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马斐九频道
专注品牌定位、营销管理、营销培训、客户开发、销售客户心理学、经销商管理、渠道建设、员工潜能等培训。【品牌故事】【营销思维】【煮三国 知管理】精彩不断!我们只做能学、能会、能落地的营销培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品牌几何  ·  红米新Logo:REDMI的红色“大写”背后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马斐九频道

酒镇轶事⑥| 诗酒杏花村

马斐九频道  · 公众号  · 营销  · 2024-11-25 08:00

正文

即便面对名酒和地产酒的强烈冲击,山西仍然能够“守定清香不放松”。也许正是这份对于产品品质的认真,才能使得这片酒镇凝聚出一股正气,成为守好大本营的根源所在。  

策划 | 马斐九频道

撰文 | 李昕浩

2024,九频道走在酒镇街巷中,跨过西部的山高水远,浅涉东部的坞渠纵横,迈步向北,回到原点。 

这里是白酒行业公认的“祖源”,是近现代烧酒技艺传播的起点,更是白酒销售走出大山大河,得以遍布全国的商业核心,当然,这里也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集中产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马斐九频道专题策划《酒镇轶事⑥》,今日关注:杏花村

杏花村的前世今生

从古至今,杏花村这三个字,有着太多的意象,无论是在正史中的记载,抑或在唐诗宋词中的对仗修辞,杏花村都和“闲适”“桃源”“美酒”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立体的词汇。 

得益于此,当杜牧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时候,自古及今的文人墨客们,就为这个诗情画意的村子开始“神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乡成为了古人内心的一个避风港,杏花村也成为了中国酒史上的扉页。 
把时间的指针回拨千年,回到先秦时期,会惊讶地发现,在那个时候,汾阳、杏花村、美酒就已经在中国历史上,点上属于自己的墨色。
当然,汾阳也是因为在汾河之西,背山面阳,和同在北坂之地的咸阳一样,便有了汾阳之名。 
山西的简称是“晋”,这个字便是从春秋时期的晋国而来,三家分晋后,汾阳作为重镇隶属赵国。“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性格描述,在《史记》中,对于赵国的描述是四个字:“四战之地”。这么一个无时无刻裹挟着战争和血火之间的国家,不容许有太多的安逸,那种慷慨激昂的国家性格,渗透到了赵国的方方面面。 
于是,赵国的青铜冶炼技术仅次于秦国,赵国的胡服骑射战力七雄第一,而彼时的汾阳又名兹氏县,这里有着从仰韶时期就流传下来的酿酒传承,汾阳产出的酒也沾染了赵国的那份胆气,正如卫鞅口中评价的赵酒:肃杀凛冽,激人热血。 
这八个字,单单从口味和体感上来描述,就和现在的清香型白酒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酒质纯净清冽,易激起血热,醉酒快醒酒亦快。
虽然从酿造工艺上来说,两者天差地别,但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酒魄,就一直传承了下来,从未改变过。彼时杏花村兴许还只是一片无人问津的乡野,或有三两行商路经,但彼时还无人想到,这里在千年之后,会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 如果从史料中找寻杏花村的踪迹,史家们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认可的,是“羊羔酒”的酿造工艺,因为酿制这种酒需要杏仁作为原料,因此古代杏花村也因为广植杏树而得名。 
而杏花村的故事,一直到南北朝才渐起锋芒。 
在正史《北齐书·卷十一》中记载,公元前561年,北齐武成帝高湛在晋阳给其侄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手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要知道,晋阳作为北齐别都,一直以来是经济军事重镇,北齐皇室也多停驻晋阳,而“汾清”二字,也成为中国正史上实名记载的“名酒”之一。
“汾清酒”的产出地,便是在汾阳,在高湛手书的8年前,也就是公元553年,杏花村就以其出产的“百泉佳酿”闻名,但那个时候的佳酿还是“浊酒”为主,南北朝秉承魏晋风骨,有着“清圣浊贤”的文化传统,于酒而言,经过蒸馏和漉酒之后的“清酒”,更受到士大夫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喜爱。 
于是杏花村的酒坊响应时代浪潮,纷纷对自己家的酿酒技术进行技改,将浊酒改造成为清酒,汾清酒的名头也越发响亮。 
紧接着,就是隋唐,那个将中国诗酒风流演绎到极致的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地方经济的富足,粮食不断富余,再加上集权中央对于技艺的超高要求(优先满足皇室需要),高强度的产品需求传统的酿酒工艺发出了挑战。 
杏花村历史上的第二次技改——“干和烧”开启。 

