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完全消除白血病恶性克隆有望根治该病。过去三十年,对年轻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年龄<60岁)以及一些老年AM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主要指7天连续输注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3天,即所谓的“7+3”方案[1-3]。多个随机临床研究比较了去甲氧柔红霉素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诱导治疗[2-5],柔红霉素剂量为45~50 mg/m2,去甲氧柔红霉素剂量为12~13 mg/m2,但Reiffers等[6]的研究中IDA剂量为8 mg/(m2·d)连续5天。各个研究表明,在非老年患者中,去甲氧柔红霉素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优于柔红霉素组。米托蒽醌主要用于复发难治性白血病以及白血病的巩固和维持治疗[7]。
针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的诱导治疗都是基于长春新碱、蒽环类抗生素和强的松的“骨架”而组成的[8-10]。单纯长春新碱和强的松联合治疗能够诱导35%~65%的完全缓解率。在此基础上添加蒽环类药物,能够使完全缓解率升至均78%。其中柔红霉素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蒽环类药物。关于蒽环类药物的给药方案仍具有争议。最常用的两种方案就是每个疗程中每周1次,或者每个疗程中每天1次连用3天。虽然没有任何随机研究来阐述强化诱导治疗的作用,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诱导方案都包含了L-门冬酰胺酶或环磷酰胺。门冬酰胺酶并不影响CR率,但是可能会延长无白血病生存期。环磷酰胺同样不能提高CR率,但是可能会改善患者的缓解质量。因此,标准的诱导治疗方案可以为4药联合(长春新碱、强的松、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或L-门冬酰胺酶),或者5药联合(长春新碱、强的松、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和L-门冬酰胺酶)。Hyper-CVAD方案是另外一个常用的治疗成人ALL的方案。没有研究数据表明哪种方案会优于另外一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