性购房要谨慎。因为从长远看,中心城市形成的城市圈,将长期抑制普通三四线城市的楼市。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韬略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