据《齐民要术》记载,干和烧技艺从本质上是减少用水量,避免水含量过多而导致酒醅长期浸泡而酸腐,单从其粮食和水分的配比来看,较为接近“固态发酵”,冬酿夏收,通过长时间缓慢的发酵,释放出更多的风味物质和香气。

“干和烧”技艺的成功,使得杏花村一跃成为唐代名酒镇的典范,据相关资料记载,彼时杏花村内前店后坊的酒家、客栈达到了七十余家,来往客商络绎不绝,与同时代的“郢州春贡”“剑南烧春”“蒲州桑落”“宜城醪酒”“乌程若下”“长安新丰”“九江湓水”并称为唐朝“八大名酒”。 
一直到元末明初,在这八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杏花村和它的“汾州干和烧”,一直在中国名酒榜单上名列前茅,并且在历史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吸收自丝绸之路以来,中原到西域这一路上传播而来的酿酒、蒸馏技艺,不断提升品质和技艺成熟度,“干和酒”也被更简明的“汾酒”之名代替,并一度垄断烧酒大曲,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中国第一酒”。 
| 到了明代中叶,行天下的晋商开始崛起,而汾酒也随着晋商的步伐,走遍华夏大地。
据当地县志以及史料记载,明清时期贸易政策宽松,制酒制曲业十分繁荣,晋商则通过其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垄断北方贸易,并将杏花村和当地的汾酒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西行至陕西成就了西凤酒、至贵州成就了茅台酒,北上至河北成就了老白干,可以说,这是杏花村酒水贸易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四库全书》中记载了一场发生在康熙四十六年隆盛空前的“中国汾酒诗会”,集中涉及杏花村汾酒诗歌有9首,如宋荦的:滦鲤登盘美,汾酒开瓶馥郁;王式丹的起步更促坐,汾酒翁出坼。汾酒也成为唯一载入《四库全书》的国家名酒。清代诗人袁牧在《随园食单》中写道:“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也把汾酒列为“天下第一烧”。 
清朝末期,汾阳商人王协舒在杏花村开办了“宝泉益”酒坊,后转由其三弟王协卿接管,更名为“义泉涌”,正是汾酒集团的前身酒坊。 

公元1919年,在汾河之畔,晋裕汾酒有限公司成立,杨德龄任经理,“义泉涌”所产汾酒由其包销,1932年,晋裕公司对“义泉涌”进行了合并,在此期间,还获得了中国白酒业第一枚注册商标。而这些历史回忆——晋裕公司招牌,“宝泉”二字牌匾,“义泉泳”二掌柜韩瑞符床铺下的银窖,展览室里历代掌舵人的画像和图片,带有亲笔签名的公司信件和传票还在汾酒老作坊中静静地陈列着,讲述着杏花村汾酒的辉煌过去。 

一直到1948年,政府购入晋裕汾酒有限公司股份,国营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宣告成立,千年前的“汾清酒”“干和烧”,百年前的“清香汾酒”,终于和现在我们认知中的汾酒身影完美重合。 
杏花村镇的每一次崭露头角,都适配了中国文明演进的波峰,“一壶杏花村,半部华夏史”,不外如是。
再见杏花村镇

今年4月,九频道团队开启《寻醴大国酿造·山西行》,在杏花村镇和汾酒和酒镇撞了个满怀。我们参观了酒史博物馆,参观了汾酒老作坊,驱车在杏花村镇拍摄取景之时,惊叹于这个小镇的“细节”,沿路铺设且越来越多的小酒厂,各色穿着的酒厂职工,带有“杏花村”字样的古镇牌坊,古色古香的酒都宾馆,黄墙红顶的厂房,汾酒专建的学校、医院…… 

| 彼时我们期待着,九频道与杏花村镇的下一个“撞个满怀”,时隔7个月,这个满怀再次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作为酒镇系列的最终章,杏花村似乎是感受到了我们的诚意,当我们从古井镇乘坐高铁前往杏花村镇的时候,长达13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属实是有些疲倦,但驶入山西境内后,车上渐渐多起来的山西口音,乘客们手里拎着的装着汾酒的箱子,在绿皮火车上打着电话商量着定制酒购置的年轻老板,杏花村给每一个光临者都带来了一丝好奇和关照。 
当绿皮火车终于在上午十点停靠在汾阳站的时候,阳光透过层层云雾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十足的温暖,一直到我为期五天的调研结束,杏花村都无一例外地保持着艳阳天,即便室外的空气温度已经接近12、13℃,但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依旧是暖洋洋的。 
7个月没有再来杏花村镇,我在提前订好的酒店收拾好行囊之后,便叫了一辆出租车,沿着杏花村的主路一路开了下去,找找和印象中七个月前杏花村镇的不同之处。
实际上,当汽车起步之时,我就感觉到了明显的差别,主路沿途的酒厂、酒坊数量有明显提升,上次来还用围墙围起来的在建中的汾酒办公大楼业已建设停当,连彼时有些杂乱的街道,也已经变得整洁如新。 

“下半年来我们这边一直在强调良好市容,对我们环保环卫的要求也提高了,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卫生,镇上也下了通知呼吁大家注重城市形象,所以就看起来很干净了,即便是还有很多在建设中的酒铺,他们的建材垃圾也要及时清理”,当地一位清洁工师傅这样说道。 

不仅如此,杏花村的定位,也更加注重“专业”二字,但是整洁和专业后的杏花村,却有了一个新的形容词:“萧瑟”。 
“我们这里应该准确叫作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在杏花村镇干了五年销售的张师傅这样说道:“一个专业的镇子应该围绕核心主业,打造立体小镇,杏花村镇现在就是以清香白酒为核心产业,以汾酒大道为中轴线,像树枝开枝散叶一样,把产业铺排出去,但同时又尽可能避免和茅台镇出现一样的产业过于密集的情况,尽可能不影响当地民生”。 
张师傅的这番说辞,有理有据,据他自己所说,是他查阅资料之后,总结出来的一段话,不仅可以作为客户来杏花村镇的背景介绍,也可以提升自己对区域经济的认知。
事实也正如张师傅所说,杏花村镇呈东西走向,夹在青银高速和岐银线之间,无论是距离汾阳站还是距离汾阳市市区,都十分接近,铁路、高速线路的贯通,使得杏花村镇在交通区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越是这样交通交汇便利之地,越是容易将产业布局和村镇民生放置在对立面,不仅是酒镇,很多旅游小镇,尤其是名镇,这种现象就更是明显。
从这个角度上讲,专业化小镇产业必然是未来工业小镇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大部分中国村镇而言,短板效应会更为突出,即便是工业小镇也难以逃脱短板效应带来的弊端。
据杏花村不少酒店人员讲解,杏花村本地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旅游娱乐文化资源,除过汾酒工业旅游区以外,虽然有太符观、护国灵岩寺、药师七佛多宝塔、杏花村新石器遗址、烽火台、申明亭、镇河门等文物古迹,但缺乏文旅开发和互动性,很多游客都不会很感兴趣。 
“每年来酒店就住的基本上都是来杏花村找酒厂谈合作的经销商,出差住宿的人员多,专门旅游的人比较少,杏花村这边应该很早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站在我们经营者的角度上,在我看在杏花村的开发方向目前还无法专注‘旅游’这个方向”一位当地酒店的副店长这样说道。 
这大概就可以解释为何萧瑟了,杏花村镇确实单单从白酒生产和流通的角度上来说做得相当到位,酒厂宣传,酒坊介绍,道路命名与建设,酿酒作坊等等都无可挑剔,给人带来的那种专属于酒镇的专业程度也很高,同样都是有着较高科技和城镇开发程度的酒镇,杏花村镇和洋河镇很像,都很有现代气息,但杏花村镇或许是对“体验感”没有那么重视,致使这次去杏花村镇,少了亲切,多了凉薄。 
要知道,人间烟火,才是酒镇真正的味道。

从东堡到西堡

“以前的古杏花村,就是现在的东堡村和西堡村”,在杏花村镇生活了十几年的李师傅这样说道。

从我住的酒店出门向西,走不了几步就是杏花村东堡和牌坊门匾,再往前大概走20分钟的路程,就是西堡。虽然不是第一次来杏花村镇,但东堡西堡两个村子都还未仔仔细细地走过,这次酒镇之行,得以实现这个愿望了。 
在东堡门口竖立着一块立牌,上面写着“杏花村东堡 中国淘宝村 汾阳市乡村e镇”,上面还有一个“汾享杏福”的logo,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并不好理解,我还是在一个学生的介绍下才知道这个立牌的由来。
“这个中国淘宝村指的是这条街里面的这些卖酒的散户,家家都在淘宝上有店铺,销售情况还不错,给我们这里的地税贡献不低,就起了个这个名字,至于那个e镇就是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农村电商提出的举措”,已经初三的小郭一边啃着还冒着热气的烤肠,一边热情地介绍着。 
有关乡村e镇,据山西省政府网站和山西日报介绍,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为支撑,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互联网应用基础的发展空间平台。据2022年10月25日山西省商务厅披露,省政府将力争用两年时间,培育100个乡村e镇。 
| 以白酒销售为主的东堡村,显然就是清香型白酒网络电商的主阵地。 
“我们这边酒厂多,地缸发酵没那么高的门槛,各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酿酒作坊,我们就主要做网上,自己作坊酿的散酒、包装酒、定制酒这些量大一点,还有就是贴牌和开发产品,有不少跨界做酒(果酒)拿我们的酒调配,”东堡街道上的一位作坊经销商介绍道。
当问及大概销售额时,这位大哥神秘地笑了笑,并没有回答。 
再往里深入,便到了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院口,和今年4月份之时有幸得见时一样,老作坊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提名之一,历史感和斑驳感仍旧厚重,明末清初傅山所题的“得造花香”匾额还在古井亭边。 
西堡则跟东堡有着截然不同的样貌,如果沿着西堡的主路一路向里,和汾酒博物馆就仅有一路之隔,可能是因为杏花村镇人民政府就在旁边的原因,西堡虽然还没有商铺云集,但靠近汾酒酒厂,无论是车流量还是人流量,都相比于东堡有着明显的增加。 

来杏花村之前,我在网上买了一本1998年出版的《汾州沧桑》,对书中记载的“汾州八景”——卜山书院、汾水行宫、马跑神泉、鹤鸣古洞、烟笼贤阁、雨渍仙碑、文湖鱼唱、彪岭樵歌很感兴趣,但很可惜,这些记录的历史胜景,最终还是淹没在了历史洪流之中,从东堡到西堡,一路走去,尽皆看到的是现代化城镇的建造痕迹,只能在一本本县志中,找寻历史的痕迹。 

离开汾阳之时,查阅资料时看到了吕梁日报的一篇名为《从傅山题“得造花香” 谈杏花村酿酒环境》的文章,读后才知道,杏花村背后的山就是子夏山,方知此地便是孔子高足子夏晚年的隐居之所,一时间便觉得有些懊悔不已,自己的准备工作还是没有做足,不然一定是要去子夏山观摩一番的。 
或许在千百年以前,当东堡和西堡的某位稚童在田间嬉戏之时,在路边石头旁碰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听着他嘴里念叨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便突然开了智,自此奋发向上,或商或学,为自己本枯燥的人生变了一番模样。
每一家都好喝

杏花村镇内有很多个第一,比如中华名酒第一村,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第一座酒史博物馆。 

而在诸多个第一中,中国历史第一保健酒——竹叶青酒的存在,绝对不能被忽视。 
对于竹叶青酒的认知,不能单纯来看,毕竟从现代工艺的角度上来说,竹叶青酒属于配制酒,也属于露酒。竹叶青酒以汾酒作为基底,通过添加砂仁、紫檀、当归、陈皮、公丁香、零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材以及冰糖、雪花白糖、蛋清等配料,在改变风味的同时,也改善了饮用口感。 
可以说,竹叶青酒是汾酒的伴生物,但同为中国传统历史名酒,又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品牌底蕴,早在大周武则天时期,竹叶青酒就广受贵族阶级喜爱,毕竟从生产成本角度上来说,竹叶青酒更为贵重,颜色也更为好看,毕竟那个时候的民众很多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是饮用粮食酿造出来的美酒。 

据相关史料记载,竹叶青酒在宋朝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酿造,宋朝以后中国其他地区的竹叶青酒配制技艺逐渐衰落、淘汰,且竹叶青酒因为涉及各辅料品质甄别、区分,辅料配比,浸泡陈酿时间把控等环节,其人工技艺在配制的各个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属于经验型技能。上千年来,这种技艺由口传心授、师徒相教的方式口口相传,具有极强的代代相授的传承特征。 

这么多认知基础叠加在一起,让我对竹叶青酒一直有一种“好奇感”和“神秘感”,可以说从小学开始,就对这款酒有着很深的印象,很想尝试一下竹叶青酒的味道,此前汾酒宣布竹叶青酒去糖,好奇的买来了一瓶,但是一进嘴的很重的中药味道,还是成功把我劝退。
来到杏花村之时,开车送我来的司机说,“汾酒的竹叶青工艺是改进过的,老配方因为糖分这些占比太大,可能是不太健康,有很多人都在说,但是镇上大部分的竹酒还是老工艺,好接受一点,你可以去尝尝”。 
于是兴起的我选择了一天下午,从我住的酒店开始,一路向西,路过的每一家酒坊我都敲了门,表示自己想尝一尝他们家的竹酒,而酒坊老板们也十分热情地拿出透明塑料杯,几乎每个人都接了小半杯,邀请我品尝,还想我咨询意见,更有甚者还拿出纸笔来仔细记录我的意见。 
出于品酒者,我并不专业,有些受宠若惊,但出于行业媒体工作者,我对这些酒坊老板认真的态度感到折服,这大概就是一个专业做酒人应有的坚持和态度,这种态度,在现在颇为浮躁的白酒行业并不多见。
| 赚快钱是一种生存方式,但长久经营,才是白酒生存的核心道路,或许这就是杏花村能够在汾酒的带领下一直能够一直保持好区域竞争力的原因。
即便面对名酒和地产酒的强烈冲击,山西仍然能够“守定清香不放松”。也许正是这份对于产品品质的认真,才能使得这片酒镇凝聚出一股正气,成为守好大本营的根源所在。 
这杯竹叶青,一条路走下去,越喝越有味道。九频道也希望,在每一个酒镇中,都能看到属于他们的自己的味道。

编后:九频道不懈余力,用心去感知,用脚步去丈量,用笔意去表达酒镇,让更多历史、人文走近内心,也让爱酒之人得到精神慰藉。风云录·酒镇虽然结束,但我们对酒镇的情感越来越浓厚。

- end -